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給碳減排找條“稻路”

  • 發佈時間:2015-09-14 03:32: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熙熙

  全國公務員考試曾有一道試題:以水稻為例,如果少浪費0.5千克,可節能約0.18千克標準煤,相應減排二氧化碳0.47千克。如果全國平均每人每年少浪費水稻0.5千克,每年減排二氧化碳約為多少?答案是:61.2萬噸。

  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然而,稻田所釋放的甲烷,僅僅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員。

  2013年,湖南等地稻米檢測出鎘超標,“倒楣”的是農民;去年,長株潭地區通過種植低鎘品種,或在重污染區改種玉米、高粱等替代性農作物,治理170萬畝重金屬污染耕地,顯然,為污染買單的是農業。

  種植水稻,不可避免會排放大量溫室氣體;氣候變暖,導致水稻産量下滑,農業生産與生態環境陷入了惡性迴圈。農業生態系統是地球生態系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不可否認的是,數千年以來,為了養活逐漸增加的人口,農業生産漸漸地改變著地球的本來面貌,同時對地球生態産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目前,我國農業源污染排放已經佔污染總排放量的一半,在環保呼聲日益高漲的今天,農業這個受到人類強烈干預,但又與自然生態系統聯繫緊密的生態系統,不但要供給人類文明延續和進步所需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必須向著對環境更加友好的方向發展。

  農業污染不可不治,然而,不能總是如此被動,一再做著“亡羊補牢”式的努力。農業減排,需要的是一場品種革命。

  未來新品種的發展,如培育抗高溫、耐乾旱、作物生長髮育期長的品種,應對全球變化。推廣高産作物品種,增加多年生牧草種植,大力栽培木本植物,改進牲畜放牧管理等,以提高耕作土地中的碳素儲備水準;培育新型氮素高效利用農作物的農業新品種,是農業生産適應氣候變化的一個重要措施;開發培育氮素高效利用水稻品種,減少碳排放對環境的破壞,有助於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控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