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負利率時代”再來 居民理財如何應對?

  • 發佈時間:2015-09-19 03:34:42  來源:今日早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負利率時代”再來 居民理財如何應對?

  ■本期嘉賓: 農業銀行理財師 任琛 /浦發銀行杭州分行理財經理 朱銀輝 /國家註冊理財規劃師 洪其高

  □本報記者 劉偉

  “雖然你跑不過劉翔,但一定得跑過CPI。”這是前幾年流傳的一句話,如今又派上用場了。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份CPI同比上漲2.0%,高於央行一年期定存利率1.75%,這意味著時隔22個月後我們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按照這個存款利率的話你將一萬元在銀行存一年,實際購買力將凈虧25元。

  雖然目前多數銀行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是2%,目前只能説是零利率,但考慮CPI未來可能會繼續走高,而存款利率仍在下行通道,未來進入負利率時代是大概率事件。

  負利率時代,意味著錢存在銀行會“越存越少。”那麼在“負利率”的大背景下投資者該如何進行投資理財呢?從過往經驗來看,一旦通脹預期抬頭,老百姓出於對“負利率”的擔憂,勢必會選擇一些更具保值潛力的投資品種來保全資産,其中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買房,但在目前樓市願景不佳的情況下還能買房嗎?此外,股市仍在震蕩築底,銀行理財産品預期收益率也不斷走低,普通老百姓究竟該如何應對呢?讓我們來聽聽理財專家們的説法吧。

  “負利率”已經多次出現 謹慎選擇投資方向

  任琛: “負利率”其實沒什麼可怕。從歷史數據統計來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利率的“正負”已經歷了多輪週期。近期隨著央行的多次降息,利率水準處於相對低點,同時物價水準還一直維持著一定程度的溫和上漲,此消彼長,一年期的存款收益明顯趕不上物價的上漲。從老百姓的角度來説,今年存在銀行的錢,明年取出來的時候,已經沒有辦法買到同樣的生活用品了。這次持續的降息過程,與因為節假日需求的旺盛導致短期內CPI漲幅較高的情況有所不同,在較低的利率下將會激發巨大資金和信貸需求,釋放出了巨大的流動性。這是通過宏觀的貨幣政策,來應對宏觀的經濟的下行壓力,使整個經濟體系運作處於良性的狀態。

  我們一直在説投資理財要保值增值,其實就是以跑贏CPI為基礎,當“負利率”時代再次來臨,這就需要投資者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讓自己的投資臉譜像川劇變臉一樣,隨著不同的音樂,變出不同的精彩。

  首先是做好理財産品期限的長短搭配。一方面要調整好銀行儲蓄、理財産品、國債、保險分紅等低風險的産品組合,有較強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經驗的情況下可以加大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做好資金的長短期規劃,在安排好可預見剛性支出的基礎上,閒置資金盡可能地選擇期限長、收益高的理財産品,拉長投資週期來換取“負利率”下的高收益。另一方面,對短期投資著重考慮流動性,可以選擇一些既有活期便利又有定期收益的投資方式,最大程度地保證收益。

  其次謹慎選擇投資方向。今年股市的暴漲暴跌讓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普通投資者對許多市場産品和風險的把控能力有限,因此不要隨波逐流,為了跑贏CPI卻匆匆踏入投資理財的“深水區”,最終的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

  最後從需求出發投資房産。從長遠看,房地産業依然會是一個向上的趨勢。在“負利率”週期中,更容易申請到貸款,相應的貸款利率也比較低。那些有真正價值支撐的、而非炒作出來的物業,可以作為投資入市的重點對象。

  不論國家還是老百姓,都不能容忍長時間的負利率。如果“負利率”時間過長,並成為常態,央行肯定會考慮加息,並開始新一輪的經濟週期。因此,調整好家庭資産配置,應對不斷變化的利率週期,以保值為根本目標,尋求資産的增值顯得尤為重要。

  “負利率”將會持續 調整投資心態降低收益預期

  朱銀輝: 雖然8月份CPI同比上漲2%,但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確定CPI漲幅控制目標為3%左右,也就意味者CPI有繼續上漲的可能性。與此同時,下半年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仍然較大,為了支援實體經濟發展,解決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寬鬆的貨幣政策很有可能將持續,利率下調可以預期。未來“負利率”還將會持續一段時間。

