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産業鏈監管才能確保乳品安全
- 發佈時間:2015-09-21 02:30:50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從今年4月通過的新《食品安全法》,9月在網站徵求意見的《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註冊管理方法》,到10月將頒布實施的《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一系列法律法規的醞釀出臺,都在昭示這樣一個事實:國家對食品安全的監管日趨嚴格,特別是對每年上千萬新生兒來説至關重要的剛性需求——嬰幼兒乳粉來説,監管更要嚴上加嚴。
繼去年第一屆中荷乳品産業鏈安全研討會在荷蘭召開後,第二屆研討會以“中荷乳業的絲綢之路”為主題,日前在中國乳業搖籃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召開,與會的監管部門官員、行業代表和專家就中荷兩國乳業産業鏈現狀和趨勢、荷蘭乳業模式和品質保證體系以及乳製品風險管理和標準等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討論。
從嚴監管:國內外乳業面臨的共同趨勢
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一條規定:嬰幼兒配方食品生産企業應當實施從原料進廠到成品出廠的全過程品質控制,對出廠的嬰幼兒配方食品實施主要批次檢驗,保障食品安全。條款還對原料符合相關標準、配方向監管部門備案、産品配方提交註冊等都做出了非常詳細的規定。
今年5月,國家食藥監總局對2014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督抽檢情況做了通報:覆蓋國內100家生産企業的産品和部分進口産品,抽檢樣品1565批次,檢出不合格樣品48批次,涉及23家國內生産企業和4家進口經銷商。此後三個月內,連續進行了七次抽檢,併發布了相關審計報告。
國家乳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姜毓君在提供上述數據後慨嘆:“監管力度可見一斑。”
這種嚴苛的要求符合全球從嚴監管食品安全的總體趨勢。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為例,其為嬰幼兒奶粉定下的標準更高,不僅包括安全性,還有營養和配方的明確規定。其中,在2014年6月,FDA要求當年12月8日以後的上市産品,需要經過15周的臨床試驗評價,更為嚴格的良好生産規範條件要求企業在今年11月12日達到。
國際經驗:有助中國解決乳業嚴峻問題
從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來,中國消費者對國産嬰幼兒乳品的信心降到冰點。此後,雖然經過全體乳業的持續努力,但仍然不能讓這類特殊乳品的消費群體集體回歸。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表示,從標準、配方和設備上看,中國乳製品品質是可信的。“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重塑中國乳品業的尊嚴,重新恢復老百姓的信任,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乳製品消費信心不足問題,國家功能食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陳衛教授還提出更多嚴峻問題——奶源建設薄弱,乳品品質不穩定;乳業大型裝備、自主智慧財産權菌種與技術等相關環節滯後,競爭力不強;乳業産業鏈延伸不足,利潤空間較小;乳業整體進口依賴度大,乳業安全存在挑戰;銷售模式單一,缺乏創新。
與此同時,從2015年上半年中國乳業已進入低谷期,行業將面臨比較大的挑戰。
孟素荷認為,荷蘭面積還不如哈爾濱市大,每人平均耕地比中國還少,但每年可以産出120億公斤的優質牛奶,“在荷蘭乳業背後一定有科學的機制支撐。”
荷蘭乳業協會負責人在隨後的主題發言中,對荷蘭乳品産業鏈的品質保證體系做了全面介紹:從前端給奶牛添加的飼料開始就執行GMP認證管理,奶農只能從符合安全飼料標準的公司購買飼料;全國農場每年都要接受17500次行政檢查和牛奶品質檢測;每批牛奶的品質管控都交由獨立的專業實驗室,動物健康等方面的常規監控也由獨立的監管機構負責;經過專業培訓並取得考核證書的奶罐車司機保證牛奶在牧場和工廠之間運輸安全;而牛奶的加工、包裝和分銷等每年檢測次數達到300萬到500萬次。
一系列非常嚴苛的品質管控體系,確保荷蘭的乳品成功出口到160多個國家。
重視標準:切實執行標準比什麼都重要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標準是産業界整體提升和發展的重要基石。
對於乳品而言,安全風險主要在於控制牛奶中的各種有害致病菌。2000年,日本雪印牛奶金黃色葡萄球菌腸毒素導致1.4萬人中毒,2014年初美國報告了14例感染斯坦利沙門氏菌病例。
目前中國乳品食品安全面臨的風險成分是食品添加劑、真菌毒素限量、化學污染物及營養強化劑等通用指標,以及食源性致病菌、微生物指示菌等系列標準。
面對我國食品安全標準紛繁蕪雜的現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技術顧問劉秀梅研究員指出,要按照配套性、適用性和科學性的技術目標整合、梳理現有的數以千計的各類標準。
國際優秀乳企不僅在標準的執行方面有據可依,還自己制定審查標準,即如何執行標準的行為規範體系。
有著完備標準內部監管體系的荷蘭皇家菲仕蘭正是如此把高標準落到實處的,公司中國區法規事務和品質管理總監徐冬梅認為,這家佔據荷蘭乳品産量80%的老牌乳企承諾,確保“每一滴乳品都安全”,前提和保證就是切實執行協調了統一的品質安全標準。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