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孫蔭環:高品質城鎮化將帶來新增長點

  • 發佈時間:2015-09-10 12:5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大連9月10日訊(記者蘇大鵬)在2015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億達集團董事局主席孫蔭環

  中國經濟網記者:我們知道,億達在多年的企業實踐中始終強調産城融合的重要。在您看來,這種商業新模式的精髓在哪?億達在這方面是如何具體實行的?

  孫蔭環:産城融合的核心在於産業與城市和諧,生産與生活和諧,人與自然和諧。産業與城市的發展符合自然規律,滿足人的需求,為人的發展創造條件。

  1998年,億達決定開發建設大連軟體園時,我們甚至不知道軟體是什麼,但有一個堅定的目標:産業要高端,不能走高污染、高能耗的老路,同時,能讓人們在這裡舒適地工作和生活。而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所説的産城融合的核心。

  大連軟體園的發展,重點從三個方面展開。

  一、在園區建設中,嚴格按照高品質、高智慧、高技術、低密度、低能耗、低碳化的“三高三低”規劃理念,有機整合辦公樓及居住、商業、教育、娛樂、園林、交通等各項基礎配套設施,在最小半徑內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完美結合。通過高使用率、節能環保以及經濟性、安全性、舒適性兼備的精品樓宇建設,為園區工作人員提供優質高效的工作空間;通過現代、親和、精細、品味的住宅建設,為園區員工和居住客戶營造舒適便捷的生活空間;通過引進各種知名商業機構,為社區創造完整便利的生活配套;通過整合幼兒園、小學、中學、培訓機構等優質教育資源,搭建區域一體化教育體系;通過公園、休閒廣場、健身館以及各種康體設施的建造,為住民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生活空間;通過功能型與觀賞型並重的園林景觀建設,打造園區即公園、家園即花園的優美室外環境;通過構建完善的園區內外交通網路,為工作人群和居住人群提供方便快捷的出行條件。秉承以人為本、産城融合的發展理念,大連軟體園已經發展成為産城高度融合、功能完善、綠色低碳、環境優美、可持續發展的知名軟體園區。

  二、在産業發展上,將整個園區視為經濟發展、産業轉型的載體和産能工廠,通過全面開展長期合作、合資合作、自辦專業公司及社會外包等多種形式,建立和培養真正專業的産業體系,並形成核心業務,與國內外行業一流企業共同推動産業發展。我們與IBM、簡柏特、埃森哲、甲骨文、惠普、松下、思科、軟銀、富達、朗訊、英國電信、SAP、NTT等眾多跨國企業,結成長遠發展的緊密型戰略夥伴,持續推動産業創新、豐富産業內涵、擴大産業外延,形成産業鏈和産業集群。我們與東軟、瑞安、騰飛、中軟、華信、上海新致等多家企業合資合作,共同推動園區建設、企業孵化、産業集聚、項目實訓、人才培養以及平臺整合。我們創辦獨資軟體企業——億達資訊技術有限公司,面向金融、通信、金屬、能源、制藥等行業客戶提供全面服務,經過幾年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IT解決方案提供商,讓我們能夠更加準確地洞悉産業發展趨勢,培育行業新興業務,建立高效的對話平臺,把握客戶的切實需求,發揮園區“引蛋”效應。我們還在日本、美國、印度等國家以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武漢等地開設分公司或辦事處,把握産業發展趨勢,對接潛在客戶,開展服務外包。

  三、在園區服務上,通過與國內外合作夥伴的密切合作,形成了推動軟體與科技産業快速發展的有效服務體系。企業入駐前,億達會採用BOT的形式,與客戶一起完成公司選址、樓宇定制、專業裝修、工位配置、人員招聘等各項前期工作,為客戶提供“交鑰匙工程”;企業入駐後,我們持續提供“保姆式”服務,與客戶共同解決政策諮詢、企業註冊、手續代辦、專業培訓、人力派遣、資訊交流、物業維護等一系列服務保障。我們與客戶密切互動,通過與多所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技術服務平臺,推動産業不斷創新發展;我們與客戶建立資本聯盟,提供投融資服務,包括投融資諮詢、資本對接、直接投資、股權融資等多種形式;我們有效整合客戶需求,打造企業級的網路服務平臺,對接內外部資源,為客戶提供短距和長距的市場行銷服務;我們和客戶一起深研産業發展趨勢,不斷延伸産業鏈,持續深化産業價值和外溢效應;我們還通過成立園區聯合工會、經理人俱樂部等組織,不斷增強園區活力和凝聚力,與國內外客戶真正形成了融合共贏的産業發展態勢。

  億達從自身實踐中深刻理解到,只有建設集工作、生活、教育、商業、健康于一體,節能、環保、低碳、無污染的現代和諧生活區,才能高品質地實現城鎮化目標。只有産城融合發展,以産業為引領、以城市為載體、以人為根本,實現産、城、人的高度互動,才能充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打造城市經濟發展平臺,真正走活新型城鎮化這盤棋。所以,億達商務園的開發建設會一直堅持産城融合模式,發揮好億達産城融合的專業能力。

  記者:億達在商務園區開發運營上的成功有目共睹,在面臨經濟下行的壓力與挑戰時,億達將從哪些方向進行突破?

