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厲以寧:提質增效要和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在一起

  • 發佈時間:2015-09-11 17:41:08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 光明網訊 9月11日,由光明日報社編劇部和深圳市品質強市辦聯合舉辦的“新常態與發展品質—從深圳品質看適應引領新常態”座談會在京舉行,光明日報社總編輯何東平,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陳鋼,深圳市副市長陳彪,深圳市市場和品質監管委常務副主任范春鳴,深圳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夏昆山出席了本次會議。會議由光明日報社副總編輯李春林主持,從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改革發展三個維度,以深圳品質為樣本,研究探討如何提升發展品質,引領新常態,同時為深圳品質建設工作建言獻策。

  ??? 厲以寧:第一個問題是破除二元勞工市場的結構,這個是在國際上70年代以後普遍注意的問題。勞工市場分成兩個等級,一個等級被稱為高級勞動市場,另一個等級是低級勞動市場,兩個市場,比如説在第一個市場高級市場工作的人工資高福利多,有提拔的可能性,有再學習的機會。而在低級勞動市場沒有這樣的待遇,這樣漸漸就形成社會階層的凝固化。在中國也有這個現象,現在跟改革開放初不一樣,改革開放初的時候那個時候只要有能力,還能工作勤奮,你被提拔可能性就大,而現在這種可能性越來越小。現如今形成了職業的世襲,父親是農民工,兒子孫子還是農民工,這個最大的壞處在什麼地方?再努力學習,再怎麼勤奮沒用,地位也不會變,這嚴重挫傷了人們的工作積極性,影響中國勞動力素質的提高。深圳我去調查過,也有這種現象,但相對較少,我專門去深圳一些農民工集中的地方看過,幾年後又去了,他們那個地方很多人自己辦小微企業,自己鑽研技術,為什麼?因為深圳是一個移民社會,移民社會就會有這樣一個特點。為什麼父親做這個職業,兒子就要做這個職業,所有這些都給我們提供參考。

  ??? 第二個問題是要區別三種效率。經濟學把效率根據我所看到的資料,大體上是三種,第一個效率是生産效率,生産效率簡單説就是微觀領域內那些企業産生的效率,這主要就是説投入和産出之比,如果投入不變産出增加,那麼就有效率。今天我們就微觀來領域説,一定要提高生産效率。生産效率主要表現更換舊設備新設備,有新能源,提高勞動力素質,培養他們的技能,加強品質的檢查等等。

  ??? 第二個效率是資源配置效率。資源配置效率跟生産效率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從宏觀角度考慮,簡單説就是以A方式的配置資源有M效率,這個增加的效率就是資源配置效率。資源配置效率強化體制改革,企業進行改革,不走混合所有制,他的效率比就不能提高。調研黑龍江時,發現民營企業還搞的高管激勵股權制,而國營企業沒有,調研江西也一樣,國營企業沒人敢搞,民營企業敢搞。我們今天想想幾十萬億的國有資産難道資源配置就合理了嗎?提高資源配置,用活資本搞活資本是重要的,在深圳我也考察,深圳前幾年建立資産重組就是資源配置效率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提高,品質就提高。

  ??? 第三個效率是70年代以後西方國家提出的,經濟學上叫X效率。X是一個未知數,從理論上講這麼多投入就有這麼多産值,但實際上沒有,實際上的産值比這還多。X效率有正效率和副效率,我們注重研究的是X的負效率,而中國的負效率被認為是高的。根據西方經濟學的研究,大體上有這樣幾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整體或者單位和職工的目標不一致,單位的目標跟職工的個人的目標不一致,不一致的話,就産生了隔閡,産生隔閡影響了效率;第二個原因是職工跟職工之間不團結、隔閡、幫派、地方觀念效率大大減少;第三個原因個人有惰性個人不能擺脫他的惰性。

  ??? 西方經濟學家提出,第一個原因目前的解決辦法就是目標分解求同存異。企業的目標是大寫的ABCDE,個人目標是小寫abcde,總有目標是一樣的,什麼目標是一樣的?希望安全生産,希望平平安安,這個目標是一致。另外還有企業希望增加利潤,職工希望增加收入,這個目標又一致,企業希望有一個好的名聲,個人認為在這樣的企業中工作我感到自豪,這樣目標一致就可以求同。而存異,目標不一定一樣,我喜歡唱歌,我喜歡跳舞,你把我分去當鉗工不幹,企業要跳舞唱歌幹嘛,先服從企業給的安排,在業餘時間滿足你個人的喜好,企業組織歌舞隊,歌唱隊還有畫展,求同存異。

