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搞笑諾貝爾獎 真的不是在搞笑!

  • 發佈時間:2015-09-22 02:32:05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個被蜜蜂蜇過近兩百次的昆蟲學家,一個想知道男人的身體條件能不能承受生育888個孩子的數學家,以及一個沒有把雞蛋煮熟的化學家……近日,一群很靠譜的科學家憑藉著他們“不靠譜”的科研項目,榮膺科學界大名鼎鼎的獎項——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

  據英國《衛報》報道,來自世界各地的教授、研究人員、學生以及真正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上周在哈佛大學桑德斯劇場齊聚一堂,參加了第25屆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這是科學界最荒誕的慶祝儀式,專門表彰那些“讓你忍俊不禁,然後若有所思”的科學研究,頒發者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很疼嗎?再試試這裡

  科學家嘗遍昆蟲叮咬的滋味才捧回這個獎項,從他們身上我們應該學到——千萬不要被蜜蜂叮到鼻孔!

  昆蟲學家賈斯汀·施密特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研究人員邁克·史密斯共同把生理學和昆蟲學大獎抱回了家。他們的實驗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飽含血汗”:他們通過親身體驗繪製出了被昆蟲叮咬到底有多疼痛以及叮在哪最疼痛的圖表。

  史密斯的研究方式是將蜜蜂按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直到蜜蜂叮咬他:連續38天這麼做,每天被叮咬5次,共有25個部位被叮咬。然後他將疼痛程度從0到10進行排序,最後公開發表。按照他的實驗結果,被蜜蜂叮咬後最疼痛的部位是:鼻孔、上嘴唇和陰莖。

  與史密斯一同上臺領獎的施密特也蠻拼的:幾十年來他都在專門從事關於叮人的昆蟲的研究,為了科學,他身體的很多部位也做出了“犧牲”。施密特的“叮咬疼痛指數”雖然只從0排到4,不過這位昆蟲學家在疼痛指數中詳細描述了被78種昆蟲叮咬的滋味——值得一提的是,他所用的語言也極富天分,仿佛他是一位在酒窖裏鑒定美酒的品酒師。

  例如,白臉胡蜂的叮咬,經施密特“品嘗”後被鑒定為:“濃烈,酣暢淋漓,而且有點酥脆。就像你的手被旋轉門擠爛了一樣。” 再如,大黃蜂的叮咬被鑒定為:“熱辣而又余煙嫋嫋,毫不留情面。想像一下喜劇演員W.C.菲爾德斯把煙頭放在你舌頭上摁滅了。”不過,這兩種叮咬的疼痛指數只能排到2。

  疼痛指數被列為4+的是子彈螞蟻的叮咬,這種螞蟻懲罰受害者的手段是:“純粹、劇烈、無以倫比的疼痛,就像一個三寸長的生銹的釘子扎進你的腳後跟,然後再讓你赤腳走在燃燒的木炭上。”

  尋找真正的“男神”

  一生生育上千個孩子,大長腿高顏值和他比簡直弱爆了

  還有一些沒有冒太大危險的科研人員,憑藉研究人或動物身體的奇怪特徵獲此殊榮。

  例如,一位性交能力非凡的17世紀的摩洛哥皇帝——穆萊·伊斯梅爾是數學獎得主伊麗莎白·奧比佐切和卡爾·格萊姆的研究課題。這兩個科學家被只活了55歲卻號稱子嗣遍地的穆萊·伊斯梅爾的故事所迷住。他們想弄明白一位男性的身體極限能否承受生育1171(也有稱888個)孩子,就像這個傳説故事所聲稱的那樣。

  據報道,兩位科學家用電腦模擬證明,他真的有可能生出這麼多孩子!想要在32年的生育年齡裏生1171個娃,伊斯梅爾只需每天發生性行為0.83到1.43次,後宮陣容也只需65到110名。

  “事實證明(生育這麼多孩子)需要做大量工作,”奧比佐切説:“穆萊需要每天性交一到兩次,你可能覺得這個次數不算多,但是你要知道這是每一天,而且是他全部人生中的每一天,這真的是個龐大的數字。”