  孫蔭環:近兩年來,經濟下行壓力雖然很大,但2014年大連軟體園仍然保持了20%的發展增速,推動大連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1485億元,同比增長10%。可見,有科技含量、新興的、高附加值的産業在經濟下行壓力下仍然有很大增長空間。所以,在當前“大眾創新、萬眾創新”的國家戰略之下,以服務創新創業和經濟轉型為己任的商務園區仍大有可為。經濟下行倒逼轉型,推動更多資源向新興産業聚集,這對億達商務園的拓展來説是一種機會。

  在多年開發、運營、管理商務園的過程中,億達形成了強大的産業聚集能力和成熟的産城融合發展經驗。同時,億達也探索並建立了針對快公司發展的服務體系,包括園區內孵化、金融支援、政策對接、人才供應等,已經幫助一些入園企業從幾人團隊成長為有規模並在市場上取得驕人成績的企業。在我國經濟面臨全面轉型的大環境下,億達還將把創業孵化空間和創意辦公空間納入商務園産品體系,助力商務園內大公司、快公司共生共贏,商業資源健康流轉,形成良好的園區生態環境,助力新興産業和企業發展壯大。

  記者:您認為億達在産業園區運營的商業模式方面,有哪些創新將顛覆行業和市場?

  孫蔭環:億達多年來一直在做商務園的平臺服務,我們開發、建設商務園,最後都落在服務上。這種理念和模式與很多園區地産、産業地産截然不同,我們的核心是運營服務。現在各種類型的商務園、産業園在全國遍地開花,但有不少還在固守房地産開發的思維,以為蓋了賣掉、租掉就行了,服務跟不上,産業聚集也無從談起。

  億達商務園的核心運營理念是:為入園企業提供“端到端”的全過程、全産業鏈的服務。從園區規劃、開發建設、配套提供到招商運營、市場推廣,最後為企業提供運營級的服務。億達的角色就是資源整合,在每個環節每個階段都能為入園企業提供專家級支援,用全新的理念和技術幫助企業實現快速發展。

  從1998年開發運營大連軟體園開始,億達先後開發運營了大連騰飛軟體園、大連軟體資訊谷、大連天地軟體園,並先後與地方政府合作,投資開發及運營武漢光谷軟體園、天津濱海服務外包産業園、蘇高新軟體園、武漢軟體新城、大連生態科技創新城等10多個商務園區,凝聚了包括80余家世界500強在內的上千家企業客戶與合作夥伴,積累了豐富的商務園區運營管理和服務經驗,形成了企業核心競爭力與成熟的商業模式。

  記者:據我們所知,武漢是億達商務園區異地拓展的第一站,當時為什麼選擇武漢?

  孫蔭環:武漢是九省通衢、全國交通大樞紐,在發展産業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武漢有高校林立的教育資源,能為産業可持續發展提供豐富的人力資源,滿足産業發展需求。這是億達商務園異地拓展要看的硬指標。

  億達在2006年受邀參與武漢光谷軟體園的建設和運營,憑藉多年的商務園區運營和服務經驗,將蕭條了8年的光谷軟體園“復活”,形成了武漢軟體服務業産業聚集的雛形。隨後,武漢軟體服務業發展迅速,産業聚集效應帶來了更大的園區入駐需求,2008年武漢光谷軟體園二期破土動工,2011年“光谷E城”項目啟動。

  從建設、招商到運營、管理,億達全程參與了武漢軟體産業從無到有的過程,我們所展現的産業聚集的專業能力,得到市場普遍認可。同時,億達也看到了武漢發展軟體業的巨大潛力。為適應武漢軟體業快速發展的需求,2012年,武漢實施光谷和矽谷“雙谷合作”戰略,市政府專項規劃3.4平方公里土地用於建設武漢軟體新城。億達順理成章地成為合作方,正式邁出了異地拓展的步伐。

  記者:億達正在進軍北京、上海、深圳,未來還將計劃在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中部城市,開發建設20個軟體園區與科技園區,請問如何實現快速複製?

  孫蔭環:億達運營管理商務園區近20年,已經建立了一支懂服務、懂運營的專業團隊。首先,我們可以結合當地區位優勢和産業優勢,幫助當地政府制定産業發展規劃。然後,按照億達擅長的“産城融合”模式和國際標準高品質、高標準完成園區建設。最後,將運營管理大連軟體園的模式直接複製到目標城市,將專業服務體系、專家團隊、運營管理能力以及豐富的客戶資源等打包投入,管理、招商、引進大客戶。快速形成企業集聚,帶動産業聚集。

  以高品質的招商形成産業聚集,推動園區健康發展,是億達作為商務園區運營管理專家的特長之一。大連軟體園運營17年積累了大量優質的客戶資源,他們熟知億達的園區服務標準體系和專業管理能力,與億達形成互相信任的戰略關係,甚至可以跟著億達走,武漢商務園區的招商工作中,前期在談客戶有90%是億達“老業主”。

  這種服務和模式已經在武漢實現了快速複製。武漢軟體與服務外包業的騰飛證明,億達商務園的商業模式異地複製是完全可行並且高效的。

  記者:我們都知道,招商品質高低,直接決定産業園成敗,您認為産業園區怎樣才能實現高品質招商?

