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女作家冷凍遺體等待復活:承接機構稱不管復活

  • 發佈時間:2015-09-23 07:48: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媽媽,我們未來見”,伴隨著女兒的期盼,患胰腺癌病亡的重慶女作家杜虹的遺體被冷凍。杜虹期待將來能夠通過解凍、移植等步驟“死而復生”。新華網9月22日發佈消息提出一連串疑問:這一夢想真的能夠實現嗎?冷凍人體尤其是人腦,是科學實驗還是商業騙局?現代醫學距離科幻還有多遠?

  冷凍大腦,能否“穿越時空”?

  61歲的杜虹是知名科幻小説《三體》的編審之一。據報道,這是我國首例參與人體冷凍保存以待“復活”的案例。

  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在讀博士魏景亮,是此次人體冷凍手術中負責聯絡溝通的主要志願者。據他介紹,2015年5月30日,杜虹離開人世後不久,醫生即對其遺體注射相關藥物,啟動冷凍過程。經過灌注、降溫、“玻璃化”的遺體,被送到位於美國阿爾科基金會總部。頭部被分離保存在零下196攝氏度的液氮下,接受長期護理和保存。等待未來的科技能解凍頭部、再造身體,實現“復活”。

  “這次冷凍遺體耗時1個多小時。家屬支付費用為12萬美元,包括頭部保存費用5萬、手術費3萬,美方人員食宿經費4萬美元。”魏景亮告訴記者,根據合同,只要條件允許,阿爾科公司將無限期保存遺體,並負責未來可能出現的復活過程需要的費用。

  魏景亮説,冷凍前的身體處理過程,並不是匪夷所思的高科技手段,其實一些環節用到的藥品和器械都是比較常規的。

  阿爾科基金會網站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31日,基金會有會員1027名,保存有141具經過冷凍的人體。

  魏景亮向記者展示了一封64位科學家簽署的關於人體冷凍的公開信。信件稱,人體冷凍是一項合法的以科學為基礎的努力嘗試。考慮到技術發展,完全有理由相信,在現今可以達到的最佳情況下進行的人體冷凍,能夠保存足夠的神經系統資訊,進而使得一個人最終能夠完全恢復健康。

  “隨著科技發展和醫學進步,人類對於死亡的概念在刷新,冷凍遺體是最有可能保存情感、記憶等物理資訊的方式。”魏景亮説。

  承接機構稱只管“凍”不管“活”

  目前世界上提供冷凍人體業務的機構還不多,且價格高昂。現階段,這些機構能操作的只有冷凍和保管步驟,“復活”尚未被提上議程。魏景亮坦承,至於以後採取什麼方式解凍,現有的機構還沒有考慮。各個機構也沒有對未來的“復活”做出任何承諾。

  據魏景亮介紹,杜虹的家屬與阿爾科基金會簽署了一本長達54頁的合同,合同中除詳細規定了手術流程、費用和阿爾科基金會永久保存人體的承諾外,絕大部分篇幅向家屬講明瞭人體冷凍可能出現的風險和技術上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杜虹家屬也向律師諮詢了這一合同的合法性。

  討論質疑聲四起,有專家指是商業行為

  中國有人參與冷凍遺體的消息傳出,引發了學界乃至社會的關注,探討質疑聲四起。

  “我根本無法想像在零下196攝氏度保存的頭部是什麼樣子。”中華醫學會創傷學分會侯任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副會長江基堯曾經率先使用“超深低溫技術”治療腦缺血性疾病,他表示,相比于其他任何一種細胞,腦神經細胞尤其“嬌嫩”,耐缺血缺氧的時間非常短暫,在常溫下4到6分鐘就會發生不可逆損傷,難以想像在液氮中保存,更從未有過復溫的探索。“這並不是醫學的範疇,而是一種商業行為。”

  “退一萬步,即便我們可以使神經細胞冷凍復蘇,神經系統是一個無比複雜的網路,必須無數個神經元協同作用。”上海交通大學講學教授楊國源説。

  “而且,重建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現在還沒有技術可以實現。”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學分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器官移植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朱有華教授表示,“頭部移植最大的難關在於脊髓。目前,國際上能做的器官移植我國都可以開展,能換肝腎肺等各種器官,但是‘換頭術’仍然太過遙遠。”

  至於經過了冷凍復蘇後的病人會保留多少之前的記憶和人格,業內多位專家表示都還只能臆測。

  決定生死,科學試驗如何面對倫理挑戰?

  “我不認識杜虹,但是關注她和家人的選擇,欽佩這种先驅性的探索和嘗試。”雨果獎得主、《三體》作者劉慈欣告訴記者,“但是我認為,以目前的科學技術水準,要‘復活’冷凍中的人體面臨巨大障礙。”

  劉慈欣表示,冷凍人體意味著人類嘗試去“跨越時間”,目前治不了的疾病在未來可能得到醫治。“在科幻小説中,跨越時間可以有許多種方法,冷凍人體只是其中一種。”

  在劉慈欣看來,死亡是人類必然面臨的結局,如果未來一旦有技術可以實現“永生”,那將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國家人類基因組南方研究中心倫理學部主任沈銘賢研究員表示,目前,我國法律並沒有禁止人體冷凍和長期保存的規定,但是,這一行為探索打破生命週期,對醫學倫理形成了巨大挑戰。

  冷凍人體移植腦部“復活”面臨著倫理難題。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功能神經外科朱宏偉教授稱:人的思維意識主要由腦部産生,但是身體其他部分,例如心臟分泌激素,也有自主的節律,能對人腦産生影響,人腦移植後的新複合體到底是誰,他的社會屬性如何,國內外都沒有明確答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