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尼帕媽媽和她的19個孩子
- 發佈時間:2015-09-23 05:55:4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新疆青河縣,有一條街叫阿尼帕街,沿街而行,一幢乳白色二層小樓映入眼簾。養育了漢族、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4個民族19個孩子的維吾爾族母親阿尼帕·阿力馬洪,就住在這座小樓裏。
在阿尼帕·阿力馬洪家最顯眼的地方,擺放著一張黑白照片。老人小心翼翼地捧起這張拍攝于1977年的照片,向《經濟日報》記者介紹起照片上孩子們的故事。
當年,年輕的阿尼帕·阿力馬洪與丈夫阿比包養育有兩個孩子,加上父母離世留下的3個妹妹,一家7口過著平淡幸福的生活。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63年。就在那一年,哈薩克族鄰居牙和甫夫婦去世,留下3個孤兒。善良的阿尼帕·阿力馬洪嘗過那種失去父母的辛酸和痛楚,想把他們接到自己家裏。與阿尼帕·阿力馬洪做了30多年鄰居的王雙進感慨地説:“在那個每個家庭日子都緊巴巴的年代,養活自家的孩子都難,誰還會想養別人的孩子。”
阿尼帕·阿力馬洪咬了咬牙,最終堅持和每月僅有47元收入的丈夫收養了這3個孩子。
1977年,阿尼帕·阿力馬洪又收養了王淑珍兄妹4個漢族孤兒。回想起當時收養王淑珍的場景,阿尼帕·阿力馬洪眼中不時流露出母性的溫柔。
當時,王淑珍兄妹4人在父母離世後流浪街頭。阿尼帕·阿力馬洪的妹妹在醫院門口發現了饑寒交迫的王淑珍,將她領回家。小淑珍一進家門,其他孩子都捂著鼻子跑了出去,因為小淑珍衣衫襤褸、滿臉污垢,還長了頭癬和癩瘡。
阿尼帕·阿力馬洪看到後,趕緊燒了鍋熱水,給小淑珍洗了熱水澡,換上一身乾淨的衣服。那時,為了治好王淑珍的頭癬和癩瘡,阿尼帕·阿力馬洪每天帶小淑珍去醫院上藥。過了兩個月,小淑珍長出了濃密的黑髮。就這樣,兄妹4人又重新找回了母愛。
後來,她又收養了王淑珍繼父病逝後留下的3個回族孤兒。就這樣,阿尼帕·阿力馬洪收養了10個孤兒,加上自己的9個孩子,原來的7口小家變成了20多人的大家庭。
“那是家裏最困難的時候。”阿尼帕·阿力馬洪回憶説,全家人擠在4間土平房裏,十幾個年紀差不多大的孩子擠在一張鋪著麥草和舊氈子的大炕上。衣服是老大穿完縫補之後老二、老三接著穿,直到不能穿為止。
相比于穿,阿尼帕·阿力馬洪更擔心孩子們的吃。為給孩子做飯,她辭去了在食品廠的工作,為讓孩子們吃上飽飯,她每天都到菜市場揀別人不要的蔬菜。家裏雖然養了兩頭奶牛,但誰也不捨得喝奶,家裏的收入幾乎都被她換成吃的。
為了貼補家用,阿尼帕·阿力馬洪又在食品廠找了一份清洗羊內臟的零工,每個月按件可以掙36元。每天給孩子做好飯之後,她雙腳浸在冰冷的青格裏河河水裏,雙手不停地捋著羊內臟……
家裏原有的小鍋做不了20多人的飯,阿尼帕·阿力馬洪買了一口直徑1.2米的大鐵鍋,這個大鍋被孩子們稱為“團圓鍋”。
“我相信,孩子們終會長大成人,日子會逐漸好起來的。”在那樣的歲月裏,阿尼帕·阿力馬洪對生活充滿信心。
逢年過節是阿尼帕·阿力馬洪家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能回來的都回來,不能回來的也會打電話問候。看著不斷長大的一家人,吃著團圓鍋裏做的飯菜,感覺自己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阿尼帕·阿力馬洪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