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醫大為中國胎盤醫學研究搭建平臺

  • 發佈時間:2015-09-18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小楠)“胎盤是人們了解得最少的一種人類器官”,然而對胎盤的研究不但可提升在妊娠期間孕産婦的健康及胎兒發育,同時有助於對人類生命過程中胎源性疾病的診療。美國紐約基礎醫學研究所Nanbert Zhong (鐘南)教授日前在廣州舉辦的中國醫師協會首屆胎盤醫學大會上表示。

  鐘南介紹,中國醫師協會首屆胎盤醫學大會是在國際上繼美國國立衛生院2014年啟動人類胎盤計劃 (Human Placenta Project, HPP) 後首個在國際上召開的胎盤醫學大會,客觀上在胎盤醫學領域,與HPP形成了國際上的東西半球呼應。他認為,此次會議的召開將推動中國的胎盤醫學發展和進步。對此,他強調,中國的胎盤醫學的發展既要與國際接軌,同時還應有自己的特色。研究必須與臨床病理性妊娠和不良妊娠結局以及胎源性發育疾患相掛鉤,為臨床探索出更多的新型早期診療手段。

  據了解,本次大會共邀請近40名國內外知名專家,分別在胎盤結構、感染與炎症、不良妊娠結局、基因組學與胎盤、胎盤生物標記物、胎盤功能、胎盤樣本庫、環境因素與胎盤、胎盤幹細胞,兒童發育障礙等領域進行專題講座。

  會上,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胎盤醫學中心也正式成立。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婦産科主任鐘梅表示,人類胎盤計劃是繼人類腦科學、人類基因組學後第三個人類宏觀健康研究重要項目。近年來,南方醫院在胎盤醫學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胎盤形態學、胎盤幹細胞、胎盤表觀遺傳學等幾方面工作,與此同時,也對數字醫學在胎盤相關研究方面做了一定的探索。此次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胎盤醫學中心的成立,將成為中國胎盤醫學研究的一個平臺,並在其中起到紐帶橋梁作用,和中國其他的胎盤相關領域的研究專家共同攜手,在人類胎盤計劃中關於中國人群胎盤特點這方面拿出自己的數據,更好的促進胎盤醫學的發展。

  近10年來,隨著基因組學、蛋白組學和表觀遺傳學等新興生物技術學科的迅猛發展和對胎盤研究的不斷深入豐富,醫學上對胎盤功能的微觀調控機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鐘梅指出,環境對胎盤發育及功能的影響以及胎盤的微生物組學是當前比較值得關注的兩點。“深入了解不同環境因素對於胎盤滋養細胞發育、胎盤形成的影響,有利於從宏觀方面採取相關措施降低環境因素相關的圍産期並發癥的發生風險。”此外,她表示,過去認為胎盤應該是一個無菌環境,但最近有學者發現,胎盤中同樣存在著其特有的菌群分佈。菌群作為人體第九大系統,在多種代謝性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目前胎盤菌群分佈對於妊娠相關並發癥發生風險的臨床意義尚有待闡明,因此需要後續的研究進一步明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