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徵信煩惱不斷 徵信數據權威性存疑

  • 發佈時間:2015-09-28 19:32:4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首批8家個人徵信公司業務紛紛步入正軌,但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後,網際網路徵信的行銷方式、評判標準卻引來了市場的眾多質疑,煩惱不斷。雖然國內個人徵信市場未來可能有千億元空間,但在數據方面,讓人懷疑數據的安全與透明度;在獨立性方面,依託于商業模式下的網際網路徵信扮演著兩種角色,既做裁判員又做運動員,讓人懷疑徵信的公正性;在整個徵信市場方面,各大徵信公司各自為政,缺乏相應徵信數據的共用,互相認同感低。

  煩惱一 徵信數據的權威性

  近日,一條關於“央行叫停芝麻信用機場快速通道”的新聞成為他們諸多煩惱的“引爆線”。據了解,所謂的芝麻信用機場快速通道指的是凡是芝麻信用用戶的芝麻分達到750分以上,就可以走首都機場的快速安全通道。相關新聞傳出後,芝麻信用立即做出回應稱,未收到任何監管層的通知,快速通道對於芝麻分在750分以上的用戶依然開放。

  標榜進入大數據時代的網際網路公司在徵信數據面前是如何操作的?作為首批獲得央行徵信牌照的徵信公司之一,芝麻信用在徵信市場數據的獲取方面一直都頗為引人注目。螞蟻金服有關人士在介紹芝麻信用公司數據積累時曾表示,芝麻信用基於阿里巴巴和螞蟻金服的網際網路金融數據,並與公安網等公共機構以及合作夥伴建立數據。

  值得注意的是,與傳統的徵信數據不同,芝麻信用數據還涵蓋了信用卡還款、網購、轉賬、理財、水電煤繳費、租房資訊、社交關係等等。

  對於上述數據的合理性,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芝麻徵信在數據來源方面肯定經過用戶許準和授權的。當然,包括傳統銀行在內的徵信數據以及各家民間機構徵信的數據都有待於完善。

  但還是有人質疑,目前來看芝麻信用分恐怕只是通過積累更多的消費、轉賬就能獲得更高的芝麻信用分。據了解,按照芝麻信用分可視化的結構,其構建目前呈現為“行為偏好”、“身份特質”、“人脈關係”、“履約能力”和“信用歷史”五個方面。

  對於上述完全可以通過增加網購、互相轉賬的次數和金額等方式來提高信用分的觀點,日前芝麻信用再次正式進行了澄清,並表示,芝麻信用的數據獲取是建立在依託政府機構等全面的數據分析之上的。

  “徵信數據的量大並不一定是一件好事,數據篩選和清洗是一個非常枯燥複雜的過程。況且,數據量越大,審核維度越多,由此帶來的‘數據噪音’也越多,模型越失真。”有業內人士直言。

  在一位P2P行業資深人士看來,海量的網路數據意味著徵信機構一是得找到技術非常強的人,二是要不斷地試錯進行分析。

  煩惱二 雙重身份的“悖論”

  個人徵信公司很多都依託于商業模式,令市場也有所質疑。以芝麻信用為例,作為網際網路徵信公司的代表之一,在零壹財經研究總監李耀東看來,一直以來,芝麻信用既扮演著運動員,又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一方面,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徵信機構,芝麻信用通過獲取各個層次用戶的海量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建立用戶信用劃分標準;另一方面,在商業邏輯的考量下,它自己通過設定不同分數的用戶獲取不同的消費特權。

  “徵信的核心是借貸應用,主要體現在借貸是違約還是不違約,結果現在很多情況下只是消費越多,積分越多,就形成特權了。我們不能把這樣一個信用的核心事實無限擴大化,擴大範圍,導致對用戶的歧視。”李耀東直言。

  開鑫貸總經理周治翰也直言,“徵信是提供基礎的數據,但是這些數據怎麼判斷,各家有各家的風險模型。提供基礎數據應該是公益性的,不能説我在哪家用的多,它的分數就高,這兩者之間不應該關聯起來”。

  拍拍貸CEO張俊曾表示:“個人徵信涉及個人資訊比較敏感,央行會相對比較謹慎;獨立性肯定是央行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徵信機構本來應該是作為一個獨立機構在市場中存在,為不同的市場主體提供一個客觀的徵信數據,但是在這些網際網路徵信公司這邊,似乎略有失衡。

  馬韜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在網際網路徵信發展的初期確實存在這樣的問題。隨著徵信市場的逐步擴大,個人徵信公司不會僅僅服務於自己集團本身,面對一個大的市場,肯定會採取更加公正的做法,去讓更大的市場接受一個獨立徵信公司的存在。

  李耀東則表示,目前這些網際網路徵信公司存在的這個悖論的邏輯在於,如果僅僅作為一個獨立的徵信機構,沒有背後的商業邏輯進行支撐,這些徵信機構去獲取用戶數據、完善徵信數據的動力減弱。但是如果依附在商業邏輯下面,這些徵信機構的獨立性就會喪失,這是一個兩難的選擇。

  在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看來,與傳統銀行等徵信機構相比,像芝麻信用這些徵信公司通過商業路徑去獲得更多的用戶無可厚非,應該允許這些網際網路徵信機構通過各種靈活的方式去完善目前市場的徵信結構。

  煩惱三 共用門閥關閉的隱憂

  目前的國內徵信市場,對不同年齡層次不同需求的用戶,在不同的徵信機構當中會存在不同信用身份。

  “與傳統銀行的徵信體系相比,網際網路徵信公司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消費、社交數據進行分析,大數據和傳統銀行的徵信數據是割裂的,對於同一個人而言,甚至可能會出現在兩方面信用是不統一的,這是國內徵信市場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李耀東直言。

  郭田勇表示,面對這樣的問題,整個市場經濟應該還是要像民營資本開放,在開放的過程中要知道,網際網路的徵信方式和傳統銀行的徵信方式可能會有差異,但是這個差異不成為徵信市場資源共用的壁壘。

  然而,即使在網際網路徵信公司之間,一方對另一方出具的數據報告也可能難以認可。據了解。儘管各家企業都高呼“平臺性思維”,但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在網際網路徵信領域的商戰又會再次上演。

  而騰訊徵信、芝麻信用出具的徵信報告,短期內也很難在更多外部的應用場景中佔到主流地位,往往只能在騰訊、阿裏各自的體系內發揮效應。

  對此,李耀東表示,不同的網際網路公司會有不同評價信用的維度,這個數據數據多一些好,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目前,數據的割裂導致一個人的信用數據在不同徵信公司不統一,應該儘快建立一個共用的數據去解決,而不是一直將這個共用的門閥關閉。北京商報記者崔啟斌 實習記者 鄒晨輝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