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三部門:股息紅利稅調整旨在鼓勵長期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9-10 03:35:20  來源:西安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據新華社電 經國務院批准,自2015年9月8日起,財政部、稅務總局和證監會對上市公司股息紅利所得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進行了適當調整,對持股1年以上的投資者加大了稅收優惠力度。

  9日,財政部稅政司、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和證監會會計部有關負責人就該政策調整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此次政策調整將有利於進一步鼓勵長期投資,促進我國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我國自2013年1月1日起,對上市公司派發的股息紅利所得實行了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按持股時間長短予以不同的稅收政策待遇,主要內容:持股1個月以內、1個月至1年和超過1年的,股息紅利所得分別按全額、50%和25%計入應納稅所得額,適用20%的稅率計徵個人所得稅,即實際稅負分別為20%、10%和5%。

  此次調整,重點加大了對持股1年以上投資者的稅收優惠力度,即持股超過1年的,其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同時,對持股1個月以內和1個月至1年的,原有政策保持不變,實際稅負仍為20%和10%。

  那麼,全國中小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派發的股息紅利,是否按調整後的股息紅利差別化政策執行?

  三位負責人介紹,此次三部門發佈的通知規定,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個人所得稅政策,按照本通知規定執行,即與上市公司股息紅利差別化政策同步調整,對個人持有掛牌公司的股票,持股超過1年的,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持股1個月以內和1個月至1年的,稅負維持原政策不變,仍為20%和10%。

  個人投資者取得的股息紅利應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如何計算?三部門介紹,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乘以適用稅率。股息紅利所得的應納稅所得額為投資者實際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

  例如,某投資者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為100元,如果全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則其應納稅所得額為100元;如果減按50%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則其應納稅所得額為50元;上述應納稅所得額乘以股息紅利的法定稅率20%,得出的20元、10元就是應納稅額。

  此外,三部門明確,上市公司為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的法定扣繳義務人。上市公司派發股息紅利時,個人持股超過1年的,按政策規定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個人持股1年以內(含1年)的,上市公司派息時先暫不扣繳個人所得稅;待個人轉讓股票時,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根據個人持股期限計算應納稅額,由證券公司等股份託管機構從個人資金賬戶中扣收並劃付證券登記結算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應于次月5個工作日內劃付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收到稅款當月的法定申報期內向主管稅務機關申報繳納。

  對於持股期限的計算,三位負責人説,根據三部門2012年所發文,持股期限,是指個人從公開發行和轉讓市場取得上市公司股票之日至轉讓交割該股票之日前一日的持有時間。個人轉讓股票時,按照先進先出法計算持股期限,即證券賬戶中先取得的股票視為先轉讓。持股期限按自然年(月)計算,持股一年是指從上一年某月某日至本年同月同日的前一日連續持股;持股一個月是指從上月某日至本月同日的前一日連續持股。三部門表示,此項政策的實施涉及面較廣,關係廣大個人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加強政策宣傳與輔導,優化納稅服務,提供技術保障。上市公司、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及證券公司等股份託管機構做好相關的技術支援和人員培訓,積極配合稅務機關做好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的徵收管理工作,確保政策平穩實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