  身處“負利率時代”,對於大多數老百姓而言,最關心的莫過於如何讓手裏的財富跑贏CPI。相較前幾次的負利率時代,這次我們還需要面對資産配置難的困境。今年A股市場瞬間從“瘋牛”步入“股災”,在經歷去杠桿、清配資的過程後,成交低迷,賺錢效應已然不在,今年四季度A股市場大概率維持箱體震蕩,也難有大行情。高收益的信託理財産品隨著地方政府融資行為被監管約束,以及央行和銀監會對影子銀行的嚴格監管,真正無風險的理財産品收益率下降得很快。人民幣近期匯率下跌也帶來了一波投資海外資産的熱潮,但目前境外市場不少資産的價格處於高位,不能因為急於尋求新的投資手段反而在投資上産生損失。樓市同樣面臨蕭條,絕大多數城市房屋存量較多,作為二線城市的杭州,目前也非投資樓市的良機。

  面對“負利率”與“資産配置荒”的雙重困境,減低收益預期,調整投資心態,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就顯得尤為重要。對於比較保守的個人投資者,建議近期選擇銀行理財作為主要投資方向,並配置一定的債券型基金來提高整體投資收益率。在一些特殊時點,如中秋、季度末,銀行往往會推出預期收益高於同期同類的銀行理財産品,建議投資者多加關注。對於比較激進、願意承受一定風險的個人,可以適量投資于權益類市場,但要設置安全墊——即配置適量的固定收益類産品來承受部分可能的投資損失,同時做好投資的止盈止損管理。

  需要提到的是,不管是個人還是家庭,都需要確保有一部分流動性資産,能夠隨時取用,以備不時之需。在高流動性的理財産品上,可以選擇近半年業績排名靠前的貨幣市場基金或者T+0模式的銀行理財産品。這些現金管理類工具産品,不僅收益率遠高於活期,而且可以做到隨時支用,也不會産生額外的手續費。當然,如果願意進行長期的投資,基金定投也不失為一種好的手段。

  傳統買房保值方式不可取 根據情況適當提前消費

  洪其高: 我國不僅進入低息時代,甚至會再次進入“負利率”時代。在這種情況下,資産的保值增值,是否還是主要靠買房這個方式呢?

  數據顯示,8月CPI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價格上漲等季節性因素,而更能反映實體經濟形勢的PPI則創下了34個月的新低,反映實體經濟還有進一步下行的壓力。目前來看,中國經濟首先需要解決的是穩增長的問題,防通脹問題是第二位的,因此預計8月CPI的上揚不會改變當前政府刺激經濟的意圖,寬鬆的貨幣環境將有利於為樓市回暖提供信貸基礎,這對於樓市是有利的。此外,從過往經驗來看,一旦通脹預期抬頭,居民出於對“負利率”的擔憂,勢必會選擇一些更具保值潛力的投資品種來保全資産,其中的一個主要方式就是買房,客觀上也會助長目前一線樓市的回暖勢頭。

  確實,在負利率時期,普通百姓自然存款意願降低,也希望將資金投入其他渠道。而由於近期股市波動較大,以及各種理財産品收益率皆不理想,因此也會有更多人在資金允許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進入樓市,以期望資産抗跌。

  不過,有業內人士就指出,雖然居民存款意願會降低,看起來對樓市是利好,但是就全國範圍來看,大部分城市仍然存在庫存量過高、房屋過剩的情況,特別在三、四線投資房地産,絕對不是個好辦法。而一、二線城市看起來房價抗跌能力有保證,但這些城市的房價也處於相當高的水準,不是普通投資者可以企及。現在不少人確實陷入了兩難境地,資金存銀行,肯定是越存越虧,而且如果不出預料,年內還將有第5次降息。那麼,似乎也只有借錢買房是普通人在負利率時代最正確的做法,也就是“借到即賺到”。但仔細算一筆賬,若非是有“剛性”購買需求,或者是手頭閒錢比較多,否則借錢買房,看起來利率較低,但長期看還是要還一大筆貸款利息,反而有可能讓普通老百姓背負過大壓力。而如果買到難以出租或者未來較難變現的物業,損失甚至可能大過做穩健型理財或者把資金存銀行。

  其實對抗負利率,盲目購房不可取,盲目投資更不可取,我們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來應對資産的縮水。首先,讓我們的錢動起來,適當降低你的收益預期,提高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減少儲蓄國債等低風險的固定收益類産品,提高基金、股票、大宗商品投資等多元化理財品種的比例。其次,適當地提前消費也是不錯的應對策略。只有錢花出去了才算自己的,由於通貨膨脹與降息降準的預期,先消費再還款明顯要划算得多,比如貸款買房,付款刷信用卡等等,適當加大負債反而有利於財富積累。但是大家也不要太任性啊,畢竟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都要根據自己的家庭和收入情況合理規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