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龍江政策性糧庫存堰塞湖壓頂 八成新糧難入庫

  • 發佈時間:2015-09-18 07:2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記者 惠小勇 管建濤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近日走訪齊齊哈爾、綏化等産糧大市和相關涉糧部門發現,黑龍江省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儲糧壓力:露天儲存和超期儲存的糧食越來越多,部分糧食品質開始下降;政策性糧食庫存逐年增長屢創新高,預計今秋將有1200億斤倉容缺口。雖然黑龍江省政府出臺了競購國家政策性糧食的補貼政策,但由於國家規定的競拍底價政策無法對接市場,加上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等原因,庫存消化不大,黑龍江省政策性糧食已進入“拍不走、調不動、銷不出”的困境。

  政策性收購量創歷史新高

  2014年黑龍江糧食總産實現“十一連增”。然而,豐收背後也有隱憂,政策性糧食收購量逐漸增多,安全儲糧壓力越來越大。黑龍江省糧食購銷市場呈現明顯的“政策市”。在2014年至2015年的糧食收購季,全省累計收購新糧1442億斤,其中政策性糧食1024億斤,糧食收購總量和政策性糧收購量均創歷史新高。

  7月中旬,《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我國最大的糧食儲備庫——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齊齊哈爾直屬庫,14萬噸的倉容已經沒有一點空余。為了多裝糧食,庫內還建起了多個鋼結構“千噸囤”和房式倉。順著十多米高的梯架登上院內的一處房室倉,記者看到,玉米已裝滿了這個5000噸容量的糧倉。

  目前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的64個庫點糧食早已滿倉。除了國有倉庫外,黑龍江還租用了563個社會倉容儲存政策性糧食。位於産糧大縣依安的黑龍江象嶼農業物産有限公司裏,整齊劃一地排列著1760個鋼結構“千噸囤”。記者驅車沿著糧囤中間的道路轉一圈,足足用了四五分鐘,目之所及都是滿滿的糧倉。

  據黑龍江省糧食局局長胡東勝介紹,截至5月末,黑龍江糧食庫存比去年同期多了670億斤,庫存糧食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政策性糧食庫存也創新高。庫存糧食過多,今年秋糧收購面臨很大壓力。

  黑龍江省糧食局倉儲處處長王國富介紹,按照全省現有糧食收儲能力計算,扣除庫存,只有200億斤左右的收儲能力可供收購秋糧。按照下一個收糧季1400多億斤的新糧保守收購量分析,將有1200億斤的倉儲缺口。即便黑龍江省通過新建鋼結構“千噸囤”、市場化銷售等方式接收新糧,仍有500億斤倉容缺口。

  糧食競拍價遠高於市場

  今年4月,黑龍江省政府針對年加工能力10萬噸以上的糧食加工企業,出臺了競購加工政策性糧食的補貼政策,競購加工一噸玉米補貼200元、一噸水稻補貼100元,後來,補貼額度又分別增加到400元和200元,政策拉動效果顯現。然而,政策性糧食競拍價與市場對接不上,一些企業缺少流動資金也導致無力競拍,加工企業的競拍成交率仍很低。

  位於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的和美泰富食品有限公司,水稻年加工能力30萬噸,記者看到,大米加工車間的機器還在飛速運轉,幾名工人在大米生産線末端包裝、封袋。公司總經理王洪軍告訴記者,在補貼政策的帶動下,原本“加工一噸虧50元”的企業已扭虧為盈,滿負荷開工。

  隨著參與競拍的企業增多,拍賣總量增加,庫存消化加快。但黑龍江省糧食局調控處處長潘升仍高興不起來,“成交率非常低,玉米10%,水稻只有5%。”從4月8日開始競拍水稻到7月中旬,全省102家納入補貼範圍的水稻加工企業中只有38家參與,一共競拍了49萬噸。26家符合補貼條件的玉米深加工企業只有15家在競拍,兩個多月僅拍了137萬噸,而去年同期一個月就拍出400萬噸玉米。

  有的水稻加工企業補貼後仍虧損,拍賣積極性不高。位於鶴崗市的黑龍江省萬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日加工量已增至400多噸,但距離滿負荷開工還有900多噸差距。記者近日來到這家公司,總經理房澤剛説,沒補貼時加工一噸水稻虧損200元,按道理説補貼200元就不虧了。但競拍後每噸水稻需要30元出庫費、40至50元扣水扣雜費、8元交易費、20元短途運輸費,各項費用加起來得100元左右。由於多了這些費用,很多企業加工一噸水稻仍然虧損100元。

  高額補貼之後,加工企業的競拍成交率仍很低,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政策性糧食競拍價與市場對接不上。當前政策性糧食競拍實行順價銷售的“不賠錢”政策,競拍價格相當於收購價加上每斤2.5分錢的儲存費。“但順出來的價遠高於市場價。”中儲糧齊齊哈爾直屬庫主任張建軍説,庫裏儲存4年的大豆有100萬噸,收購時每斤2.3元,現在市場價只有每斤2.05元,順價銷售根本沒人要。

