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純文學 離我們有多遠

  • 發佈時間:2015-09-05 01:31:1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對“詩和遠方”的嚮往,恰證明了詩意和情懷在日常生活中的缺失。在灑滿朝霞的清晨讀一首詩,在週末的午後蜷在沙發裏看一部令人快意的小説,在夜雨霏霏時趴在暖暖的被窩裏讀一段措辭典雅精妙的散文,在不經意中被某段情節、某個人物、某句話甚至某個詞瞬間戳中而心懷激蕩……這是多久以前的體驗?

  看到日前發佈的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結果,平日裏自詡為“文學愛好者”的我不禁汗顏——除了《江南三部曲》和《黃雀記》,其他三部作品我都是“只聞其名,未見其詳”。即使是在“匯集一億文藝青年”的豆瓣社群,這些獲得了“我國長篇小説創作領域最高獎項”的作品頁面也顯得寥落而冷清,點讀人數和評論人數都僅僅停留在千位甚至百位,慕名而來,翻開書冊讀不到百頁就半途而廢者亦不在少數。

  于這個流年電轉的時代,過快的生活節奏、過大的工作壓力使文學成了與生存無關的“身外之物”,我們讀書,在很大程度上已非興趣使然,而是出於種種功利目的,當然也就無從體會閱讀的快樂。地鐵上偶有人捧讀書本,看的也多半是英語教材、資格考試、經管、股票或勵志類讀物,人們已經很少停駐腳步靜定內心,花時間去讀一讀“無用”的詩歌和小説。另一方面,網際網路的崛起造成了資訊資源的爆炸,網路資訊的超載和搜尋技術的超速使未經篩選的資訊大量涌入人們的視野,我們看微網志、讀微信,訂制電子雜誌、購買電子書,隨時隨地能夠開啟、終止的各種碎片化的“段子”,和以輕鬆、娛樂為目的的網路文學漸漸取代了主題嚴肅、注重思想深度的大部頭純文學作品,佔據了我們零散的閱讀時間。不知不覺間,純文學的經典作品成了珠穆朗瑪峰頂縹緲的雲衣,令人心存敬畏,卻離我們生活的世界那樣遙遠,那樣陌生。

  恩格斯在評論《人間喜劇》時説:“巴爾扎克匯集了法國社會的全部歷史。我從這裡學到的東西要比從當時所有職業的歷史學家、經濟學家和統計學家那裏學到的全部東西還要多。”純文學的本質正是拋除社會功利和精神的表像層面,用文學書寫的方式不斷探索、挖掘人性之根的終極關懷。林語堂先生將閱讀的意義提升至塑造人格和啟沃智慧的層面:“讀書,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長見識,養性靈。”較之碎片化、淺層化、市場化的作品,純文學的閱讀過程更能激發思想行為的反省與批評理性。較之對海量的碎片化資訊不經撿擇地盲目吸納,閱讀嚴肅的純文學作品則是一種“原創性”的閱讀,經過作者審慎思考的厚重文本能驅動我們去思考人生、鍛鍊智慧,以思想的共鳴觸發靈感的火花。當然,這種思考的“原創”並不一定是指純粹的理性思辨,審美愉悅和情感共鳴、以及由此生發的感性體驗,也是一種“原創性”的精神生活。純粹的文學,它並非空氣土壤,卻如陽光雨露,同樣不可或缺,還帶給人以美的愉悅。

  周作人先生在《生活之藝術》中寫道:“生活不是很容易的事。動物那樣的,自然地簡易地生活,是其一法;把生活當作一種藝術,微妙地美地生活,又是一法。”在平淡生活裏,更多的時候我們無法背起行囊去尋找遠方,徜徉在純粹的文學世界裏,或許我們的思緒也會不自覺地飛向比遠方還遠的地方——那裏陽光正好,花朵無數,遊魚漫行,一掠而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