  ??? 第二個職工跟職工之間不團結鬧隔閡的解決辦法就是一個原則,各自後退一步海闊天空,小原則問題不要搞矛盾。我是廣東人,你是湖南人就不合,這種在工廠裏面應該避免的。

  ??? 第三個人惰性怎麼辦?這時候管理三原則就出現了,管理的第一個原則強制原則:工廠有紀律你必須這麼做,不這麼做罰你,開除你,這是強制的政策。但光靠強制原則不夠,於是就有了第二個原則激勵原則:幹的好有獎,還有提拔的。還不夠,第三個原則就是適應原則、認同原則:一定要做到職工跟工廠是適應,對工作對工廠是認同的,工廠為什麼幹?是為我好,不然安全出了問題,你怎麼對得起你的家人,我為什麼幹,我是為企業好,為企業爭光,這樣問題就解決了。

  ??? 我們今天在研究效率問題、品質問題一定要考慮到生産效率是微觀的,而資源配置效率是宏觀領域,還有X負效率存在,實際上這是一個怎麼使社會更和諧,工廠內部更和諧的研究。我們經常談效率,我們通常記得效率是跟技術有關,但是不要忘記效率有兩個基礎,效率的第一個基礎是效率物質技術基礎,就是指有多少先進的石碑,有多少大的寬敞的廠房,有好的原材料,多好的人才。還有一個效率道德技術,有了效率的物質技術基礎頂多只産生常規效率,超常規效率從哪來?超常規效率來自效率的道德基礎。前幾天剛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中國抗戰在當時的情況下,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全國上下抗戰熱情,忘我的戰鬥、工作精神,是效率的道德基礎在作用。第二個例子特大自然災難,四川的大地震以及青海玉樹的大地震,為什麼全國上下齊心救災搶險,是道德基礎起了作用産生了超常規效率。那麼一個移民社會為什麼會效率高,因為移民社會中會迸發出一種新的團結的力量、肯幹的力量,這向我們表明我們在今後的工作要做好。

  ??? 同樣對於民營企業為什麼它能的問題,它主要感覺到政策對它有利的,包括民營企業家也有希望強盛的願望,民營企業也有它的社會責任心的問題。我在深圳考察這些企業,我到華為,到那些地方,民營企業有一種希望祖國中國富強的想法。所以説對三重效率的分析對我們是有用的。

  ??? 第三個問題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結構調整在當前是需要的,我們想如果不進行結構的調整,産能繼續過剩,提質增效無從談起。不産能過剩怎麼談?不進行結構調整,短板仍然是短板,提質增效很難。一定要讓提質增效與結構調整緊密結合在一起。同時,我們辦事要符合經濟規律,過高的增長對中國經濟短期可以,今後長期這樣下去做不到。有人説至少維持8%,不行的,因為你産能技術過剩怎麼辦?所以我在6.5%就行了,到7%就很不錯。不能一味圖快,圖快結構沒調整會有大包袱。在這裡注意一個問題,首先是説振興製造業,中國現在一個大問題就是製造業這一塊不行,8月份去遼寧調研,9月份去黑龍江調研,看到東北老工業基地包袱太重,就是因為它結構上不能調整,企業才越來越難。十年前到那麼跟他們談:“成本越來越多”、“困難太多”,拖到現在更難了,成本更高了。一定要狠下決心,遼寧過去那麼好,現在這麼差,黑龍江也一樣,所以這個問題告訴我們中國製造業改革在結構調整,這樣的話才有效率,效率提高。

  ??? 另外我們在這裡一定要看到服務業跟提高品質增加效率,服務業大體上分兩大類,一類是傳統服務業,另一類是現代服務業。我們講中國的服務業,現在仍然是傳統服務業比重大,而現在服務業剛起來。在服務業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一方面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另外一方面要幫助服務業提高品質。在這個方面我6月份在河北考察,河北現在出現商場中消費不足的問題,這是一個現實。服務業雖然多,但是老百姓並不好看,問我怎麼辦?剛好有一個大的板,我寫了四句話,第一句話讓産品更加個性化。人家幹嘛不買你産品?因為你十年一貫都是這樣,所以産品要個性化;第二句話讓服務業更人性化。板著臉欠我錢一樣,這樣的服務人家不願意去;第三品牌要打到國外。品牌是跟技術結合起來的,但是品牌是跟行銷也結合在一起,光有技術不行。要做工作,做行銷這樣行,中國的品牌太少了,品牌協會座談的時候,我聽他們説,請外賓填你所熟悉的中國製造業企業名字,結果一看大部分都寫了茅臺酒,他不知道其他的,他就知道茅臺酒,茅臺酒當然是中國品牌,但你做工作還不夠,要打到國外去;第四句話把消費留在國內。這也跟我們自己有關係,你産品得有新的功能,産品有新的樣式,要不然誰買你的東西。在前不久學生家長放暑假到日本去了,回來都説,以前到日本買馬桶蓋,買電飯鍋,現在到日本回來帶書包,幹嘛帶,日本的書包不一樣,書包裏面有跟自己家裏通話的裝置,我現在知道小孩在那裏,地點顯示出來,小孩一摔跤,會把小孩的頭包住,不會率傷,掉到水裏會有救生圈,中國人為什麼做不出來?日本做出來,他産品就有銷路。四句話再講一遍,讓産品更個性化,讓服務業更人性化,把品牌打到國外,把消費者留在國內。這樣做不就行了。