  缺少流動資金也導致一些企業無力競拍。黑龍江省糧食局行業指導處處長李珠元介紹,當前很多糧食企業因流動資金不足開開停停。“很多糧食加工企業不願意拍賣臨儲糧,其中有一些臨儲糧品質不達標的原因。”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説。

  黑龍江省糧食庫存以政策性糧食為主,除競價拍賣外,消化當地庫存的主要辦法就是跨省移庫,但跨省移庫增加財政成本。胡東勝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往南方調運一噸糧,國家要拿300多元運費。運到南方省份保管,由於高溫高濕環境,保管費用比北方還高。從保護糧食品質的角度看,南方的氣候環境也不如北方,所以今年至今沒有移庫指標。

  糧食品質下降損耗嚴重

  來自黑龍江省工信委的統計顯示,上半年全省農副産品加工業實現增加值142.7億元,同比增長1.2%,增速比全國低3.7個百分點,較去年同期回落6個百分點。這主要受進口玉米、水稻、大豆與本地糧食價格存在剪刀差影響,導致省內糧食加工企業成本倒挂,生産下滑。

  有關專家介紹,進口及走私大米已經嚴重衝擊了國內水稻加工産業,目前進口大米入境價每斤約1.4元,遠低於黑龍江省每斤1.55元的水稻“托市價”,走私大米價格更低,只有每斤1.2元左右。玉米行業也一樣,進口玉米到岸價每噸1600元左右,遠低於每噸2200元的臨儲玉米,即便加上每噸400元的補貼,仍然有200元差距。

  為了降低成本,國內很多飼料企業調整配方,進口價格便宜且沒有配額限制的高粱、木薯替代玉米,減少了國內玉米需求量。胡東勝説,由於國外玉米價格低廉,其下游深加工産品成本同樣很低,也被大量進口到國內,直接導致我國玉米消化量下降,庫存沉積。

  由於倉儲壓力越來越大,很多地方不得不增加鋼結構“千噸囤”這種露天儲糧方式。去年黑龍江就推廣使用鋼結構“千噸囤”增加收儲能力150億斤,相當於新建了7500個“千噸囤”。省糧食局統計顯示,目前全省露天儲存糧食達到510億斤。一些糧食系統幹部介紹,當前安全儲糧任務很重,“千噸囤”短期儲糧還行,長期儲存時上層隔熱條件不行,糧食品質可能會出現變化。露天儲糧還容易出現火災,中儲糧林甸直屬庫大火、海林直屬庫火災都是發生在露天儲糧設施。

  很多露天儲存的糧食已超期儲存。黑龍江省樺川縣糧食局副局長劉輝説,樺川縣內還有2011年收購的水稻。中儲糧齊齊哈爾直屬庫也有2011和2012年收購的數百萬噸糧食,都屬超期儲存,糧食品質開始下降。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副總經理劉傑介紹,黑龍江2010年和2011年收購的很多大豆,都已是超期儲存,不及時處理將嚴重影響糧食品質。潘升説,存量部分的超期儲存糧食尚未解決,新糧儲存兩到三年又變成了不易儲存的糧食,導致超期儲存糧食越來越多。

  激活市場購銷主體加速去庫存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黑龍江省糧食局、農發行黑龍江分行等單位的負責人建議,降低起拍價,以較少的政策性虧損扶持加工企業等下游環節,加快市場化去庫存。這樣也能減少糧食超期儲存問題的出現,從品質層面加強對糧食安全的保障;減少黑龍江、吉林等農業大省針對本省深加工企業競拍補貼的財政負擔。

  一些地方幹部認為,順價銷售政策雖然能保證糧食售後國家不虧,但倉儲、監管等環節還要佔用國家財政大量投入。潘升算了一筆賬,一噸糧食在庫裏多放一年,國家財政就得多拿86元的保管費,再加上銀行利息、監管費用等,一年就得多拿205元。要是新建的露天庫儲存,第一年還要多拿70元補貼。

  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以2012年政策性糧食收購價和每噸50元的收購費用計算,每多存一年將增加庫存成本為,水稻每噸252元、玉米每噸212元、大豆每噸352元。但如果及時銷售了762萬噸糧食,一年就可減少財政補貼近4億元。

  專家建議,具體執行中,可在當前競拍底價的基礎上,按照“超年限儲存、露天儲存”雙優先的原則,採取分年限分期、分批降低競價銷售底價的辦法,每噸水稻拍價再低250元左右,每噸玉米低80元左右,每噸大豆低500元至600元,逐步與市場價接軌。同時創新農企貸款模式,探索糧食抵押和信用放款等新方式,激活市場購銷主體。

  一些幹部認為,做好糧食生産、流通和儲備工作,完善我國糧食收儲體系,地方政府的責任、權利、義務要更加明確,哪些是國家管,哪些是省長管,哪些是市長縣長負責,不能含糊。在臨儲政策已出現諸多弊端的情況下,應加快創新地方糧食儲備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食儲備新模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