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迪安診斷: 擁抱第三方醫檢“黃金時代”

  • 發佈時間:2015-09-07 07:29:56  來源:杭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No.85

  記者 毛曄

  從公司成立,到成為國內第三方醫學檢測領域首家上市公司,迪安診斷歷經十年。

  這十年裏,迪安診斷不僅是以“第三方”身份丈量醫檢市場深淺、探索行業生存模式的試水者,更是第三方醫檢這一新興業態在中國市場落地、開花、結出果實的見證者。

  第三方醫檢在中國僅二十年曆史。隨著近年新醫改的不斷深入,以及“總額預付”和“按病種收費”等措施的推廣,迪安診斷已擺脫了新生業態常見的角色尷尬,迎來柳暗花明的市場機遇。上市後的4年裏,迪安診斷借政策“東風”迎來了“跑馬圈地”的快速發展期。最新出爐的半年報數據顯示,迪安診斷實現8.13億元營業額,同比增長30.7%,凈利潤8940萬元,同比增長38.9%。

  “這只是全新的開始。”迪安診斷董事長陳海斌説,在國外,第三方醫檢市場佔整個醫檢市場的40%,而在國內僅佔3%。“作為‘第三方’,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推薦單位

  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履歷

  2001年:迪安診斷成立

  2004年: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成立

  2008年: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司法鑒定所成立

  2009年:首輪融資成功

  2010年:成為上海世博會指定實驗室

  2011年:迪安診斷正式上市

  2013年:迪安健康産業基地奠基

  2014年:成立迪安生物公司、韓諾健康

  2015年:與深圳高特佳共同設立專項産業基金

  公司簡介

  佈局全國實驗室網路 “4+4”模式實現橫向擴張

  下午6點,冷鏈物流車在迪安診斷實驗室大樓門前停下。

  工作人員打開車門,從車內小心取出數只恒溫恒濕樣本箱。

  接收、電腦錄入、分樣分注……來自杭州市各送檢醫療機構的樣本快速進入檢測流程。

  “從拿到檢測樣本到檢測結果出爐,90%的項目都能在24小時之內搞定。檢測結果會通過網路上傳,送檢醫療機構的醫生可在辦公室電腦上查看、列印。”陳海斌説。

  這是迪安診斷在全國設立的第一家實驗室,2006年入駐,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生化項目是實驗室的主打業務,同時還承接基因檢測、免疫檢測、病理診斷等。

  這家實驗室每天的樣本檢測量在2萬例左右。現有的實驗室規模已跟不上迪安診斷近年井噴的業務量。明年下半年,位於西湖科技園的迪安健康産業基地將完工,其佔地25畝、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屆時杭州中心實驗室、研發中心、集團總部都將搬遷至這個“新家”。

  在迪安診斷的全國業務版圖上,杭州是總部,但並非唯一。自2007年開出省外第一家實驗室後,迪安診斷已在全國建立了20家實驗室,觸角已延伸至全國眾多省市。橫向擴張的步伐還在加快。2011年起,迪安診斷喊出“4+4”口號,意思是,每年新開4家、籌備4家實驗室,在完成國內主要區域骨幹網路佈局的基礎上,著重于各個區域的深耕細作。

  “通過實驗室的全國佈局,合理規劃服務半徑,一方面降低了標本週轉時間,從而提高所服務的醫療機構的治療效率,另一方面減少了診斷標本的運輸距離,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時,提升診斷的效率和準確度。”陳海斌説。

  深耕醫學診斷核心業務 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

  “目前基層醫院是我們的主要客戶,佔比達到70%-80%。就杭州市而言,近90%的社區衛生院與我們有合作。”陳海斌説,要打破“看病難 看病貴”的難題,需要通過基層醫院將病源分流,但由於基層醫院規模、配置有限,很多檢測項目無法獨立完成,而第三方醫檢服務恰好迎合他們的需求,可以幫助基層醫院留住病源。

  醫學檢測,是迪安診斷的重心業務,但並不意味著迪安診斷只死守這一棵“大樹”。近年來,迪安診斷開始縱向發展,業務拓展速度不可小覷。陳海斌拿出一張迪安診斷業務類型示意圖。圖中,高大粗壯的毛竹代表迪安的主業——醫學檢測,破土而出的三個小筍尖則意味著處於萌芽狀態的三個新項目——試劑研發生産、健康管理、司法鑒定。“對,迪安診斷的業務正向産業鏈上下游延伸。”陳海斌説。

  去年,迪安診斷投資建立診斷試劑生産企業,一方面將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産業化,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實現進口試劑國産化,在保證檢驗品質的前提下進一步降低成本,為提升國産化率搭建産業平臺。目前,診斷試劑生産主要圍繞分子診斷、基因測序、質譜、免疫等技術,重點突破快速微生物鑒定、腫瘤篩查與診斷、個性化醫學、遺傳疾病診斷、功能基因組學等項目。

