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是工具,還是生活伴侶

  • 發佈時間:2015-09-13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記者 姬少亭 王 瑩

  它不再是一台冰冷的機器,它或許更是你不可或缺的“生活伴侶”:在你下班時準備一桌好菜;在你搬不動東西時搭把手;在你生病時照顧你……甚至,在你寫不完稿子的時候幫著寫。

  2015年夏季達沃斯的會場上,也展開了一場對未來智慧機器人的展望和聚焦。

  我的機器人叫“尤達”(YODA)

  這些,或許超出了你的想像:

  美國一家科技公司展出的意念控制手套和機械手臂在體驗區供人們嘗試,製造者期待未來它們可以進入危險環境和醫療領域使用。卡內基梅隆大學的虛擬同伴學習人工智慧尚未投入市場,意在通過語音交流幫助幼兒學習和溝通。

  “機器人隊友”區,一個名為“球球”(Ballbot)的機器人被人們團團圍住。“球球”和人一樣高,它的腳是一個球,讓它可以向任意方向行進。它擁有探測能力,可以通過雷達畫出地形圖,並順利繞開路障,這意味著它可以去危險的地方和未知的地方工作。它可以幫助人一起搬東西,可以扶著老人行走,可以把一個坐在椅子上的人拉起來……

  “我們的機器人充滿可能性,我們希望能為它設計各種各樣的功能。”“球球”的研發者、卡內基梅隆大學機器人研究所教授拉爾夫·霍利斯説。

  “人工智慧的興起”“無國界機器人”“如何打造智慧機器”……關於機器人的論壇和辯論在達沃斯上吸引了眾多觀眾。一場關於設計你理想中的機器人的“創想實驗室”活動,三十多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專家經過兩個小時的討論,6個未來機器人在他們的腦中誕生。

  “我的機器人叫做尤達YODA。”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阿倫·桑德拉拉傑説,它是一個能夠體察人類情感的機器人。尤達是著名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的一位綠色外星人大師,但這四個字母在這個機器人身上代表的意思是“你的夢想成為現實”。

  “它具備情感識別能力,社交交互能力,而且了解人類技能的相關知識。”桑德拉拉傑説。

  他的小組成員為尤達設計了人類外形和一個擁有交互螢幕的大頭,在這裡可以與人類産生表情的互動。

   很多“幻想”的功能已經實現

  “創想實驗室”專家們設計的6個機器人,有各種功能,有大廚,有嬰幼兒保姆,有老人陪護,還有農業幫手。

  保姆型機器人可以在家中照顧老人,做清潔,還可以教小朋友算數、逗他們玩。“最重要的是,我們的保姆不是代替爸爸們看孩子,而是教爸爸們看孩子。”設計者卡特琳娜·露西説。

  新經濟思維研究所主席阿代爾·特納勳爵的小組認為機器人應該是一位大廚,能做好吃的菜,還能不斷翻花樣,最好是能夠下載菜譜,融匯各種菜式。

  國際減排項目開發商南極集團CEO瑞南特·希爾伯格一組設計的機器人跟節能有關,他戴著一個天使般的光圈,可以為家庭設計最為合適的節能方案,還能記錄家庭節能的程度,看光圈就能跟鄰居比拼炫耀節能數據。

  “實際上,很多在科幻小説中的幻想的功能都已經在現實中實現了,或者我們正在為之努力的路上。”香港科技大學電子與工程系教授馮雁在現場點評中表示。

  馮雁和她的團隊正致力於開發一款情感識別人工智慧,名字叫做超女薩拉。

  “她能夠通過多種模組共同識別人的情感,真正的難點就在於當你又哭又笑,或者使用反諷語氣。”馮雁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説。

  馮雁説,識別情緒,要求機器可以通過對語音識別、語義識別、表情識別總和分析,未來還希望能夠加入身體語言的識別。這樣的綜合工作實際上是很多研究的結合,與此同時,還需要和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合作才能完成真正的情感識別。

   你準備好了麼?

  和機器人一起上班或生活,你準備好了麼?如果機器比人聰明,人類將何去何從?達沃斯論壇上,專家展開了熱烈討論。

  “其實機器在很多方面已經比人類聰明瞭。除了我妻子,手機對我了解最多。”卡內基梅隆大學電腦科學學院教授湯姆·米切爾(TomMitchell)説,“機器在算術、圖像處理等很多方面都比我們聰明,我們需要他們的幫助和支援。”

  一些專家對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表達出了擔憂。首當其衝的就是就業問題,人工智慧已經在和人類搶飯碗了。

  日本學術振興會理事長安西佑一郎認為,人工智慧正在變得更加多元化,將會幫助人類在很多事情上做出決定,在商業、教育、醫療、設計等領域,一些專業人士已經被人工智慧部分取代。

  米切爾相信,未來五到十年,電腦開車將更加安全,電腦可以閱讀文件,對文章進行推理摘要,幫助人類判斷,也會在醫療中獲得大量新的數據,改善生活,從而影響經濟。

  安西提出,隨著人工智慧的發展,會引申出倫理、法律等需要注意的社會問題。

  在“機器人將會佔領世界?”的討論中,RethinkRobotics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技術官羅迪·布魯克斯認為,目前對機器的一些擔憂是會在技術發展中解決的。

  “未來取決於你希望看到什麼樣的景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全球議程理事會人工智慧與機器人議題組專家斯圖爾特·羅素説。“我們需要機器人和我們站在同一邊,幫助我們迎接更好的未來。”

  (新華社大連9月11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