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冬奧來了,“壩上蔬菜”走紅還遠嗎

  • 發佈時間:2015-09-14 10: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河北張家口,毗鄰北京,歷史上因其特殊的戰略位置聞名於世,而有關張家口經濟滯後、與北京貧富差距懸殊等話題則更為引人關注。據張家口市扶貧辦張樹旺介紹,截至2014年底,13個貧困縣(區)還有貧困人口75.41萬人。近日,《經濟日報》、《農村金融時報》、中國經濟網等媒體採訪團就張家口蔬菜産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

  “壩上蔬菜”酒香也怕巷子深

  提及張北縣,很多人會立刻想到“草原音樂節”和“草原天路”。但來到張北的遊客卻不了解“壩上蔬菜”,不了解張北縣也是“河北省蔬菜之鄉”,農業部確定的蔬菜産業重點縣。

  “我們這裡氣候冷涼,陽光充足,晝夜溫差大,害蟲夜間就會被凍死,基本不用農藥,水源、土壤、空氣也沒有污染”,張北縣農牧局局長任彥琳指著大片的菜園自豪地向記者介紹道。但這麼好的蔬菜卻面臨著銷售問題,張北縣全縣蔬菜種植面積為18萬畝,主要種植大白菜、西蘭花等品種,全年産量達70多萬噸。由於上市集中又缺少屬於自己的品牌,種植的蔬菜一度直接貼上其他産地的標簽後銷售。

  上午8點,在位於沽源縣城東北9公里的閃電河蔬菜交易市場,記者看到不時有山東、內蒙籍等地運輸車輛滿載而去。前來出售西蘭花的張大叔介紹:“我們種的西蘭花沒有自己的牌子,收菜的老闆覺得哪個牌子賣的價錢高就貼哪個牌子。”

  市場價不可控 加工業需加強

  曹光龍,赤城縣鎮寧堡鄉中所村書記同時也是天潤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2013年、2014年共建設蔬菜大棚406棟,全村有80戶農戶自願入股,每戶入股1個棚,一個棚1萬元(其中包含支援每戶5000元的扶貧專項資金),共計入股資金80萬元,農戶佔每個棚40%的股份,農戶可以到棚內務工掙取“入股分紅+勞務薪酬”獲得兩份收益。但曹光龍卻在2014年賠了一百多萬,原因是去年種植的蔬菜價格低,種植面積小,申領到的政府補償款也很少。

  曹光龍坦言:“種植蔬菜的風險大,因為種植品種和市場價格沒辦法控制。每到種植季我們都是參考其他合作社或者根據市場菜品平均價格為菜品定價。今年,三百多個棚全種的是五彩椒,還不知道上市以後價格是高是低。”

  蔬菜價格不僅受到供求關係影響,同時也跟菜品品質有著很大關係。部分菜商為了收購新鮮高品質的蔬菜,直接將運輸車輛開到菜地,將菜品按數量或者重量進行分裝,一些不達標的菜品直接就被散落在田間地頭,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費與環境污染。

  蔬菜産業已是第一特色富民産業

  雖然張家口有上述兩點不足,但經過不懈努力,張家口常年種植面積已達150萬畝,年産量達600多萬噸。據張家口市副市長賈利軍介紹,目前張家口已形成4個蔬菜優勢産業帶:一是壩上無公害錯季菜生産區,以發展露地和地膜栽培為主,春秋大棚正在逐步興起,主栽大白菜、菜花、甘藍、西芹、蘿蔔、架豆等品種;二是壩下丘陵區無公害錯季菜生産區,以露地栽培為主,主栽甜椒、豆角、番茄、茄子、黃瓜等品種;三是城鎮郊區、河川區無公害設施菜生産區,以溫室、大中小棚、地膜蔬菜生産為主,主栽黃瓜、番茄、韭菜、大蒜、西葫蘆、洋蔥、食用菌等品種;四是崇禮、懷安、赤城及張北、沽源部分區域的無公害特菜生産區,以引進發展新、優、特菜的栽培為主,主栽西蘭花、生菜、彩椒、架豆等品種。蔬菜産業已經是張家口市農業重要的支柱産業,名副其實的第一特色富民産業。

