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金融創新為綠色産業“固本強基”

  • 發佈時間:2015-09-23 01:31:43  來源: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加劇,節能環保消費理念深入人心。在16日于京舉辦的“綠色金融改革與促進綠色轉型研討會”上,專家認為,“十三五”期間,綠色産業有望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但落後的配套金融服務卻掣肘産業發展,亟待加強創新,打造綠色金融體系。

  我國綠色産業涵蓋可持續能源、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修復、工業污染治理、能源與資源節約五大領域,既包括主要環境要素,如水、土、氣的污染治理和修復,也包括自然資源的供給,如城鎮給排水和發展可持續能源。

  環保部副部長李幹傑表示,“十三五”期間,環保部將把綠色經濟作為主攻方向,大力發展有機農業、生態農業、森林旅遊等綠色産業和節能環保産業,推動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和服務水準顯著提升,規劃建設産業化示範基地,引導綠色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簡稱國合會)的研究報告顯示,這些領域的資金缺口巨大,“十三五”期間僅是落實現有的規劃、計劃和標準,至少需要投入14.6萬億元,如果提高環境標準,實現更高水準的環境保護,資金需求將擴大至30萬億元。

  但當前與之配套的綠色金融服務卻仍處於發展初期,總體規模較小,亟需加快創新步伐,支援綠色産業做大做強。

  “我國每年至少需要兩萬億元的綠色投資,而政府的財政預算

  只有3000億元,因此必須完善綠色金融體系調用更多的社會資本參與綠色産業。”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説。

  目前,我國政府部門已經在引導綠色金融發展方面做了多項工作,包括:建立綠色信貸指引與統計體系,在七個地區開展碳交易試點,披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資訊,開發證券市場綠色環保指數等。

  “但這些探索還遠遠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各方面的工作仍處於碎片化的狀態,尚未建立系統性的政策框架,缺乏與經濟發展政策的協同。”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表示。應借鑒國際成功經驗,從銀行與信貸、資本市場、保險、PPP與環保基金、碳市場等多個方面入手加快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為做大做強綠色環保産業提供助力。

  世界資源研究所主席、國合會委員安德魯·斯蒂爾認為,由於很多環保項目具有投資週期長、收益不確定等特點,企業沒有動力把資金投向綠色産業。因此,出臺更多的優惠政策鼓勵和支援綠色金融的發展將是發展綠色經濟的主要途徑。

  陳雨露等多位與會專家建議,在“十三五”期間,應該優先在六個領域實現改革突破,具體包括:建立從中央到地方的綠色銀行體系,成立中國生態發展銀行;發展綠色債券,實行貼息、免稅等優惠政策;重點支援綠色PPP項目,通過專項資金、環保基金等方式調動社會資本參與;建立IPO程式中的綠色通道,適度放寬環保企業上市條件;建立全國性的碳交易市場,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碳金融産品;健全上市公司環境資訊披露制度等。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