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抓鬮分專業,高校“黔驢技窮”了嗎?

  • 發佈時間:2015-09-15 01:30:4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將新聞進行到底

  文·謝 櫻 朱炎皇

  什麼要靠手氣?搓麻將、買彩票……衡陽南華大學城建學院2014級土木工程系大二分專業也靠手氣,9月8日晚,在該院大禮堂就出現了數百學生排隊抓鬮選專業的壯觀場面。

  關係到學生就業前景的專業細分,卻通過抓鬮的方式來決定,引發了社會的廣泛質疑和討論。在各高校普遍實行大類招生的背景下,如何兼顧學生意願和學科專業發展的問題愈發突出。

  先進校後分專業抓鬮“有輸有贏”

  南華大學稱,在當前的大背景下,抓鬮分流實在是一種“無奈”之舉。

  衡陽南華大學2014級土木工程系有500多名學生,通過大類招生進入學校的他們,進入大二面臨著細分專業的問題。該院共有7大專業方向,分別是建築工程方向、道路橋梁方向、岩土工程方向、工程造價方向、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建築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和建築電氣與智慧化專業。

  怎麼將這500多名學生合理分流至7個專業或專業方向呢?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南華大學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因每個專業發展和就業前景不同,若自由選擇,必定出現有的專業人滿為患,有的無人問津。學院領導醞釀、討論良久,決定採用抓鬮的方式,但成績排名前200位的學生可自選1次喜歡的專業。

  一份《2014級城市建設學院土木工程大類分專業或專業方向分配方案》顯示,2014級土木工程共有學生約585人(含留級學生),分設20個班,每班31人左右。各專業方向班級及人數設置不盡相同。

  據介紹,這個專業分配方案曾於今年5月22日發佈徵求意見稿,6月2日發佈正式稿,兩次向學生和教師公示,均未引起太大的意見。9月8日晚,在該院大禮堂正式開始數百名學生排隊抓鬮來分配專業。

  可是抓鬮結果終究還是讓一些學生不太滿意。一些學生手氣不錯,如願抓中了想讀的專業,而另一些學生卻與自己喜歡的專業失之交臂。“總覺得用這樣的方式來決定自己的就業方向有點兒太隨意草率了。”一位學生告訴記者。

  校方介紹,抓鬮後如有學生不滿意,可以自己找其他學生進行一次互換。確定後,結果公示三天,所學的專業就可以確定下來。“但這樣一種私下調配交換的方式,比如人緣好或條件優越的學生就會趁機來拉攏想要換專業的人,恐怕會引起一些隱形的更不公平的行為。”有學生擔憂。

  大類招生原為避免“一考定終身”

  大類招生是指高校將相同或相近學科門類,通常是同院係的專業合併,按一個大類進行高考錄取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實行“通才教育”的一種改革。學生入校後,經過1到2年的基礎培養,再根據興趣和雙向選擇原則進行專業分流,旨在減少學生因高考“一考定終身”的專業選擇,同時培養又“通”又“專”的人才。

  實際上,在大類招生已成為高校普遍採用的一種方式後,入校後的專業細分和分流就成為一個新的問題。“按照原有專業方向的資源配置,學校想要完全接受學生的自願選擇是不太可能的,也不利於學校的學科發展建設,更會加劇以後“千軍萬馬擠獨木橋”的就業形勢。而且學生的喜好、意願往往過於主觀,甚至有家長包辦的現象。如今學科發展瞬息萬變,以前大家認為冷門的專業,可能幾年後就“熱”了,如果社會沒有相應的人才供給,對産業發展也相當不利。”南華大學某負責人告訴記者。

  調配之外也應淘汰無前景專業

  記者發現,如今不少高校在大類招生後的分流都是採取相似的方式:按照學生入學後1到2年的學習成績排名,設定一定比例分流。然而,這樣的結果必然不能使學生都滿意,之前也有媒體報道一些名校學生在讀完大二後,因專業分配不滿意,從而選擇退學重考的現象。

  但如果按成績排名選專業的比例過大、或者完全通過成績將學生進行分流,就容易産生將“優秀學生”集中到“熱門專業”,其他學生分流到“冷門專業”的現象。“這樣的方式貌似公平,但卻必然導致“冷門專業”越來越冷,學生沒興趣、老師沒動力,形成惡性迴圈”。一位高校的老師告訴記者。

  “因此只能先在滿足一部分學生的意願的基礎上,兼顧平衡和公平實行分配,然後再進行相關調整。”南華大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為了讓抓鬮後確定專業的學生能夠對自己的專業更有自主權,學校還出臺了“二次選擇”政策:學生二年級若在專業排名前10%,還可申請調整專業或方向。

  “兼顧專業間平衡與發展無可厚非,但大類招生後的專業分流切不可淪為一種簡單的生源重新配置。大類招生作為推行高校改革的重要內容,也是希望能以學生、市場的自主選擇,來淘汰一些發展無前景、就業無市場的專業,以達到“市場需要什麼就開設什麼專業”的目的。”中南大學社會學教授李斌説,“因此,一方面,通過適當方式調配學生分流在所難免,另一方面,每年根據市場需求調配學校專業設置、名額設置則更為重要。”

  (綜合新華社 長沙晚報)

  ——一家之言——

  抓鬮分專業是典型的拉郎配

  在專業就業率分佈不均的情況下,學生對專業的選擇看市場行情這是正常的。而學校擔心有的專業人滿為患,有的無人問津,影響學校學科建設,從而想出抓鬮的“神招”,看似有理,卻是典型的病急亂投醫。

  學生對專業的理性選擇,一般來説基於兩點理由,一是興趣愛好,二是市場的就業率。如果二者能統一當然是最好的,如果不能統一,選擇的分野自然就會産生。在南華大學的解釋中,過多地強調了學生選擇專業受市場就業率影響,而忽視了興趣愛好在理性選擇中的作用,從而導致想出抓鬮這樣的餿主意。

  抓鬮的好處有多少我不知道,但弊端卻是顯而易見。在前途的選擇上,完全決定在運氣這個虛無縹緲的大神身上,既不是興趣愛好,也不是就業率,看似對每個人都公平,實則是一種簡單粗暴的不公平。

  所以,無論是抓鬮之後找其他同學互換專業,還是大二學分在年紀前10%申請調整專業,都基本屬於一著臭棋。試想,在專業人數平均的情況下,換不到自己想要專業的無疑是大多數;而調專業基本上就是畫餅的手段,對自己專業如果産生了厭惡,試想誰會把專業能學到年級前10%?

  不管是學校還是社會,都必須承認,無論是市場還是個人的興趣愛好,有些專業就是不那麼受歡迎。比如古文字學、哲學、地理等學科專業,市場就業面窄,要求高,非對專業有極大興趣愛好者不可能有真正建樹。在這種情況下,如果用攤派的方式把學生抓來吃大鍋飯,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既被學生反感,也不受市場歡迎,成了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

  那麼這種情況下,高校就一點作為都沒有了嗎?當然不是。首先興趣是可以發掘和培養的,如果在分專業之前進行全面深入的專業選擇培養,把各個專業的樂趣、對國家、人類的貢獻以及潛在的就業渠道都講清楚、道明白,肯定會激發一部分人的興趣;另一方面,對所謂的冷門專業,學校要打通就業通道,多為畢業生牽引就業渠道,提升就業率;當然,最重要的,是接受一個事實,那就是不管你怎麼努力,都會有一些專業人數多,而另一些專業相對冷門。

  古話説,“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抓鬮分專業是典型的拉郎配,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婚姻”悲劇,學校還得三思而後行。(梁雲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