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黃淮海大豆實現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整合

  • 發佈時間:2015-09-24 03:29:3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訊(記者吳佩)9月21日,在“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模式示範現場會”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的示範田裏傳來好消息:經過專家初步測産,示範田大豆畝産最高達247.51公斤,均産195.27公斤,比普通田每畝增産11%,創下當地大面積生産條件下大豆高産的典型。這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領銜的“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模式”項目取得的新成果。

  大豆是我國最為重要的高蛋白糧食作物,而黃淮海流域高蛋白優質食用大豆的播種面積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3。安徽地處黃淮海南部,是高蛋白大豆的集中産地,當地農民多在冬小麥收穫後播種大豆,但麥收後留下的高麥茬嚴重影響大豆的播種品質。長期以來,如何有效處理麥秸,保證大豆播種品質,成為一道難題。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農科院作科所聯合相關科研單位,經過多年努力,通過大聯合大協作,成功研製出一套黃淮海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技術整合模式,既能解決秸稈處理難題,又為大豆增産增收創造新途徑。

  據項目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韓天富介紹,這套技術模式以麥茬夏大豆秸稈覆蓋栽培技術為核心,集結了8項關鍵技術,同時研製出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機,形成了農機、農藝、配套品種有機結合、高度輕簡化的麥茬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體系。

  宿州市埇橋區淮河種業糧食産業聯合體今年有1200畝地成為項目示範田,總經理李勇告訴記者,原本每年回收麥茬秸稈,一畝地就要花25元,加上播種大豆、施肥打藥等費用,至少要花60元錢。現在,只需一台機器,就能一次性完成秸稈粉碎覆蓋、大豆播種施藥等多項作業,成本僅需20元。“按照今天的測産結果,與之前種玉米相比,我們每畝地至少能節本增收183元,效益非常好。”李勇感慨地説,“整合技術只要靠一台機器就能實現,省工省時省力,明年,我們還要多拿些地來種大豆。”

  值得一提的是,與其他技術相比,整合模式的最大突破就是為秸稈的科學利用找到了新路。“按照技術要求,麥秸覆蓋種大豆,能很好地蓄水保墑;大豆收穫後,種下一季小麥,此時的麥秸已經腐熟,翻入土地就能成為有機肥。當季做大豆的‘棉被’,下季做小麥的肥料,麥豆輪作,真正讓秸稈變廢為寶。”項目組專家、中國農科院作科所研究員吳存祥解釋道。

  農業部副部長、中國農科院院長李家洋對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整合模式也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黃淮海大豆免耕覆秸精量播種技術模式的構建與推廣,將會大幅度提高黃淮海地區大豆的生産水準和種植效益,提高農民種植大豆的積極性,逐步恢復麥豆兩熟制,實現糧豆均衡增産,對我國現代農業和大豆産業的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表示,未來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模式還需要繼續加強技術整合創新,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綜合技術模式,引領大豆産業的發展。

  據悉,2013年,大豆綠色增産增效整合技術就已在河南新鄉等地進行相關試驗示範,數據顯示,當年新鄉示範田實收大豆畝産311.2公斤,創下黃淮海地區夏大豆節本高産典型。今後,這一整合技術還將在黃淮海地區實現大面積推廣應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