  地理環境為蔬菜提供生長優勢

  北京市場上,張家口壩上蔬菜佔有40%以上的份額,每年銷往北京的蔬菜可達240萬噸以上。

  多樣化的地形地貌,造就蔬菜種類豐富,據張家口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張樹旺介紹,目前蔬菜品種已經發展到36個系列400多個品種。常年種植大白菜等葉菜類蔬菜75萬畝,産量300萬噸,黃瓜等瓜菜類蔬菜3.5萬畝,産量10萬噸,蘿蔔等根莖類蔬菜11萬畝,産量37萬噸,番茄等茄果類蔬菜8萬畝,産量4.5萬噸,大蔥等蔥蒜類蔬菜9萬畝,産量22萬噸,四季豆等菜用豆類蔬菜9萬畝,産量16萬噸;張北的大白菜、尚義的芹菜、沽源的菜花、崇禮的特菜、康保的胡蘿蔔、壩下茄果極具地方特色。

  充足的光照,冷涼的氣候,晝夜的溫差,再加上無污染的環境,十分有利於喜冷涼蔬菜的生長和後期養分積累,蔬菜産品質地脆嫩、幹物質含量高,色澤飽滿,含水量低,耐遠途運輸。

  據張家口市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華山介紹,壩上地區無霜期短,只有90-105天,7、8月份最高溫度25度左右,蔬菜安全越夏,生長無障礙,與南方生産時間錯季,為張家口蔬菜提供了有力的生長條件。

  “産業扶貧”蔬菜産業發展增加動力

  崇禮縣崇河農農業園區佔地700畝,其中綠色認證基地400畝,該園區在扶貧辦支援下建成蔬菜大棚570棟,分為有機蔬菜採摘區、旅遊觀光區、出口蔬菜種植區。園區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産、産業化經營、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的運作模式,帶動了周邊以三道河農業片區3500戶農民種植,引領當地農民走向農業産業化。

  西灣子鎮下三道河村在縣扶貧辦的支援下,2015年種植蔬菜大棚150畝,組建農業種植合作社又新建大棚180畝。

  閃電河蔬菜交易市場以灤河之源閃電河流域10萬畝蔬菜基地為依託,省道“半虎線”為生命線,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區位優勢為支撐,發展成為張家口十大專業批發市場之一。該市場日均初入市場車輛1500余輛次、蔬菜成交量2500噸、交易額470多萬元,年成交量23萬噸,交易額4.2億多元。

  將産業化扶貧與現在農業園區、整村推進、集中連片開發、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科技扶貧等相結合,實現了蔬菜産業由“輸血”向“造血”的轉變,增加了持久動力。

  金融業為蔬菜産業再添新引擎

  農村金融是支援服務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的重要力量,是我國扶貧開發的一項重要手段。2011年以來,在國家級和省級扶貧開發重點縣累計投放貸款17000億元,在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累計投放貸款近8000億元。

  在郵儲銀行張家口分行,三農金融部吳嬌嬌告訴記者:“今年我行加大了對“三農”貸款的發放,截至7月31日,我行累計發放家庭農場貸款229筆、7622.6萬元,貸款結余242筆、7749.13萬元,涉農貸款達到3.68億元,為我市範圍內的專業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新型農業主體提供了良好的金融支援。”

  “農業發展銀行善於把握政策,積極地執行政策,有了農發行的全力支援,讓我們企業經營無憂,效益越來越好!” 張家口市宣化盛發蔬菜水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馬培友説。近年來在農發行的支援下,該公司不斷發展壯大,截至7月末,資産總額達到2.36億元,銷售收入由300萬元增加到至1200萬元,利潤由30萬元增加到220萬元。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豐收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蔬菜産業發展。

  2022年冬奧會,將由北京和張家口聯袂出演,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城能否在全世界面前戎裝亮相,給世人一個驚喜,我們毫不懷疑。

  而一個佔據北京蔬菜份額40%以上的壩上蔬菜,能否搭乘奧運專列,從品質到影響力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我們拭目以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