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襄陽市國營林場:主動改革贏得春滿園

  • 發佈時間:2015-06-25 16:29:52  來源:湖北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一江碧水穿城過,十里青山半入城。”這就是國家園林城市——襄陽的生動寫照。

  詩中的“十里青山”,便是襄陽市國營林場管轄的襄陽古城南部系列山體的統稱,它東臨漢江,西連萬山,北望襄陽城,向南蜿蜒數十里,由羊祜山、虎頭山、真武山等20多座山組成。山不奇而險峻,嶺不高而秀雅,古有羊祜、龐統、孟浩然、杜甫等文人墨客常登臨,而今已成襄陽市民休閒遊憩的天然氧吧。

  每逢週末,順著蜿蜒“綠道”行進在襄陽市國營林場(襄陽峴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可以看到遊人如織、來來往往、川流不息的畫面。然而,誰能想到十幾年前這個國營林場一度到了瀕臨倒閉的地步?

  轉型發展陷入困境

  襄陽市國營林場,1956年由湖北省林業廳投資興建,委託襄陽市管理的事業單位。“襄陽市國營林場大約經歷了三個階段。”今年54歲的襄陽市國有林場工作站站長孟家敏説,他1983年從湖北省林校畢業至今,一直從事國營林場工作,對襄陽市所有的國營林場瞭如指掌,“第一階段是快速發展期,從建場到上世紀80年代中期,在國家省市大力投資下,國營林場迅速發展壯大;第二階段是經營發展期,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到90年代中期,隨著改革開放步伐加快,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林場開始嘗試走多种經營之路;第三個階段轉型發展期,1993年後國營林場由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變成差額撥款,受國家政策影響和市場經濟衝擊,曾經靠山吃山、靠林吃林的國營林場一度陷入絕境。”

  當年窘迫的情形讓護林員吳福偉記憶猶新。“1997年,當我懷著興奮的心情到單位上班時,辦公樓還是六七十年代的磚樓,到處破破爛爛的,院子里長滿了雜草,心裏一下涼了半截!”更讓他沒想到的是,一個月工資都不到200元。2002年,迫於生活壓力,他只能遠赴浙江打工。直到2006年,當國營林場開始改革時,他才重新回到林場。

  襄陽市國營林場場長劉志剛説,“當時樹木不能砍伐,山上石材不能開採,連一點石渣也不能賣,林場突然間就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幹部職工連吃飯的基本工資都發不出來,更不要談退休養老金了。”

  盤活資源涅槃重生

  “青山綠水是我們最大的財富!”2005年,襄陽市決策者在國家、省還沒有出臺相關國營林場改革的政策前,率先向自己“開刀”,全面禁止砍伐採林、開山炸石,相繼關停了林場裏的石材廠、石灰廠和水泥廠。

  這些決策,無疑是正確的。但由於財政困難,沒有資金支撐,國營林場一度陷入困境。

  如何破局?“只有改革,才是唯一的出路。”2010年,劉志剛調任國營林場後,開始了新的探索。

  襄陽市國營林場多處與當地百姓田邊地頭山林接壤,邊界的劃分認定一直以來就存在諸多爭議,導致很多資源沒有被利用。

  重新踏勘定界,實施林地共建,與周邊相鄰的62家單位達成林地共建協議,租給這些單位種上樹苗,徹底解決了附近老百姓隨意濫採亂伐問題,每年還為林場增加3萬多元的收入。

  荒廢多年的山洞,2012年租給當地一家知名酒廠,作為原酒儲藏酒窖,經過企業工程修復,既發揮了經濟效益,又保障了遊人安全。

  在峴山國家森林公園的“綠道”邊,把防火公益宣傳與企業形象宣傳進行“嫁接”,2013年按照佈局規劃統一外觀製作安全警示牌、護林提示牌,既宣傳了護林防火知識,每年還增加15萬元的經濟收入。

  以錢養事,積極爭取國家、省級林業項目,2010年就爭取到62萬元,使職工們有事幹,調動了員工積極性;興建苗圃基地,將大樹底下野生小樹苗,通過移栽科學管護,已建成100多畝苗圃基地,每年節約苗木費近5萬元。

  襄陽市林業局副局長王謙説:“襄陽市國營林場通過創新機制體制,盤活現有資源,夯實了發展基礎,並以人為本落實了社會保障,林場職工工作、生活環境得到有效改善。”

  政府支援“走進春天裏”

  為了加強生態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有力推動國營林場改革先試先行,襄陽市委、市政府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2010年,襄陽市委、市政府以襄陽市國營林場為主體成立峴山森林公園工程建設指揮部,組織有關部門完成《峴山森林公園建設總體規劃》和《景區道路系統規劃》,並將這些規劃納入城市總體規劃和旅遊發展規劃,為林場的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在將國營林場的生態治理、林相改造等列入同級政府城建計劃的同時,襄陽市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援建國營林場基礎設施。2010年3月25日,航宇公司援建的峴山森林公園植被恢復項目暨碳匯造林基地航宇林工程開工建設。2014年,襄陽三弦投資有限公司投資10萬元修建的木製六角亭、長椅和公共廁所等交付使用。

  襄陽市也積極通過各種項目建設,不斷改善國營林場基礎設施:2010年,投資320萬元完成真武山、虎頭山道路改造;2012年,投資921萬元對襄陽市國營林場內的賈沖水庫除險加固、賈衝片區生態治理;2012年底,啟動城市“綠道”峴山示範段建設,實行國營林場建設與城市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國營林場的生産生活設施得到迅速改善。

  為了讓襄陽市國營林場輕裝上陣,襄陽市不斷加大財政投入力度:2011年專門拿出40個公益性崗位,重點解決林場過去歷史遺留人員編制、經費不足問題;財政預算經費從2010年的40多萬元遞增到2013年的180多萬元;2014年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時,將林場核定為公益一類全額撥款事業單位;2015年財政預算經費達到443萬元。

  湖北省委常委、襄陽市委書記王君正説:“要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市民看得見山、看得見水,享受到陽光、呼吸到新鮮空氣。”

  2013年,襄陽市國營林場(峴山國家森林公園)一條長6.8公里的峴山城市“綠道”投入使用,成為全省第一條城市綠道,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三年行動計劃”首批示範工程,從這裡自然延伸到張公祠段綠道、濱江環古城段綠道、峴山文化廣場綠道、襄水河段綠道,呈放射狀繼續向外延伸,截至目前已形成城市“綠道”網路100多公里,預計到2020年城市“綠道”網路將延伸到襄陽下轄各縣(市、區)達到1000多公里。

  從襄陽市國營林場輻射出去的城市“綠道”網路,是“綠滿襄陽”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民生項目,已由試點變示範,集社會效益、民生效益、生態效益於一身,被譽為“民心路、健身路、文化路、旅遊路、生態路、致富路”,已成為襄陽市民旅遊休閒的重要去處,每天僅市區的遊客量已超過兩萬人。

  青山不改舊顏色。在保護與發展並重下,襄陽市國營林場“走入春天裏”。

  國營林場的發展提速,國營林場職工的收益大幅度提高,原來外出打工擇業的員工紛紛“回巢”。吳福偉説,“現在每個月工資2400多元,工資收入有保障了,幹勁也足了!”

  “真像下了一場及時雨。”孟家敏感慨地説,“最近,國營林場改革方案的出臺,更讓我們吃了定心丸,林業發展的‘第二個春天’已經來臨!”

  (涂玉國 江偉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