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農水發威 降水少35%糧食不減産

  • 發佈時間:2015-09-15 06:34:53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9月9日,看著自家田裏6畝水稻長勢喜人,安縣寶林鎮大沙村三組張家堰塘村民張林民喜上眉梢,“畝産600公斤不成問題,算得上豐産。”村裏乃至安縣其他地區,情況也差不多。

  大沙村本就是個旱山村,在今年這個高溫少雨的年份,還能夠獲得豐收,一個個新建、整修的小農水項目起到了大作用。

  春夏連旱,水稻不減産

  今年夏天,安縣遭遇了中度伏旱,張家堰塘也未能倖免。

  根據寶林鎮氣象站統計,今年前7個月,寶林鎮一帶降雨只有270毫米,比多年同期減少35%,氣溫較多年同期偏高1.2℃。連日的高溫少雨,導致包括張家堰塘在內的安縣部分地區,出現了伏旱。

  除了“天公不作美”,當地的水利設施也已“不太給力”。

  人民渠二處處長萬忠海介紹,這裡地處人民渠二處的尾端,渠道輸水距離太遠,上游來水在沿途被分流後,就很難滿足當地的需求。此外,年久失修的堰塘蓄水能力不足,根本沒辦法留存住雨水,即便是有水,水也很難流到田裏去,因為渠道不通——田頭的土渠早已淤塞。

  已經80歲高齡的村民張林園回憶,這些庫塘渠道是50多年前修建的,這些年來,村裏沒能力管,村民們不願意管,“已經有30多年沒咋清過淤泥了。”

  然而,今年春夏村裏的十幾口山平塘、蓄水池開足馬力。在水稻栽插、抽穗、揚花等生長關鍵時期,村裏的渠道就沒斷過水。度過了伏旱後,如今村裏堰塘裏還有一半的水,水稻收割以後秋播秋種,用水也不成問題。

  小農水項目起了大作用

  是什麼讓這個旱山村出現了如此大的變化?

  省農水局農水處處長陳鵬介紹,這樣典型的工程性缺水地區,提升抗旱能力的唯一辦法,是興建儲蓄水工程。

  2014年,安縣正式實施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建設。根據統計,在過去一年之內,張家堰塘的8口堰塘得到清理,此外又根據田塊分佈,新增堰塘15口。算下來,張家堰塘新增蓄水能力5000立方米,疏通渠道6.5公里。

  安縣水務局負責人介紹,當地結合小農水重點縣建設,按照“誰出資、誰受益”和“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對新建小農水確權頒證,確保所有新建的堰塘、渠道有專人管護。

  張林民説,“整修堰塘、疏通渠道的時候,我們村裏的勞力基本上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完工後,張林民拿到了産權證——他參與投工投勞和投資的3座蓄水池以及自家田頭的180多米渠道産權歸他所有。

  如此,經過重新整修建設,張家堰塘庫塘渠道淤塞的問題迎刃而解。張家堰塘的變化在安縣並不是個案。根據統計,小農水重點縣項目結束後,安縣全縣有效灌溉面積達到38萬畝,節水灌溉面達到13.32萬畝。綜合統計,全縣新增蓄引提水能力136.06萬立方米,新增節水能力300.30萬立方米,新增糧食生産能力434.70萬公斤,新增經濟作物産值521.64萬元,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增加228元。

  □本報記者 王成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