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設計貿易潛力有待挖掘
- 發佈時間:2015-09-25 06:21:10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設計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設計貿易除了帶來“真金白銀”外,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2015北京國際設計周即將舉行,當前,國際設計貿易交流正處於較為活躍的時期,市場潛力大有可挖。
設計貿易基於設計創新,後者位於産業鏈的前端和高端,是價值鏈中關鍵的增值環節。目前,我國設計貿易的潛力需求主要來自生産升級、消費升級和平臺技術升級3個主要層面:一是與設計的相關産業自身轉型升級的需要,如傳統製造業、傢具産業等,一方面通過引入設計環節增加行業産品的附加值,打開國內外市場銷路,另一方面還通過摸索全流程設計方式進而提升生産效率;二是來自居民收入水準整體提升後,帶來的設計品消費市場需求上揚,無論是手機等電子産品的“紅海”競爭,還是結合科技元素的智慧穿戴終端品開發,都可以從中一見趨勢;此外,設計業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勢相結合,已經萌生出許多基於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創業團隊,這些新生企業也將依託自身優勢,為國際設計貿易交流對接注入新鮮活力。
然而,設計貿易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瓶頸亟待破解。首先,設計貿易的統計體系需科學化設計。雖然“設計品”這一名詞已經在國內廣泛使用,但包括“設計貿易”“設計服務”在內的設計業細分領域卻難有定義和統計分類。現階段我國缺少工業設計産業鏈,政府也沒有工業設計的相關部門。這其中有設計業自身存在“融合”“依附”特性的原因,但包括工業設計在內的設計業數據或權重,對經濟體而言仍具有參考價值,或將成為“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型升級的衡量指標之一,需要預先考量。
其次,促進設計貿易交流還需要加強設計産權保護,尤其是前端保護。設計創新是設計貿易交流的不竭源泉,而包括版權在內的智慧財産權正是設計創新的基礎資源。近年來,我國生活類設計品的種類和數量不斷增多,而工業設計發展更是呈現出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的趨勢,這些都對設計保護工作能否與時俱進提出了挑戰。雖然在去年,北京國際設計周推出了國內首次建立起的設計版權電子認證體系“設計盾”,力爭促進設計版權交易與金融服務,但其覆蓋範圍、推廣速度與市場對服務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此外,設計貿易交流與發展需要儲備優秀人才,尤其是與文化、國際貿易相關的跨界人才。在工業設計領域,與設計自帶的“硬”感覺相比,融入更多人文元素的“軟”要素,將使産品和品牌更加立體飽滿,而這也正在成為國際市場的增量需求。相信跨界人才的培養、儲備和科學使用,將給設計貿易的發展帶來更多想像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