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動全民參與的“大急救”

  • 發佈時間:2015-09-19 02:29: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10日《經濟日報》“民生週刊”刊發的《普及急救知識 守護生命安全》一文,對當前我國急救知識缺乏、院前急救緊迫的現實難題進行了分析,加強這方面的知識普及,對於引導公眾正確認識現場急救、減少人員傷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總數達178萬人,生存率僅為1%;而在美國同比總數為25萬人,生存率卻高達28.7%。造成差距如此之大的原因,正如文中分析所言,一是因為“不會救”。我國公眾急救知識普及率低,急救技能匱乏,在一些急症突發現場常常不知所措,致使患者失去最佳搶救時機。二是因為“不敢救”。由於法律保障不健全,公眾出於自身保護意識,遇到突發事件時,不敢挺身施救。

  普及社會化和標準化兼備的“大急救”,需要國家、社會、醫療機構和公眾的共同努力。

  完善急救普及培訓體系,提高公眾急救技能。建立急救普及培訓機構,加強急救培訓師資建設。可在社會上招聘一些熱心公益事業、具有較強事業心和責任心的人士,免費參加紅十字會應急救護師資培訓,再從獲得“應急救護師資證”的志願者中擇優選拔一批授課教師,緩解應急救護培訓工作人員不足的狀況。另外,正如文章中説,要對取得資格證書的救護員,每年定期復訓一次,使學員能夠更熟練地掌握急救技能,並成為急救知識的傳播骨幹。

  對於重點人群和特殊行業開展救護培訓。如公安系統的警察,交通系統的列車員、船員,賓館飯店和商店的服務人員,旅遊系統的導遊、計程車司機,企業單位的安保人員、生産安全員、廠醫,事業單位如校醫等基層醫務人員。要求必須進行急救知識崗前培訓,使他們能在急救現場發揮重要作用。對於意外事故的高危人群,如建築業工人、司機等,請紅十字會工作人員進行一對一的專門培訓。

  在人口密集場所加大普及AED(自助體外心臟除顫器)力度。由地方政府出資或呼籲企業捐贈,在人口密集度高的公共場所如機場、地鐵站、高鐵站、火車站、學校等場所,以及大眾交通工具如飛機、火車、輪船上配備AED。其安裝密度,應滿足“4分鐘距離”。鼓勵民眾學習使用AED,對配備AED的公眾場所的責任單位相關人員按照1:10的比例來進行培訓,確保足夠急救人員能夠使用AED。

  健全法律保障體系。制定全國性AED配置標準、合格培訓人員資質的急救法律法規。對緊急現場救護進行法律保護,保證無償救助免責、對見死不救及反過來誣陷救人者的行為進行懲罰與制裁。通過立法與道德雙管齊下,為“好人”提供法律保護,保護人民生命安全。

  推動急救知識進課堂。可在幼兒園、中小學等各級各類學校開設消防課程、防震課程、心肺復蘇課程等,教孩子在危急時學會逃生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建立危機事件的預案與演練。通過普及急救與逃生培訓,讓民眾學會緊急事件如何逃生、自救和施救;通過演練,及時發現和協調人員配合和應急資源的需求,增強公眾的應急意識和技能。

  (作者係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全國急救中心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南醫學院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