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經濟日報》解讀當前4大經濟熱點問題

  • 發佈時間:2015-09-21 06:2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日報》記者回應當前經濟熱點問題——

  風險總體可控 下行壓力緩解

  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經濟運作中存在一些備受關注的新問題、新情況。為了回應社會關切,《經濟日報》對市場關注的一些熱點問題進行了梳理,由長期聯繫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海關總署的記者,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研判。

  熱點①

  CPI和PPI“剪刀差”怎麼看

  CPI重回“2時代”,與PPI的背離加劇,反映了經濟的通縮風險,但不宜過度解讀。

  CPI和PPI創下了自1994年以來的最大差距,這既與我國經濟發展所處的階段有關,也與國際經濟持續低迷有關。

  一方面,我國的“人口紅利”逐漸衰減,勞動力成本持續快速上漲。勞動力密集程度較高的農産品價格出現較快上升。另一方面,部分行業産能過剩問題凸顯,導致PPI較長時期處於同比下跌區間。從國際因素看,由於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跌多升少,輸入性通縮加劇了PPI連續下跌的走勢。

  CPI和PPI的背離,通常被認為是釋放通縮的強烈信號。但也要看到,當前,我國正在加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對第二産業的依賴性將逐漸減弱。總的來看,目前我國經濟通縮風險總體可控,對於CPI和PPI的背離不宜過度解讀。

  (經濟日報記者 林火燦)

  熱點②

  財政收支矛盾為何加劇

  隨著價格企穩、外貿改善,收入狀況將會得到相應改善。

  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收入下滑與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有關。以增值稅為例,需求疲弱導致價格走低,增值稅稅基大幅縮小。進口貨物增值稅、消費稅,以及關稅的大幅下滑,則與外貿形勢緊密相連。

  另一個影響因素是實施政策性減收。比如增值稅同比下降4.7%,扣除營改增轉移收入影響下降4.3%。主動減收,就是通過為企業減負來增添市場活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此外,還有一次性清繳等因素造成的收入下滑,比如企業所得稅8月同比下降15.4%,與前一月同比16.6%的增速相比,下降嚴重。扣除一次性特殊因素後,企業所得稅增長約8%。

  由於繼續實施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帶來的減收,主體稅種收入下滑,會對經濟恢復性增長産生重要作用。隨著價格企穩、外貿改善,收入狀況也將會得到相應改善。

  (經濟日報記者 崔文苑)

  熱點③

  外貿進出口雙降怎麼辦

  出口負增長,並不意味著我國對外貿易在萎縮,外貿穩增長的積極因素在不斷積累。

  光從進出口數據的同比增速來判斷行業走勢,多少還是有些片面。2013年我國成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超過4萬億美元。如此大的體量下,每增長1個百分點所對應的貿易額,就相當於過去10個甚至20個百分點增長的量。與此同時,負增長並不等於沒有貿易往來。我們貿易往來的實物量還是相當大的,鐵礦石、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交易量並不像價格交易金額下跌得這麼多。

  當然,在全球外貿低於此前預期的情況下,中國外貿也難以獨善其身。只要進出口運作處於合理區間,外貿增速適當降低也未必是壞事,反而可以為外貿結構調整創造寶貴的窗口期。

  需要指出的是,從發展經驗看,外貿出口仍是帶動經濟發展的利器,穩定外貿增長仍是重中之重。今年以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外貿穩增長的政策舉措,促進外貿穩增長的積極因素不斷積累,廣大外貿企業應順勢而為,從大進大出向優進優出的轉變中搶抓機遇,謀求更大發展。

  (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熱點④

  資金是否已脫虛向實

  人民幣信貸保持平穩增長,資金是否真正流向了實體經濟?總體來看,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減。

  人民幣信貸保持平穩增長,這説明,實體經濟可能已經出現一些復蘇跡象,尤其是一些具有明顯政策導向支援的行業,資金需求開始有所上升,進而導致表外融資業務有所上升。

  與此同時,表外融資(信託貸款、委託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下降的速度放緩,説明部分信託資金開始轉投一些政府基建類項目,反映了資金脫虛向實的趨勢。

  數據顯示,8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08萬億元,分別比7月份和去年同期多3404億元和1276億元。總體來看,金融支援實體經濟的力度不減。

  (經濟日報記者 陳果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