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現地教學

  • 發佈時間:2015-09-08 01:30:56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訊 (楊彥青 劉曉軍 謝琦)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國防科大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組織黨委機關幹部共36人,赴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開展“勿忘歷史、強軍圓夢”現地教學活動。

  參加這次現地教學活動的人員,大都承擔著高新武器裝備研製和關鍵技術攻關重任,為科技強軍做出了突出貢獻。在“災難墻”前,見學人員向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敬獻花圈並默哀,南京政治學院王喆副教授應邀圍繞“弘揚抗戰精神、凝聚強軍力量”進行現地教學,隨後大家走進紀念館,參觀了《人類的浩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參觀中,大家心情格外沉重,屈辱和憤怒充斥著每一名同志的內心,更加清醒地認識到落後就要挨打的沉痛歷史教訓。

  在隨後開展的“弘揚抗戰精神,爭當軍隊好幹部”討論交流時,大家踴躍發言。該院鐳射陀螺研究所楊教授説:“今天穿著軍裝來看南京大屠殺,心情格外沉痛,作為一名軍隊科技工作者,就要把試驗場當作弘揚抗戰精神的‘主戰場’,不斷推動鐳射陀螺技術創新發展,使‘中國精度’更為精準,讓一切心懷鬼胎的覬覦者不敢來犯!”高能鐳射技術研究所王研究員説:“歷史的記憶不會被抹去,悲慘的歷史絕不會重演。作為偉大中國夢的保駕護航者,我們要按照能打勝仗的要求,瞄準最尖端、最前沿、最重要的領域和方向攻關,努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讓中華民族的‘腰桿越來越硬’。”高功率微波技術研究所袁研究員説:“當前,學院即將組織專家教授部隊行,我們要深入部隊了解武器裝備的現狀和差距,把武器裝備建設的薄弱環節作為推進科技創新的突破口,贏得先機、搶佔高地,努力提升科技創新對戰鬥力的貢獻率。”學院政委萬冬根作討論小結:“能戰是一種實力,止戰更是一種能力。當前,我們承擔的重大科研項目,大都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與強敵博弈,科研攻關就是打仗,我們要堅持強化戰鬥力標準,切實把軍人的樣子立起來,努力在科技強軍路上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絕不讓屈辱的歷史重演!”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