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銀行的“金飯碗”早該沒了

  • 發佈時間:2015-09-18 02:30:41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金融觀察

  銀行原來躺著賺錢的業務,正被餘額寶和P2P蠶食,雖説目前吞食的比例還較小,但如果不是政策保護,恐怕大量儲蓄存款將會更多地轉移到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工作相對輕鬆、收入又高,銀行、保險等金融職業在“鐵飯碗”行列中含金量最高而有“金飯碗”之稱。

  然而據媒體近日報道,根據A股16家銀行今年上半年數據顯示,儘管從給付員工現金總量來看,除了農行稍有下降外,其他15家銀行今年上半年都在上升。但是由於人員擴張等原因,從每人平均薪酬來看,薪酬下降的銀行也不在少數。一些銀行員工自我感覺這兩年收入不如從前,確實不是無病呻吟的哭窮,以往“金飯碗”的銀行員工也出現離職風潮、更有甚者連高管都跳槽出走。

  在網際網路金融的衝擊之下,傳統銀行的效益明顯受到影響。雖説16家A股銀行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都有所增長,但國有五大行的同比增速明顯下降,都不超過1.5%,而2014年這五家銀行的同比增速最低也不過是5.59%,最高達12.6%。業績下降,薪酬跟著下降,也是合情合理的事。

  當下來説,政策對於傳統銀行機構依然還是持保護態度,這一方面與銀行業事關金融安全與整體經濟形勢有關係,擔憂傳統銀行被邊緣化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網際網路金融進入銀行業的門檻仍然較高。7年前馬雲的那一聲“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在網際網路金融大潮助威吶喊之下,至今還讓銀行心有餘悸。可以想像,支付寶等銳器確實已經危及了銀行的支付系統,以往享受著壟斷帶來的福利的銀行,原來躺著賺錢的業務,正被餘額寶和P2P蠶食,雖説目前吞食的比例還較小,但如果不是政策保護,恐怕大量儲蓄存款還會更多地轉移到網際網路金融平臺。

  如果不是政策方面的有意保護,銀行的存款餘額就會大幅下跌,銀行還拿什麼放貸?員工還有什麼機會捧著金飯碗?

  因此,部分銀行每人平均薪酬下降既是大勢所趨,也是一記警鐘。

  回顧當下的傳統銀行業環境,截至2014年末,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8426億元,已連續12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為1.25%,較年初上升0.22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的反彈,增加了銀行運作的風險。

  而息差的收窄也進一步加劇了銀行的困境,2014年我國商業銀行存貸款利息凈收入佔營業凈收入比例為48%,比3年前下降了7.3個百分點。可以預見,隨著利率市場化程度逐步提高,利差將進一步收窄,利息收入佔比將進一步下降,那種做大規模吃利差的傳統盈利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了,必須轉變盈利模式。

  2014年,銀行業貸款增速已降至13.5%,比前5年平均增速下降了6.5個百分點;商業銀行凈利潤同比增長9.7%,比前5年平均下降了一半多。隨著利潤的下滑,財大氣粗的銀行也開始屈下身子,找一些邊角業務比如代收水電費等謀生。

  無奈之下,銀行業亟待以二次改革求生路,於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應運而生,混業經營的慾望也與日俱增。而近期,又是取消存貸比設限,又是降息降準,接二連三的寬鬆政策給銀行鬆綁,此時正是銀行混改混業的好時辰。央行調控的組合拳給銀行業帶來較大的自由空間,混改已有頂層設計,混業也提上議事日程,現在就看銀行的危機感和緊迫感了。

  正如流行歌曲所唱,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上一輪的國企改革打破了許多人的“鐵飯碗”,但隨後激發的市場活力和市場熱情我們有目共睹。同樣,即使沒有網際網路金融的倒逼,銀行業的“金飯碗”其實也早該沒了。

  □蔡恩澤(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