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添活力
- 發佈時間:2015-09-26 19:29:31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馮建偉
走進新疆庫爾勒市第六中學,孩子們用漢語順暢地交流,用笑容和歌聲表達友好,這是孩子們留給記者的印象。洋溢在他們臉上的快樂,讓我們感受到“雙語”教育帶給孩子的自信和自豪。
高三年級的迪菲娜·阿扎提是一個品學兼優的三好生,剛過去的這個暑假,除了寫作業、參加學校組織的暑期活動以外,她最高興的就是跟父母到內地去旅遊。“我的偶像就是我們的老師古麗帕熱·依加合木,我要像她一樣考上內地的名牌大學。”迪菲娜·阿扎提自信地告訴記者。
古麗帕熱·依加合木2005年從庫爾勒第六中學雙語實驗班畢業後考入廣州的內地高中班,2009年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南京師範大學,2013年大學畢業後自願回到母校任教。“從小接受‘雙語’教育,我是享受了黨的教育好政策,我懷著感恩的心回到母校,要為家鄉和母校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雙語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提出、90年代實驗、新世紀以來全面推進,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真正取得明顯實效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的5年。5年建成1800多所農村雙語幼兒園,累計達到2500所,學前兩年雙語教育普及面由59%提高到89%,在園幼兒數由26萬人增長到48萬人。中小學雙語教育覆蓋面由34%提高到69%,雙語班學生數由70萬人增長到150萬人;全疆接受雙語教育的學生數由99萬人提高到200萬人。
“現在,我們的‘雙語’教學已從中學下移到小學和學前階段,由城鄉延伸到鄉鎮,從數理化三科用漢語授課發展到除母語課外其他學科均使用漢語教學。”烏魯木齊市第十六中學老師張雪琴認為,“學好漢語不僅是工具,也是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學好漢語,才能使少數民族學生更好地融入祖國大家庭。”
距離布爾津縣60公里的也拉曼區是2010年自治區實施的首批“定居興牧”的牧民定居點建設項目。這裡建起了別墅式的牧民定居房,共有338戶哈薩克牧民定居在這裡。然而,比定居房更漂亮的是配套建起的雙語小學和雙語幼兒園。
據統計,2010年之前,新疆每年教育投入200多億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之後這5年平均年投入500多億元,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例連續高於4%的國家規定目標。實施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等建設項目,5年累計投入資金105億元,新建、改建校舍面積1200多萬平方米。19個援疆省市投入教育資金97億元,選派援疆教師5000余人次,培訓本地教師6萬餘人次,為教育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