  不用臉紅,這只是在治療過敏

  接吻治療法、開車診斷法,醫生的腦洞還真寬廣

  來自東歐和日本的科研人員憑藉研究“熱吻和其他親密舉動”對健康的好處奪得了醫學獎。他們的展示方法是在頒獎儀式上親自上陣激吻對方並檢測其結果。其研究證明,熱吻可以緩解多種過敏症狀。

  另一項同樣獲得醫學獎的研究發現,醫生可以通過一個人從減速路障上開車過去時是否疼痛來診斷他是否患有急性闌尾炎。這一項目的科研隊伍龐大,包括來自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美國和中國等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

  來自智利和美國的一組生物學家的好奇心與小孩有一拼:他們把木棍插在雞屁股上來觀察它會如何走路。結果是這些雞走起來“跟我們認為的恐龍的走法相似。”這組科學家成功地總結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並以論文的方式發表出來,題目是:“像恐龍一樣走路:帶有人工尾巴的雞為非鳥類恐龍的運動提供線索”。該研究讓他們奪走了此次的生物學獎。

  煮熟的雞蛋“生”了

  折疊還是不折疊,對於蛋白質來説是個嚴肅的問題

  動物撒泡尿需要多長時間?來自美國和台灣的物理學家憑藉找到動物的“撒尿法則”獲得了物理學獎。他們發現,幾乎所有的哺乳動物都會在21秒左右(誤差為13秒)清空膀胱,不管其是一頭大象還是一隻地鼠。研究人員大衛·胡表示,撒尿時間之所以與動物的體積沒有關係,是因為重力充當了非常好的平衡器,“個頭越高,尿得越快”。

  “所以下次你在衛生間等空位時,可以直接敲敲門,然後溫柔地提醒他:你應該用21秒尿完。”大衛説。

  搞笑諾貝爾獎每年都會設置10個獎項,今年除了上述大獎還設有化學獎、文學獎、環境獎等。例如文學獎的桂冠花落三位研究人員之手。他們發現,“啊”這個詞幾乎在每一種人類語言中都存在,雖然其寫法不同。

  化學獎被來自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捧走,他們成功地用一種高速渦旋流體裝置,使未折疊的蛋白質恢復成折疊的蛋白質,簡單地説就是讓熟雞蛋變回了生雞蛋。他們的研究結果展示了讓蛋白質再次折疊的方法。理論上,這一設備的應用價值遠不止于讓熟雞蛋變回生雞蛋。它大有用武之地,包括使癌症的治療方法和奶酪的工業製造方法發生變革。

  今年沒中,明年請早兒

  也有獲獎者搞著搞著,就真搞成諾貝爾獎了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由幽默科學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主辦,可追溯至1991年。25年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憑藉各種稀奇古怪的研究奪得了這一獎項,其中有:教鴿子辨認畢加索和莫奈,鄉村音樂對自殺的影響,把可口可樂作為殺精劑,愛熬夜的人更可能是精神病……

  所有獲獎人員都將得到一筆“天文數字”的獎金——10萬億辛巴威幣——相當於2美元。今年的頒獎儀式上還有一部三幕迷你劇,劇情是地球上數千萬物種一起爭奪“最好的物種”這一美名。

  不過,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中也不乏一些傑出的科學家。2000年,利用磁鐵使青蛙懸浮在空中的荷蘭科學家安德烈·海姆榮獲搞笑諾貝爾物理學獎,十年後他憑藉對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研究斬獲了真正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好的科研成果也可能是古怪的、有趣的,甚至是荒誕的。”《不可思議研究年報》官網解釋,搞笑諾貝爾獎的目的並非惡搞科學,而是“慶祝與眾不同的,表彰想像力非凡的——以此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

  今年的頒獎儀式以搞笑諾貝爾獎創立者馬克·亞伯拉罕斯的經典結束語宣告閉幕:“如果今晚你沒有獲得搞笑諾貝爾獎——特別是以前你曾獲得過——你明年獲獎的勝算會很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