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抗日戰場走來衛勤尖兵搖籃

  • 發佈時間:2015-09-08 01:31:07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軍校名片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是一所在抗日烽火中誕生、解放硝煙中成長、急難險重任務中壯大的英雄院校,也是我國唯一以人名命名的軍校。前身是1939年9月18日,白求恩參與創建的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白求恩犧牲後,為了紀念他,學校更名為白求恩學校。抗戰期間,學校師生轉戰太行山,馳騁唐河畔,堅持“邊教學、邊戰鬥、邊救治”,參加百團大戰、反“掃蕩”等戰役戰鬥上百次,為抗日戰場輸送近1500名醫務人才,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柯棣華和第一任政委喻忠良等近百名師生犧牲在抗日戰場。抗戰勝利後,無論是收復張家口、攻打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抗美援朝、邊境自衛還擊作戰,還是小湯山抗擊非典,邢臺、唐山和汶川抗震救災,白求恩傳人都“衝得上、救得下、治得好”。1984年、1999年、2009年國慶首都閱兵和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閱兵,共和國四支女兵方隊從這裡走出。

  昨天,在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學校師生遊擊作戰、行軍辦學,將學校建在馬背上,堅持“邊教學、邊戰鬥、邊救治”,是白求恩眼中“永不離開的醫療隊”。

  今天,在資訊化衛勤建設路上,他們始終本色不變、敢於擔當,培育的衛勤尖兵從東海前哨到雪域高原,從南疆海島到北國邊陲,從護航艦隊到聯合軍演,肩背藥箱救死扶傷,扛起鋼槍能打勝仗,是指戰員生命相托的“健康守護神”。

  這就是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1939年9月18日,太行山深處牛眼溝村,它的前身晉察冀軍區衛生學校在燕趙軍民“勿忘國恥、抗戰到底”的怒吼中誕生。70餘年裏,這裡走出的一茬茬畢業學員,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白求恩弟子,都有一個信仰的圖騰——白求恩精神。

  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中,由該校抽組的白求恩醫療方隊作為地面部隊的壓軸亮點,以乘坐新型高機動急救車、中型運輸車的全新形式亮相,展示我軍衛勤力量伴隨保障、快速反應、立體救護的實戰要求和能力,給世界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近日,我們探訪該校,感受到了白求恩傳人不一樣的精神圖騰,不一樣的使命擔當,不一樣的跨越征程。

  從抗日野戰教學到聯教聯訓聯演——

  敢擔當,破衛勤尖兵能力模組

  無人機淩空偵察,陸戰車風馳電掣,槍炮聲震耳欲聾,紅十字伴隨救護……2015年初夏,代號“太行鐵騎—2015”演習在太行山麓展開,駐石家莊六個院校和部隊在聯合戰場淬火礪精兵。

  在航空兵和遠端炮火支援下,紅軍合成營搶灘登島幾易陣地,久攻不下,傷亡嚴重。該校伴隨班衛勤保障的衛生士官學員,在戰友們掩護下一次又一次穿越硝煙,抵前對傷員實施戰場急救。傷員大動脈出血、脈搏紊亂微弱……只見學員操作嫺熟,果斷止血補液,所用藥器材前所未見。

  聯演指揮大廳,該校校長李雲波現場解讀:學員剛才使用的是速效止血粉和骨髓腔注射器……還有自粘式繃帶、氣胸封閉貼、喉通氣管等都是最新型戰救器藥材。特別是速效止血粉,有效解決了動脈止血難題。研究表明,傷員能否在白金10分鐘內得到有效救治、在黃金1小時內後送至醫療機構,是評價戰救效益最關鍵的兩個環節,直接關係到能否最大限度地降低傷亡率和傷殘率。戰場搶救與後送,都是在與死神賽跑。

