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一帶一路”需多方聯動
- 發佈時間:2015-09-28 09:31:1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著“政府比較熱,企業不太熱;媒體比較熱,百姓不太熱”的現象。一些地方專門成立了機構,開了不少研討會,但共識有待形成、研究還需深化。説到底,要落實“一帶一路”,需多方聯動,“政府主導、協會搭臺、企業唱戲”,才能讓“一帶一路”戰略落到實處
近段時間以來,“一帶一路”很火,各地熱情很高,紛紛結合當地實際推出對接規劃,地方政府也都把“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落地作為當地“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內容來著墨。但是,筆者通過調研發現,“一帶一路”建設推進過程中存在著“政府比較熱,企業不太熱;媒體比較熱,百姓不太熱”的現象。一些地方專門成立了機構,開了不少研討會,但共識有待形成、研究還需深化。
一些企業反映,他們非常希望抓住這一發展機遇,開拓國際市場,但對沿線國家的政策、投資環境、法律條文、語言文化等不熟悉,海外項目專業人才匱乏,這些都成為制約他們“走出去”的籬笆。企業進入一個陌生的市場,在融資、尋找合作夥伴等方面也有不少困難。筆者認為,要落實“一帶一路”戰略,需多方聯動,政府、商(協)會、企業都應主動擔當,積極作為,形成合力。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各地政府需主動作為。政府部門應深入研究國家相關規劃,明確自身定位,結合各地實際,抓住這一輪對外開放的機遇,以開放促轉型,以開放謀發展。政府部門在制定對接規劃時,應統籌謀劃當地産業轉型升級、內外貿發展、文化産品輸出等實際情況,進一步落實相關配套政策,加強協調,避免同質競爭,幫助企業有所作為。尤其應提示風險,減少企業因對當地營商環境了解不夠而造成的損失。通過統籌協調,幫助企業“抱團”發展,不僅“走出去”,還要“紮下根”。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商(協)會要搭建互信平臺。一家企業“走出去”,不如“抱團走出去”。企業“出海”,商(協)會搭建的平臺能讓企業借力。在調研中,筆者發現,一些商(協)會的會員企業達上千家,建會時間長,在行業內有較強號召力,在對外交往中也有自己的渠道。國內的商(協)會與沿線國家商會合作,有利於建立企業間的互信,也能為會員企業提供更細化、更豐富的資訊服務。實踐證明,一些地方商(協)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商會之間加強合作,帶著自己的會員企業“走出去”,能有效幫助企業進入目標國市場。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企業仍然是主角。企業是對外經濟合作的市場載體,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實施主體。在“一帶一路”建設中,不管是國企還是民企,“走出去”投資都是市場行為。投哪、怎麼投,都需要企業做出科學決策。“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為我國企業“走出去”創造了巨大機遇。有研究機構估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築業總産值達6.14萬億美元,潛在市場空間高達4569億美元,這僅僅是一個行業。要切分這塊蛋糕,企業要發揚絲路精神,積極參與境外基礎設施建設和國際産能合作,為我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政府主導、協會搭臺、企業唱戲”,多方聯動方能凝聚智慧和力量,讓“一帶一路”戰略落到實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