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改革拉近中國金融市場與世界的距離

  • 發佈時間:2015-09-10 01:00:2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在多種因素作用下,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反覆震蕩。在全球央行年會和G20會議上,財金高官不斷為經濟前景鼓勁打氣。《經濟參考報》記者最近採訪到了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亞太地區副主席李晶,她談及了對中國和全球經濟以及金融市場波動的看法。

  李晶分析了最近中國市場的波動和政府採取的行動。她在評論最近中國央行採取人民幣匯率改革新措施時認為,這是中國央行為建立自由浮動的匯率作出的進一步努力。

  中國政府正努力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並積極爭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SDR貨幣籃子五年一度的例行審查中,人民幣能夠進入SDR籃子。李晶認為,中國經濟和貿易在世界中的重要地位已經符合納入SDR需考量的在國際貿易和全球資本流動中的重要性。不過,她指出,人民幣在自由兌換程度方面沒達到完全自由使用,還需要繼續做這方面的工作。為儘快實現這一目標,中國應會加快國內金融改革步伐,在保障安全和掌控的前提下,對包括利率市場化、匯率體制改革、人民幣資本賬戶放開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領域推進各項改革措施。

  在談到近期中國股市大幅震蕩時,李晶表示,其中影響因素甚多。投資者對貨幣寬鬆政策將放緩的擔憂以及融資融券的條規緊縮,加速了股市跌落。她認為,中國的股市與發達國家相比還甚為年輕,而且中國的散戶投資者仍佔股票交易的大多數,他們追漲殺跌的做法可能導致中國股市在短期內繼續震蕩。“直到深化資本市場的改革有更進一步發展,以及機構投資者參與顯著擴大。”李晶説。

  她表示,中國和全球市場的關聯程度正變得越來越強。中國政府穩步推進的中國資本市場開放、人民幣國際化以及利率市場化等正在一步步拉近中國金融市場和全球的距離。不過,中國尚需形成一個健全的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價格機制,並在融資渠道和方式較過去已有進步的基礎上,在金融産品創新方面繼續發展。中國政府還需在實現資本市場完全開放及自由化方面繼續作出努力。此外,她肯定了美國實施積極金融監管的意義,以美國的經驗為鑒,中國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加強金融産品的資訊披露,強化對新興金融機構的監管,保護消費者和中小投資者,以免發生類似美國的金融危機。

  李晶預計,中國央行在今年四季度會再降準一次,但降息空間有限。

  談到全球經濟時, 李晶認為,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表現參差不齊。美國國內當前經濟整體向好,但其他發達國家以及新興市場經濟整體放緩,加上金融市場動蕩加劇,這將對美國的復蘇造成負面影響。歐洲部分邊緣成員國仍未完全擺脫主權債務危機的陰影,經濟前景仍不明朗。受國際局勢的影響,新興經濟體正面臨發達經濟體需求不振、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下跌以及跨境資本大幅撤離等挑戰,需要找準未來增長亮點,以靈活的經濟金融政策配合城市化進程和基礎設施發展,才有可能提升自身的經濟增長。

  李晶表示,以目前國際市場的波動及經濟情況來看,美聯儲于九月加息的概率為35%至40%左右。至於對美聯儲一旦加息可能造成的影響,李晶的分析較為樂觀。她認為,美聯儲的行動甚為謹慎,只要其加息政策不大幅超出投資者普遍預期,對全球股匯市的影響應該不大。因美聯儲會在今年內加息已是廣泛討論的話題,相信市場很早就開始對此資訊進行消化,投資者也已在各類市場中反映了這一預期。

  不過,對於跌跌不休的大宗商品市場走勢,李晶判斷不甚樂觀。“考慮到近期全球經濟整體形勢,市場對美聯儲年內加息的預期未變,中國經濟繼續放緩使得大宗商品仍保持供大於求的趨勢,在短期內大宗商品市場要結束本輪調整進入新一輪的上漲可能還需時日。”李晶説。

  她分析説,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導致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大幅放緩。二是大宗商品總體供應過剩。過去數年,大宗商品價格不斷上漲,這大大促進了資本對這一領域的大量投資,過度投資逐漸形成了供應過剩;此外,商業採掘等的技術進步也降低了供應成本。三是美元進入長期升值區間,壓制了大宗商品價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