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怎樣養驢才掙錢?

  • 發佈時間:2015-09-18 05:31:33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于洪光呂兵兵

  近日,在山東省聊城市東阿縣,華通小毛驢養殖公司經理王呈偉告訴記者:“咱正靠著養驢致富呢!現在,建設規模化養驢場,政府有補貼;東阿阿膠公司擔保,能拿到銀行的貼息貸款,能提供良種驢駒並且訂單保護價回收。一頭驢育肥一年,投入不到養牛的一半,收益基本在千元以上。”

  類似的事情在牧區更多見。“小驢天天增肥滿圈,大驢月月增肥又多”,在內蒙古敖漢旗新惠鎮小王爺地村,張亞星的肉驢養殖場門口貼著父親為其寫下的對聯。張亞星2012年從內蒙古科技大學畢業後回到家鄉養驢,最近一批肉驢出欄,他賺了7萬元。

  不難看出,與以前的“役用養驢”不同,“商品養驢”已然漸成氣候,通過養驢致富成為了農民的選擇之一。那麼,在不同地方不同條件下,怎樣養驢才能掙錢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進行了深入採訪。

  畜禽行業整體低迷,“逆勢養驢”有了競爭力

  近20年來,受農業機械化趨勢影響,因“役用”而興的養驢業呈現嚴重下滑的趨勢,存欄量已由上世紀90年代的1100萬頭,下滑到目前的600萬頭,且還在以約每年30萬頭的數量下降。在這一大背景下,農民為何敢於“逆勢養驢”呢?

  “現在,養豬、養雞掙錢都不容易,養牛和養羊的效益也在下降,而且疫病風險不斷加重。養驢技術簡單,疫病少,效益穩步增長,就成為了養殖戶的新選擇。”敖漢旗農業局副局長李寶林説。

  中國驢産業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青島農業大學教授孫玉江介紹,近年來,受疫病、違規添加物等因素影響,國內養豬業、家禽業整體低迷,效益嚴重下滑。受此影響,牛羊等草食家畜在國民日常消費中的佔有率有所提升。然而,低價的進口牛奶和牛羊肉等,又衝擊了國內奶牛業和肉牛肉羊業,導致效益下滑。“現在養育肥牛,投入是驢的兩倍,每頭牛的效益卻很難能到兩千元了,而且疫病風險比驢高得多。”東阿縣畜牧局局長司統文説。

  與此同時,受驢皮大幅漲價帶動,加上驢肉、驢奶等的綜合開發,養驢效益在上升。特別是,一些阿膠加工企業為保障原料,在全國佈局養殖基地,通過訂單養殖的方式,保障農戶的養驢收益。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大的阿膠生産企業,已累計投入了5億元,在全國佈局了20個毛驢藥材標準養殖示範基地,為農戶提供驢種改良、資金幫扶、技術扶持、訂單回收等服務。

  “此前,我國養驢多為依靠傳統經驗進行的家庭性散養,且存欄數偏低,已嚴重不能滿足驢産品的生産和開發。因此,規模化、商品用養驢前景被廣泛看好。”孫玉江説。

  不同區域不同方式,多方助力是成功關鍵

  調查發現,山東省和蒙東遼西地區,因基礎條件不同,發展商品養驢的方式也有很大差別。

  在聊城市,2014年出臺了《關於養驢産業發展的實施意見(2015-2019)》,提出利用5年時間,依託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採取“政府+企業+銀行+合作社+養殖戶”模式,全市肉驢存欄量發展到100萬頭,實現“企業發展、農民致富”的目標。

  政策方面,有土地協調、規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建設規模化養殖場有10萬到30萬元不等的補貼;政企銀聯合,東阿阿膠出資5000萬元進行“融資增信”,與齊魯銀行、萊商銀行合作,為養殖戶提供基準利率的定向貸款;東阿阿膠定價提供驢駒,定價回收成品驢,以及扶持成立養殖合作社,進行技術推廣,提供管理服務。

  “對養殖戶來説,養驢要有規模效益才有吸引力。因此,我們以扶持壯大養殖規模在300頭以上的家庭養殖場為主,用政策支撐調動農民積極性,用金融助力讓農民有能力養,用企業保障和技術幫扶讓農民有賬可算。”聊城市畜牧局局長王魯説。

  在蒙東遼西地區,既有少量的規模化養殖場,更多的是十幾頭、幾十頭的家庭式驢圈,雖然規模小,但是群體大。政府利用“杠桿式扶貧”金融手段,通過扶持養殖場建設、驢種改良等關鍵手段,幫助養殖戶。一些主要的旗縣,與東阿阿膠等公司合作,推廣“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方式,特別注重發揮合作社在推動驢種改良、技術幫扶和市場銷售等方面的作用。

  孫玉江認為,這兩種不同方式的主要區別在於:聊城充分發揮了本地企業東阿阿膠公司的龍頭帶動作用,著力發展規模化家庭養殖場,生命力體現在規模養殖效益上;蒙東遼西地區屬於牧區,養驢合作社、家庭養殖場和養驢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百花齊放,各有特點,其生命力體現在與牛羊比較效益方面。

  “共同點和關鍵點則在於多方助力。”孫玉江説,在農區,如果沒有政府的扶持政策,企業的保障政策和銀行的支援政策,農民發展商品養驢仍然困難重重。在傳統養殖區,則面臨著與牛羊業的劇烈競爭,離開了政府的政策支援,優良驢種的加快推廣和完善的交易市場等,生命力也會減弱。

  驢業振興任重道遠,“三個方面”需要持續給力

  目前,無論在聊城市還是赤峰市,農戶養驢都能掙到錢了。東阿縣天龍富民養驢合作社理事長王道榮,養殖基礎母驢約31頭,2014年出售驢駒21頭,售驢奶2000公斤,實現純收入6萬元。赤峰市巴林左旗旗林東鎮後興隆地村農民陶志富,2014年育肥驢駒203頭,實現純收入23.5萬元。

  調查發現,在一些有政策支援和企業保障的地區,通過商品養驢掙錢,已經非常普遍。然而,就全國面上看,養驢掙錢依然缺乏保障,特別需要在驢産業扶持政策、驢産業科技研發和驢産品加工開發“三個方面”持續給力。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南韓才一針見血地指出:“養驢的優勢在於疫病少、好養活、成本低。但我國驢業扶持政策少,驢業科技嚴重落後和驢産品深加工不足的實際,嚴重困擾養驢業發展。”

  在驢産業扶持政策方面,全國目前幾乎是空白,甚至還不如兔子;“菜籃子”工程裏,有豬牛羊等畜種,驢卻不見蹤影。省級層面,全國也只有新疆有一定的扶持政策。

  在驢産業科技方面,我國養驢科技嚴重落後,國內幾乎沒有專門的科研機構和科研人才在研究養驢。驢種業科技嚴重落後,連品種保護等基礎工作都沒有做;驢的養殖科技無人研究,仍是延續家庭式散養時的方式方法。

  在驢産品深加工方面,目前只有驢皮是“搶手貨”,作為綠色食品的驢肉價格始終偏低,驢奶、驢血、驢骨等保健和藥用價值突出的産品加工還剛剛起步。

  “如果對驢肉、皮、奶、骨、胎盤等進行深度開發,每頭驢的價值將達到至少五萬元,而現在的價值僅在一萬元左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東阿阿膠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秦玉峰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