  指戰員無不感嘆,紅十字是性命的保障,給了衝鋒的力量。似曾相識的話語,在冀中平原上曾無數次迴響:“戰友們衝啊!受了傷也不怕,我們有白求恩大夫。”70多年前,該校師生與日寇鬥智鬥勇,遊擊作戰,行軍教學,拆掉門板壘起手術臺,課堂晨設河邊夕在山溝、今在小廟明隱老林,在異常艱苦環境中為晉察冀軍民守護健康、保駕護航。76年來,歷經抗戰反掃蕩的艱苦卓絕、解放戰爭的殊死拼殺、抗美援朝的衛生列車、老山前線的戰地百靈,一代代白求恩人用生命捍衛“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誓言。

  11年前,我軍衛生士官教育正式納入院校培養。4年前,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改建成立。“熱忱負責,精益求精”不僅是校風,更是該校對人才培養品質的不懈追求。

  近年來,該校瞄準問題去,追著問題走,校領導和專家廣下部隊搞調研,分析戰例找短板,諸葛會議尋對策,逐步構建鮮明軍事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

  “指戰員受傷後,不會直接躺到後方醫院的病床上,而是躺在衛生士官懷抱中。衛生士官一線救不下、送不到,後方醫院一切努力都是零……”該校政委季富如此闡述衛生士官戰位。課堂上,該校注重將軍內外衛勤最新理論實踐成果、經典戰例融入教學和訓練,研究破解戰場傷員搜索、火線搶救、階梯後送等重難點問題,探索戰時衛勤組織指揮新模式,作戰旅編設衛生營……他們緊盯戰場育尖兵,在實戰中檢驗完善不同作戰環境的衛生員背囊標準,確保模組搭配科學,攜行每1克戰救物資都能救命、保健康。

  著眼現實,破解衛生士官能力模組。衛生士官伴隨衛勤保障,不同軍兵種、不同地域迥異,特殊環境、特種作戰要求又各不同……該校對衛生士官能力模組進行皰丁解牛式的破解、組合和再貫通,先後破解衛生士官戰場救護、健康維護、防疫和醫療技術和特殊衛勤保障等4大模組140種能力。在太行山深處的野外教學基地,種植常見藥用植物,“軍事救生植物”和“藥用植物識辨應用”能力模組實訓平臺投入使用,已極大提升學員野外特殊診救能力。

  緊盯戰場,趟出聯教聯訓聯演新路子。從“太行鐵騎—2013”駐石四院校聯演首秀的磕磕絆絆,到其他院校、部隊主動加盟、效益頗豐,再到腳步踏過朱日和、鎮江、湛江,該校不斷將新設備、新理念融入到聯教聯演聯訓中。一茬茬畢業學員在模擬實戰中淬火,一批批戰術衛勤保障專家在聯合軍演中嶄露頭角,一個個制約戰鬥力生成提高的政策性難題和機制性障礙,在學校積極呼籲和總部機關指導支援下得以破解。

  從白銀坨血戰到打仗我先行——

   精氣神,激衛勤尖兵血性迸發

  “救死扶傷是醫務人員的天職,在任何情況下,都要把傷員看得比自己還重。否則,你就不配在衛生部門工作,不配當八路軍!”追尋著白求恩的足跡,從石家莊出發,沿著蜿蜒的山路,筆者驅車兩個半小時來到學校白銀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白校弟子遇難群雕豐碑,矗立在鬱鬱群山之中。

  “烈士鮮血順著水溝流到山下,白銀湖水都被染紅了。老鄉們晚上做飯,煮水鍋裏都是烈士鮮血凝固成的“紅豆”,拿著勺嚎啕大哭……白銀坨滿山紅葉是烈士鮮血染紅的。”談起74年前的梯子溝血戰,89歲的李登秀老人老淚縱橫。

  無論是百團大戰、反掃蕩、收復張家口、攻打清風店、解放石家莊、抗美援朝,還是小湯山抗擊非典,邢臺、唐山和汶川抗震救災,白求恩人都堅決做到“衝得上、救得下、治得好”。

  寧可前進一步死,絕不退後半步生。革命先輩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堅韌不拔的必勝信念,深深感染著一代代白求恩人前仆後繼,救死槍林之下,扶傷炮火之中,砥勵著新一代衛勤尖兵把使命扛在肩上、將困難踩著腳下,強軍路上敢打硬仗、血性迸發。

  ——聯合軍演,白求恩醫療分隊5公里武裝奔襲,20分鐘抵達目的地,沒有調整立即搭建野戰醫院投入戰鬥;戰場救護,學員兩小時內連續搬運傷員10多趟,體能消耗相當於負重50公斤衝鋒10公里,不斷挑戰生理極限。

  ——戰術考核,一名左手腕關節受傷的學員,纏著繃帶完成各項戰術動作,考官伸出稱讚的拇指!

