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錢“投”無路?調整預期方有道

  • 發佈時間:2015-09-21 11:29:23  來源:寧夏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提示

  “負利率”時隔兩年再次出現,如何防止“錢袋子”縮水,再次成為百姓關注的話題。市場人士建議,普通投資者應以穩健理財、分散投資為主,並根據理財市場的趨勢及時調整回報率預期。

  “經過去年11月以來的五次降息,目前1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僅為1.75%,而2%的通脹水準已經超過1年定存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時隔兩年‘負利率’再次出現。”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易憲容説。

  在上海採訪時市民顧女士對記者説:“現在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還不到2%,理財産品收益也跌得厲害,不知道該投資什麼了。”

  已是9月下旬,以往正是銀行季末的“考核時點”,由於目前流動性較為寬鬆,銀行再無需抬高理財産品收益來“攬儲”了,傳統的“季末效應”沒有了。

  在資金較為寬鬆的背景下,不僅銀行理財産品,包括銀行存款、國債、大額存單,以及網際網路寶寶類産品、P2P網貸、網際網路保險理財等在內的各類理財産品收益都在下滑。

  曾經以便捷及高回報吸引眾多投資者的“餘額寶”,近期收益率也下滑到3.2%左右,而兩年前的“餘額寶”年化收益率高達6%,最高時甚至達到7%以上。

  “資産配置荒”:收益仍有下行空間

  在市場人士看來,大量有投資需求的資金卻沒有投資渠道,這意味著當前已經步入“資産配置荒”時代。

  銀率網分析師殷燕敏認為,今年銀行理財産品收益率持續下跌主要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宏觀經濟增長放緩,影響固定收益類投資産品的收益水準。銀行理財産品投資端很難找到收益較高的投資標的,導致銀行理財産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明顯下滑;二是降息降準令市場流動性不斷加強,理財産品收益率更是堪憂。

  “預期收益率超6%的理財産品或將消失,未來銀行理財産品平均預期收益率仍有一定下行空間,4.5%的關口恐怕都難守住。”融360理財分析師劉銀平表示。

  而寶寶類産品失去高收益光環,也和利率環境直接相關。專家認為,隨著利率市場化進一步推進,未來寶寶類産品的收益將可能繼續走低。

  中金公司研究員張繼強指出:“一邊是人們的資産回報預期仍高,一邊是高收益投資渠道的收縮,居民面臨投資無門處境。”

  調整預期:“3%至4%的回報率或是常態”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表示,今後一段時間,投資要更加科學和謹慎,要適應新形勢下的預期。“今後3%至4%的投資回報率或是常態,5%就是贏家了。高回報率甚至‘暴利’時期已經結束。”

  對於選擇銀行儲蓄的投資者來説,在利率市場化時代要選擇存款利率上浮較大的商業銀行。以一年期存款為例,雖然基準利率已經下降至1.75%,但有的銀行給出了2.3%的利率。也就是説,同樣是10萬元的存款,一年利息可以相差550元。

  在銀行理財産品的選擇上,劉銀平表示,雖然收益整體走低的趨勢不會改變,但在節假日,一些銀行會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專屬理財産品,收益率普遍高於日常理財産品,投資者可以適當關注。

  (據新華社上海9月20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