  ??? 比較幾個城市來看,深圳是最好的,深圳很重視這一點,所以他不斷的創新,但整個中國來説不夠,還要更上一層樓。經常講結構調整、服務業的發展,新消費模式實際上沒有一個人搞清楚了,包括我在內,因為時代在變,你知道二十年以後的市場什麼樣子?誰都不知道。另外就業跟現在一樣,很可能20年以後,中國就變了,比如説不要那麼多寫字樓,職工在家裏上班,有電腦聯繫,再者多少年以後,也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多人他交叉的工作,既再一個單位,又自各幹。還有在那麼多年以後人和人之間還跟現在一樣嗎?求職業跟現在一樣嗎?不會的。所以究竟怎麼樣我們現在很難預料。有一條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個人的交流範圍越來越小,個人的資訊取得越來越多,我們要感到壓力在增大,因為國際市場上只認最優,不認次優,次優是管理學中的原則,退而求其次,次優仍然被淘汰。

  ??? 最後一個問題人才的培養和人才的聚集效應。我們現在經常講,中國要提高勞動力素質,要加強職業教育,這都對,職業教育也是教育,更大的培養人的是市場是實踐,現在看的很清楚。光是大學畢業,名牌大學畢業找工作還是首先問你有什麼實踐沒有,在哪實習過沒有,你自己在市場上混過沒有,市場要看實踐。而且最近的趨勢表明瞭學校的培養跟實踐的培養並行,二者相互聯繫,這對我們有一種新的想法。現在流行一個詞叫創客,什麼是創客?就是離開學校在市場闖蕩,創新的創業的甚至有創意的都是創客。2010年美國華爾街日報駐北京記者當時就發表過一篇文章,內容是美國關心中國GDP多高,什麼時候追上美國,裏面講在中關村的一個咖啡館,全是大學生博士生,博士後科研機關工作人員還有加上民營企業家在那裏,天天在那裏談創意,這讓人想起來,比爾蓋茨就是大學生咖啡店的常客,這可能會是中國未來的習慣。所以説人才的培養,學校當然重要,基礎知識學好,也絕不要忘記實踐,一談到實踐一定要知道教這些學生出來的不僅是老師,還有企業家。企業家發現人才,給人才交流,資助一些發明創作,並且看準了這個發明創作將來是有前景。我們把這個情況一綜合,以後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兩條路,不要忽視實踐。很多農民工為什麼在外頭打工以後,自己能夠創業,因為他有實踐的經驗,這點相當重要。

  ??? 人才要集聚,集聚在一起效率高,這是過去大家都知道,集聚人才才能夠吸引到優質人才,有什麼辦法來集聚人才?一定要在政策上給予優惠,深圳之所以有人才,在戶口上給高素質人才優惠。上海為什麼會留住那些有技術的工人,他也是靠政策。上海大家都知道,上海從鴉片戰爭以後就開放,外國資本進來了,建工廠,工廠的工人很多是蘇北蘇南的農民,解放前所以一進了上海,一有了工作,馬上把老婆孩子接到上海,很容易變成上海人。現在上海的技工還是從蘇北蘇南來的,戶口制度出來,老婆孩子融不進上海的社會,他們就失望,甚至絕望了。浙江的企業家看中了這一點,就談到我們這裡來,到浙江,保證你全家上城市戶口,上海人就準備去了。上海知道了,這不得了,這些人都是骨幹,小組長、班長熟練技工,他們一走,上海的製造業還行?想實行積分制,你做過什麼貢獻你別走,分夠了就能成為上海人,你不夠差幾點?安心等待就要夠了。所以説人才聚集靠政策,但是過度聚集,會出問題的。

  ??? 過度聚集以後,別的地方沒人才,都集中到你這裡,全在北京全上海那不行,人才適當的分散,有利於地區的發展。過分集中以後學霸容易産生,因此應該適當的聚集,今天上午給我的時間到了,我就講到這兒,謝謝大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