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襄陽“中國有機谷”建設風生水起

  • 發佈時間:2015-09-19 03:31:15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何紅衛樂明凱劉婉婷

  秋雨過後的泥土有些濕滑,但並不影響工程現場人們的建設熱情和挖掘機的聲聲轟鳴。這些天來,在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經濟開發區木林村,中國有機谷産業孵化園正在施工建設,該項目主要承擔了中國有機谷宣傳展示、科普教育等公益性功能,是中國有機谷産業發展服務中心的重要功能區。

  襄陽市地處漢水中游,氣候南北兼宜,農業資源豐富,是全國知名的農業大市。可是多年來,其西南山區一方面農業生産方式相對落後,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較低;另一方面,生態環境得天獨厚,有機種養起步早、基礎好,農民守著綠水青山卻掙不到錢、致不了富,每人平均收入低於湖北和全國平均水準。

  是堅守傳統,還是突破轉型?2013年5月,湖北省委書記李鴻忠要求“把襄陽南漳有機農業做成湖北名片、全國名片”。2013年7月,襄陽市委、市政府決定將西南片的南漳縣、保康縣、谷城縣及漢江沿線的老河口市四縣市相鄰區域約1萬平方公里範圍內的農業資源整合起來,提升産業層次,發展有機農業,全力建設“中國有機谷”。湖北省委副書記張昌爾,省委常委、時任副省長梁惠玲對此作出批示,要求省有關部門予以重視、支援。2014年9月,在湖北省委財經辦(農辦)的組織和推動下,《湖北襄陽“中國有機谷”總體規劃》通過專家評審並獲湖北省發改委批復,至此,“中國有機谷”上升為省級戰略。

  政府主導,突出特色,延伸有機産業鏈

  漢水流域獨特的生態環境,為打造有機農業生態圈提供了天然條件。在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看來,“中國有機谷”在産業發展上以有機為靈魂,以無公害和綠色農産品為主導,形成多品種、多層次的生態農業産業體系,可涵蓋種植、養殖、加工、旅遊等幾大領域。因産業集群發展,所以為之“谷”,目前處於先行先試階段。

  “中國有機谷”初步規劃範圍包括南漳縣、保康縣、谷城縣、老河口市4個縣市,其中南漳縣為“核心區”,其西南山區的巡檢鎮、肖堰鎮和東鞏鎮三鎮為“起步區”,其他3個縣市為“拓展區”。襄陽市專門成立了“中國有機谷”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由王君正任組長,市長秦軍任第一副組長,相關縣市相應成立“有機谷”建設推進機構。9月14日、15日,襄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忠,副市長沈學軍與市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到四縣市,專題督辦“中國有機谷”建設情況。

  按照規劃,有機谷核心區重點推進高端糧油産業、有機蔬菜、精品果業、有機茶園、有機特色養殖、有機農産品加工、生態休閒旅遊和美麗鄉村八大工程建設;拓展區重點推進有機蔬菜和食用菌、有機果業、有機茶、有機油茶和有機農産品加工業項目建設。秦軍表示,襄陽作為一個農業大市,保持農産品加工業快速增長,對於早日建成萬億工業強市具有重大意義,加快實施“中國有機谷”戰略,也要在特色加工項目上大做文章並有所突破。

  圍繞有機糧油、林果、蔬菜、禽畜農産品深加工,襄陽市進行頂層設計和項目謀劃,著力打造重點突出、結構合理、在全國有影響的有機加工産業集群,做精做細。襄陽“中國有機谷”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市農委主任李光河介紹説,目前南漳縣有機農産品綜合加工園規劃涵蓋了有機綠色農産品初加工區、精深加工區、生物醫藥産業區、有機農産品倉儲物流中心、品質監測檢驗中心,到2016年可實現産值30億元。真正做到了每個地區都有特色産業。

  市場主體,集聚發展,讓企業先行先試

  近兩天來,湖北省襄陽市南漳縣竹林翠峰茶葉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胡長安正忙著安裝調試茶園裏的高清攝像頭,9月19日,他帶著合作社生産的有機茶産品登上第二屆漢江流域(襄陽)農業博覽會的展臺。