  孫蔭環:首先,産業方向要堅定。一定要根據産業定位設置招商門檻,並嚴格執行。過去,很多産業園區有定位,比如生態園、科技園,但在招商過程中缺乏耐心、急於求成,降低了門檻,把産能落後的企業也招進來,造成園區産業淩亂,園區定位和規劃都成為空談。最後,企業不能從産業聚集中得到借力發展的機會,園區做不起來,城市産業也沒有形成。

  從大連軟體園以及武漢軟體新城的招商經驗來看,堅持産業定位來招商,從無到有、形成産業聚集必然需要一個過程,要有耐心。當産業聚集形成一定規模時,産業鏈上的相關企業會自動向園區聚集,主動找到你,招商就變成了“選商”,附加值更高、發展潛力更大、更優質的企業才有機會進入園區。

  其次,招的來還要留得住。産業園區必須具備滿足客戶需求的運營服務能力。從産業思維切入,要懂産業,懂客戶需求。好的樓宇設計標準和配置,加上專業優質的服務,才能把客戶吸引來、留得住,讓他們不斷發展壯大。很多園區做不起來,主要原因是局限在房地産思維裏面,缺乏産業整合與運營服務的意識和能力,招來客戶卻留不住。

  記者:中國房地産市場已經迎來白銀時代,您是如何思考這個行業的調整和變化的?

  孫蔭環:億達在開發建設和管理運營商務園的近二十年裏,總結出一條很重要的經驗,那就是服務。億達商務園不是單純開發建設幾棟辦公樓,然後等著收房租,而是讓入園企業在商務園這個平臺上,享受行銷、人力、融資、孵化、業務機會、項目開拓,培訓、職工活動等增值服務。

  由此類推,未來房地産開發商也不再是建房子賣房子那麼簡單,房地産開發商的的角色應該轉變為城市運營商或者社區服務運營商。你要在自己開發建設的房地産項目上搭建平臺,讓居民享受到醫療、養老、健身、娛樂、教育等各種服務。建房子只是開始,未來幾十年住在這裡的人都是你的客戶。怎樣圍繞人的需求開展服務,在服務中求新求變,是現在房地産開發商必須思考的。

  記者:大企業在目前的宏觀經濟背景和行業現狀下,應該如何做出轉型,以適應新的趨勢?

  孫蔭環:過去,我們的經濟發展的太快,企業缺乏創新的耐性和積極性。現在,經濟面臨全面轉型,各行各業都在調整。企業可以趁機沉下心來,創新思考、創新實踐、優化結構,扎紮實實練好內功。

  企業轉型必須依靠資訊、知識和技術等要素,依靠創新獲得比較優勢和核心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對所有的企業都是一樣的。

  記者:今年新領軍者年會的主題是“描繪增長新藍圖新”。您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在常態下會有哪些新動力和新增長點?

  孫蔭環:在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的增長點應該體現在新技術、新業態、新機制和新商業模式上,著力提升要素生産力。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增長至少存在如下三個新動力。

  第一個動力是城鎮化。城鎮化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有利於挖掘內需潛力。我國城鎮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城鎮化,高品質的城鎮化將帶來一系列增長點,釋放巨大的消費需求。一方面,由城鎮化推動的城市群的發展將帶動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工業、製造業發展;另一方面,人口向城市轉移後形成新的消費市場,也將直接帶動製造業、服務業的發展,並推進我國經濟走上集約、節能、生態的道路。

  第二個動力是改革和創新。隨著我國經濟改革的持續深入,原有低端産業的轉型升級已成必然,從過去的規模擴張主導轉到素質提高來主導,會創造新的增長點。現在倡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創業創新過程中,通過産業化的創新實踐可以培育和形成大量新的、高品質的增長點,推動新興産業的蓬勃發展。

  第三個動力是新消費。有數據顯示,中國最終消費率從2008年佔GDP的36.1%,提高到去年的51%,中國正進入“消費社會”,中國經濟的下個階段將由消費主導。當前,人們對高品質生活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大家需要多種多樣的資訊消費,需要安全綠色的食品消費,需要低碳環保的家裝消費,需要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體育運動和健康消費,這些新的消費需求都將形成新的消費市場,呼喚新的産業和行業發展,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同時,移動互聯網的發展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消費習慣和消費需求,也將催生大量創新創業企業,進而促進服務業的大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