  在産業鏈下游的兩個新拓展項目中,迪安診斷對健康管理項目寄予厚望。去年6月,迪安診斷與南韓最大的健康管理機構HANARO合資在杭州錢江新城成立“韓諾健康”,瞄準高端體檢市場。陳海斌説,牽手南韓HANARO有兩大利好,一則可共用其積累了30多年的亞洲人種體檢大數據,二則把國際頂尖的體檢服務體驗搬到杭州來。“希望以健康體檢為入口,通過提供高端的檢驗、檢查服務,實現企業由B2B向B2C的轉型升級,為迪安診斷在健康服務領域的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

  設立生命科學研究院 縱向培育技術核心競爭力

  今年3月,39歲的安吉麗娜·朱莉宣佈已接受卵巢和輸卵管切除手術,因為醫生通過基因檢測認為她有很高的罹患卵巢癌風險。這並不是朱莉第一次接觸基因檢測,兩年前,她通過基因檢測發現自己屬於乳腺癌高發人群,從而切除兩側乳腺,將患乳腺癌的幾率由87%降至5%。

  “朱莉事件”,讓擁有未來預見性的基因檢測走進眾人視野。

  事實上,這一國際“高精尖”檢測,正是迪安診斷的拿手項目。“我們掌握的是第二代高通量基因檢測技術,相比第一代技術速度更快、批量更大、精準度更高。”陳海斌説。今年4月,國家衛計委通過了第一批高通量測序技術臨床應用試點單位名單,迪安診斷成為首批獲得該重要試點資質的機構,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獲此批文的獨立實驗室。

  迪安診斷與國際接軌的技術優勢源自何處?

  一方面依託于迪安診斷自建的生命科學研究院。該研究院成立於2007年,專門針對重大疾病、常見疾病、特殊疾病等創新性課題進行科研攻關,至目前已搭建並完善了一系列先進的技術平臺,如二代測序技術平臺、數字PCR技術平臺、質譜分析技術平臺、分子病理技術平臺、CTC分析技術平臺、基因晶片技術平臺等,涉及微生物快速診斷、腫瘤/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及遺傳性疾病的診斷及風險篩查、腫瘤個性化治療等多個研究方向。

  自主創新的同時,迪安診斷還通過與國外先進技術資源合作強化自身技術優勢。比如,在美國埃默裏大學合作設立基因診斷技術研究實驗室;與美國比爾·蓋茨基金會共建“全國多中心宮頸癌防治與快速篩查技術合作研究項目”病理合作實驗室;與美國NMS實驗室設立“迪安-NMS國際司法鑒定科學技術研究中心”;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共同建立國際遠端病理會診平臺;與南韓BIOCORE公司聯合設立數字PCR研究轉化平臺等,以此實現國際頂尖技術的全面引進及應用。

  浙江迪安診斷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迪安診斷”)成立於2001年,是以提供診斷服務外包為核心業務的獨立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機構。2011年7月率先上市,成為中國醫學診斷外包服務行業第一股,實現中國獨立醫學實驗室上市“零的突破”。目前業務涉及司法鑒定、診斷産品銷售、診斷技術研發生産、健康管理、CRO等領域。

  搭建健康産業投融資平臺 産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型

  今年上半年,國家出臺多項細則推進新醫改,持續擴增第三方醫學診斷服務行業發展空間。

  是機遇,更是挑戰。迪安診斷亦啟動“蛻變”計劃,由産業資本向金融資本轉型,試水健康産業投資領域。

  “我們正在籌建‘健康産業投資基金’,以中國醫療健康産業龐大的市場做支撐,採用‘中國市場嫁接全球資源’模式,組建健康産業投融資平臺。”陳海斌説。

  去年,迪安診斷設立香港迪安,作為海外投資運營平臺。同時,與南韓SV投資集團(南韓最大的投資集團之一)在韓設立第一支南韓投資基金——“迪安大健康産業投資基金(南韓)”,致力於投資南韓先進的生物技術企業與優秀的醫療服務資源。“我們將嘗試著將這種‘投資+共同開發中國市場’的模式複製到歐美去。”對於創建海外投資平臺這步棋,陳海斌滿懷期待,希望把全球最領先的醫學診斷、醫療器械帶到中國來,並且國産化,讓中國人享受到最先進且高性價比的醫療服務。

  國內投資市場同樣被視為戰略要地。去年起,迪安診斷與國內政府以及大型基金牽手合作,籌備健康産業投資並購的人民幣基金,以健康保險為切入點,進行行業並購和産業融合。8月19日,迪安診斷發佈收購北京聯合執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的公告,以2.64億元受讓北京聯合執信醫療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份,稱將採用“服務+産品”的業務模式提高核心競爭力。事實上,在此之前的數月,迪安診斷已有多項類似動作——1月8日,收購杭州博聖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部分股權;5月8日,與深圳高特佳共同設立專項産業基金;8月3日,收購浙江美生健康管理有限公司部分股權……

  “希望通過‘一個核心、二維創新、三大平臺’的建設,形成健康産業‘創新、服務、投資、支付’等全産業鏈閉環,建立起較完備的健康産業生態圈。”陳海斌説。

迪安診斷(300244)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