  “裝攝像頭主要是方便終端客戶拿出手機隨時監控茶園環境,見證有機茶的生長過程。”胡長安説,2012年他在南漳縣肖堰鎮周灣村投資了3千畝茶園,做農業慢,做有機農業更慢,“前兩年都是心裏犯著嘀咕挺過來的。現在好了,市裏、縣裏都專門成立了推進有機農業的專門機構,看到政府重視,今後更有信心了。”

  通過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在南漳核心區已經形成了較高的有機産業集聚度。南漳縣有機谷管委會副主任魯孝明説,今年7月,縣委、縣政府出臺獎扶政策,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擠出一部分資金,引導、撬動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共同投資參與有機谷建設,對農業生産經營主體獲得有機或綠色産品等認證的、達到一定認證規模的、建有完善有機生産品質追溯體系的、進行電商或實體宣傳展示的,都設置了具體的獎補金額。

  要發展就要有投入。襄陽市農産品加工招商分局局長劉智介紹説,在招商引資方面,南漳縣與北京中建聯簽訂了100億元的城鄉建設投資框架協議,以及計劃總投資6億元的“中國有機谷”綜合服務區展示中心、支援中心建設合作協議;保康縣與湖北中奧城投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年內啟動“中國有機谷”保康會展交易中心項目建設等。

  營造氛圍,農民受益,打響有機谷品牌

  南漳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縣有機谷領導小組副組長張功玉認為,培養有機産業,必須要先培養具備“有機”意識的幹部、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才能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打響南漳有機品牌,擦亮有機名片。

  2014年12月上旬,南漳縣委、縣政府特聘中國有機農業産業發展聯盟主席、中國農業大學有機農業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杜相革教授作為“中國有機谷”首席專家,專門為南漳各級領導幹部、各類市場主體講授了有機發展理念、有機谷建設方向、標準化生産與有機認證的培訓課。同時,在有機産業發展服務中心設立有機大講堂。“我們在核心區鎮村黨員服務中心還設立了分講堂,專門開展有機知識培訓,武裝思想,烘托氛圍,提高認知度。”張功玉説,要發展有機農業,改變勞作習慣首先要轉變思想。有機谷的發展抓住了關鍵。

  有機産業是推進山區農業轉型升級,促進山區農民脫貧致富,實現襄陽由傳統農業大市向現代農業強市跨越的重要渠道。南漳縣巡檢鎮是襄陽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王兆民的扶貧聯繫點,在巡檢鎮“中國有機谷”核心區賜福源紅豆杉開發有限公司、峽口柑橘基地,王兆民要求南漳縣推動紅豆杉産業向規模化、市場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建設好紅豆杉産品深加工項目,帶領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在各級幹部、各類經營主體的帶動下,實施農業規模經營,引導農民規範生産,通過有機農業的實踐探索,讓山區農民找到了發家致富的路,培養了農民有機生産及品牌意識,讓農民接受了先進的有機産業理念,成為“中國有機谷”建設的真正主體和受益者。

  襄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郭忠表示,通過對內培訓引導,以及強化對外宣傳推介,“中國有機谷”建設得到了國家、省市領導及社會各界的關注和支援,各地各部門積極爭取相關政策支援,建設投融資平臺,落實産業發展資金,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夯實産業發展基礎,儘快形成拳頭品牌。

  襄陽“中國有機谷”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吳萬里介紹説,“中國有機谷”建設已初見成效,核心區的有機食品認證基地已達3.62萬畝,産品種類已由最初的水稻一種向大米、玉米、小麥、蔬菜、香菇、柑橘、茶葉、油菜等20余種延伸擴展。産業形態已由有機種植發展到有機種養、休閒旅遊等多種形態,産業鏈條已由種植兩端延伸到種苗繁育、有機肥和植物農藥研發、加工銷售等多個領域。

  “打造‘中國有機谷’對於建設漢江生態經濟帶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王君正認為,這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搶佔未來農業市場制高點的主動擔當和順勢之為,更是發揮比較優勢、帶動山區農民脫貧致富、推動山區農業崛起的重要抓手和現實選擇。

  如火如荼建設中的“中國有機谷”是湖北有機農業勇於開拓創新的産物,也為全國探索有機農業發展帶來一次先行實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