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工程車“任性”,治理應“理性”

  • 發佈時間:2015-09-21 05:34:43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陸 仁

  本月15日發生在通途路的工程車側翻壓死賓士車駕駛員的事故責任尚未明確,17日奉化又有一輛混凝土工程車碾壓電動自行車致騎車人當場死亡。更早一點的8月5日,慈溪交警徐鑒華執勤時,被超載工程車撞倒碾壓而犧牲(9月18日《寧波日報》)。

  近年來屢屢闖禍、飽受詬病的工程車,主要包括黃沙車、水泥攪拌車、渣土車等大型運輸車輛。一方面,它們是城市化加速推進的“功臣”,沒有它們的日夜奔跑,就沒有今天的城市面貌。另一方面,工程運輸市場的惡性競爭,以及一些司機在利益驅動下的“多拉快跑”,引發了一起起觸目驚心的交通事故,不少家庭因此陷入了痛苦的深淵。工程車之患,已成市民心頭之痛,已成城市發展之殤。

  事實上,針對工程車的治理從未停步。各地主管部門通過創新手段,重點查處工程車超載、闖紅燈、號牌不清、假牌假證、車輛安全防護裝置缺失、闖禁行線等交通違法行為,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媒體公佈的數據顯示,工程車交通事故數、致人員傷亡數總體上呈逐年下降趨勢。但“下降”畢竟不是“杜絕”,少數工程車的瘋狂野性仍是人們不能承受之重。時有發生的血腥事故,仍不斷觸動人們的神經。

  工程車“任性”,治理應“理性”。不必諱言,工程車道路運輸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治理工作存在“五龍治水”的弊病。治理力量分散,資訊資源條塊分割,使監管、執法的“威力”大打折扣。與之相對應,不少工程車的“違章戰術”卻“靈活”得多,很善於尋找管理空當和漏洞,利用各種手段與監管部門“暗戰”。馴服違規工程車,當務之急是改變不同部門各自為政的局面,建立科學化、常態化的治理機制,落實責任,收緊“拳頭”,形成治理合力,保持高壓態勢。

  工程車違章肇事在路上,但問題隱患不只是在路上。工程車治理,要避免落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怪圈,必須抓源頭、抓責任主體。比如,註冊地政府部門對運輸企業的管理要盡到責任,不能漠視甚至縱容其違法經營;施工場地的業主和管理人員,要守住原則,不能讓裝多少裝多少、能裝多少裝多少;主管部門的日常巡查和監管,也要嚴起來、實起來。反過來説,有了問題,要追根溯源,倒查責任,不能只抓工程車司機這個末端,罰點款了事。

  離開了對利益的關切,管理往往容易出醜。工程車屢屢闖禍,運輸市場惡性競爭、運輸價格扭曲是一個重要根源。有的企業為拿到項目,在招標環節拼命壓價,利潤只能通過運輸環節的多拉快跑“搶”回來,“不違法、不超載賺不了錢”成了這個行業畸形發展的真實寫照。因此,要祛除工程車道路安全隱患,必須理順運輸價格形成機制。

  工程車亂象不治,群眾安全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必須通過變革和創新管理模式,在城市建設需要和道路安全秩序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確保工程車運營規範、有序、文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