  ——400米渡海登島障礙場上,入學時連單槓都上不去的學員,居然身手矯捷通過全部障礙物!

  ……

  調研中,部隊領導普遍反映:“白求恩醫務士官學校培養的衛生士官就是硬棒,身上都有股精氣神!”精氣神由何而來?在“熱忱負責、精益求精”校風中,在新生入學第一課《為兵服務的楷模白求恩》中,在白求恩杯系列知識競賽、技能比武中,在大漠深處的衛勤演習中,在優秀學員的事跡報告中……我們看到了白求恩人打勝仗我先行的好樣子,找到了答案。

  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教育轉型後,畢業學員100%服從分配,紛紛要求到艱苦地區建功立業。從2006年第一批衛生士官學員畢業至今,不到10年時間,已經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一等功臣、全國三八紅旗手、三軍儀仗隊首位女護旗手程誠,全軍愛軍精武標兵李佳蓓,全軍士官優秀人才一等獎獲得者、南京軍區某部衛生士官汪澤先,全國衛生系統“巾幗建功標兵”、總後某部衛生士官葛志銀,全國“三八”紅旗手、蘭州軍區某紅軍師衛生士官李俊艷,先後4人榮立個人一等功,30余人榮立二等功……

  從紙質傷票傳送到單兵搜救系統——

  資訊流,為衛勤尖兵騰飛插上翅膀

  盛夏,野戰救護訓練場,“紅藍軍”鏖戰正酣。

  正在衝鋒的軍士長老朱突然“中彈”受傷,跌倒在草溝裏,老朱立即從新型單兵急救包掏出自救器材,同時迅速按下“傷員”呼救器。代表“危重”的紅燈突閃,螢幕彈出傷員基本資訊:現地坐標、血壓脈搏、年齡血型……跟隨作戰的衛生員小李,快速流暢運用形如手機的設備查閱資訊,實時感知定位搜尋,隱蔽接近傷員,採取“鎮痛、止血、包紮”等進一步“救急救命”措施。

  火線快搜快救,不一樣的地點一樣的故事在持續和重復。近年來,總部機關著眼資訊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突出作戰牽引衛勤、衛勤緊跟作戰,著力打通“戰場救治最後一公里”,資訊化手段為衛勤保障提速增效。如何讓軍隊最新科研成果落地生根,如何將基層部隊官兵心聲直通總部決策機關,如何暢通衛生士官選送、培訓、使用機制,破解制度性矛盾?核心是形成資訊共用。在總部機關的支援和指導下,科研院所及時將研究新成果、研發新設備與學校共用,讓最貼近戰場的衛生士官率先掌握,又將教學基地和部隊的實踐經驗及時反饋,真正做到科研、育人、戰場無縫對接,真正生成救死扶傷的戰鬥力。

  面向戰場、面向部隊。該校著眼資訊化條件下衛勤保障能力要求和衛生士官人才崗位任職需求,先後編寫出版30余門課程的衛生士官專業基本教材,投資數百萬建成人體模擬訓練、野戰救護等教學中心,新建4個多媒體教室和6個自動化練習室,新設微光條件下靜脈穿刺等40多個課目訓練。

  在沙漠深處的陸軍雄師,戰略前沿的空軍場站,快攻奇襲的特種部隊,時見報端的遠航艦艇……該校培育的衛生士官成為基層部隊平戰時衛勤保障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高空跳傘、滑降射擊、泅渡攀登、傷員搜索……野外戰場外科急救手術,長時間跨晝夜野外生存,資訊流,新設備,為衛勤尖兵騰飛插上翅膀。衛生士官,在處置突發事件和戰時遂行生命救援任務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