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鋼老大”河北能否壯士斷腕走出轉型困局

  • 發佈時間:2015-09-02 00:31:5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過十多年來鋼鐵産量的爆髮式增長,目前全國鋼鐵行業普遍出現産能過剩現象,行業亟待調整重塑。而作為中國第一産鋼大省,河北鋼鐵行業不僅要壓減過剩産能,從長期看,部分城市鋼企退城搬遷、多而散的民營鋼企整合重組、企業在市場倒逼之下轉型升級三個問題都不能回避。儘管面臨重重困難,但業內人士指出,河北鋼鐵企業的整合和轉型刻不容緩,必須在尊重市場規律的前提下,改變河北鋼鐵工業長期來管理粗放、結構失衡等弊病,唯有如此,鋼鐵行業才有望在重塑中健康發展。

  企業擔心重組後前景

  去年6月,國家發改委批復《河北省鋼鐵産業結構調整方案》,包括石家莊鋼鐵公司、唐山豐南渤海鋼鐵公司、邯鄲武安冀南鋼鐵公司、太行鋼鐵公司共4個退城搬遷項目。目前,4個項目都已啟動,到2017年底完成搬遷。此舉既可以實現鋼鐵産能減量重組,又能解決城區鋼鐵企業污染問題。

  記者了解到,由於《方案》規劃較早,批復較晚,當前鋼鐵市場形勢嚴峻,企業自有資金緊張,銀行抽貸、限貸。除石鋼公司外,民營鋼企搬遷面臨很大的資金壓力和時限壓力,但主要是資金壓力,企業擔心“一搬就死”。

  冀南鋼鐵公司總裁助理魏考增説,搬遷等於重建,用新廠兩座1260立方米高爐置換現有的5座小高爐,産能從630萬噸壓縮到500萬噸,預計投資100億元。舊廠拆除後,90%以上的設備都不能繼續使用,60億元設備資産將變成一堆廢鐵。

  魏考增説,搬遷面臨最大的困難是資金和市場。雖然列入《方案》,但未必能從銀行貸款,希望舊廠土地提前變性為商業用地,向銀行抵押貸款。市場形勢不好,新廠投産後也未必日子好過。“雖然搬遷風險很大,但也是難得機遇,企業‘黑戶’將變白,土地、裝備、環保等都將有合法手續。冀南鋼鐵要成為民營鋼企搬遷中第一個吃螃蟹的,結果可能吃到蟹黃,也可能中毒而死。”

  武安市長魏雪生説,壓減過剩産能和退城搬遷交織在一起,後者比前者難度更大。以噸鋼投資3000元計算,僅冀南鋼鐵200萬噸、太行鋼鐵300萬噸項目就分別投資66億元和90億元,企業至少自籌40%,現在讓企業拿出兩三億現金也很困難。此外,政府還要拿出35億元給予水電路基礎設施配套,武安的自有財力很難負擔。

  唐山豐南區國豐鋼鐵公司整合城區9家鋼鐵企業組建渤海鋼鐵公司,搬遷至渤海岸邊,將城區現有1200萬噸産能壓縮到800萬噸。副總經理麼佔坤表示,這將直接和間接造成1.5萬名工人下崗,新建的渤海鋼鐵公司無論如何也吸納不了這麼多工人。

  鋼老闆都想當“老大”

  河北有民營鋼鐵聯合企業90家,粗鋼産量佔全省的三分之二,利潤佔八成以上。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副會長宋繼軍説:“河北民營鋼鐵規模很大,盈利能力也比較強,可惜是一盤散沙,僅縣級市武安就有16家民營鋼企、3500萬噸産能。而且産業集中度低,每個企業平均鋼産量僅139萬噸,産品結構偏中低端,企業整合重組困難較大。”

  武安市市長魏雪生介紹説,武安市16家鋼企中有4家屬於一類企業,盈利狀況較好,其他都不同程度遇到各種困難,有的勉強維持生産,有的有隨時倒閉的風險。到2017年底,要整合成4至5家大型鋼鐵企業,難度不小。

  宋繼軍認為,民營鋼企整合不是誰把誰吃掉,可以採取以資産換股權,組建股份制鋼鐵公司,原企業老闆變成董事,誰的股份多誰當董事長,聘請職業經理人執行董事會意志。但魏雪生認為,民企搞股份制整合重組,理論上沒問題,實際上存在很大困難。“武安一家企業很典型,原來父輩當家,幾個兒子在父親手下乾沒問題,後來父親退出,兄弟幾個開始鬧分家。民營企業家都想自己當老大。”

  不過,當前鋼鐵市場形勢雖然嚴峻,但剛性需求依然存在,一些鋼企對未來市場好轉還抱有幻想,還在硬挺著生存,一般不會停産。有的企業認為嚴峻的市場形勢不會長期持續,看誰能挺到最後。唐山有一家企業已經得了“絕症”,但老闆還在掙扎,把夫人的私房錢、金銀細軟拿出來發工資,維持生産。

  實際上,有的企業主也想被整合,由於涉及銀行貸款、債權人利益、職工股金,整合成本較高,在企業活著的時候總想賣個好價錢。遷安燕山鋼鐵公司董事長王樹立説:“鋼鐵企業比賽已經開始,最差的企業也在維持運轉,還沒有進入淘汰賽階段,還不到整合的時候。”公司總經理崔慶源也認為,如果當前的嚴峻形勢持續下去,將有一批經營不善的鋼企停産倒閉,屆時才是優勢企業兼併重組的好時機。

  産品升級要尊重市場

  河北鋼鐵工業十餘年高速發展,以中低端為主的産品結構飽受詬病,調結構喊了多年卻成效不大。業內人士認為,如果不尊重市場規律,可能適得其反。曾經有一度要求提高“板帶比”,結果板帶産量過剩,利潤不如建築線材。

  宋繼軍認為,鋼鐵行業暴利時代一去不返,高營利期形成的管理粗放弊病沒有來得及解決就進入微利期,國企、民企大都處於“求生存”的低谷。此時的轉型升級只是管理層面的,即由原來靠拼數量掙錢的粗放型發展,轉型為靠拼成本挖潛的集約型發展。

  河北省工信廳原材料處副處長楊秀軍説:“鋼材市場産品結構是寶塔型,高端的産品利潤高、用量小,更高端的鋼材數十萬元一噸,但全世界的用量只有幾十噸。大路貨利潤低、用量大,民營企業産品結構要適應市場需要。”武安普陽鋼鐵公司總經理石躍強説:“2014年公司實現利潤10億元,除了成本低,主要沾了産品品種豐富的光。”河北省發改委副巡視員高俊釗認為,高強度汽車面板需求量只有300萬噸,高牌號硅鋼需求量幾十萬噸。開發高端産品是努力方向,但應該明白哪些産品是展示企業實力的、哪些産品是掙錢的。

  一些民營鋼鐵企業負責人表示,隔行如隔山,做慣了鋼鐵行業,很難跨到其他行業,手裏缺錢,無力轉型升級。石躍強説:“産品向哪些領域延伸、向哪些行業轉型,公司做過調研,還沒有具體路子,不是不想轉,而是找不到方向。”冀南鋼鐵公司總裁助理魏考增説:“鋼鐵企業的産品不能單一,都走高精特的路非死不行。”

  遷安英諾特公司董事長葉金保曾投資建設遷安第一家民營鋼企,在鋼鐵行業最紅火的時候,預感到環保壓力和市場風險,2006年轉型到生物診斷試劑行業,目前已投入4億元,還沒見到效益。他説:“這個行業投資大、見效慢,研發投入佔四分之三,從研發到上市需要5年。50個拿到批文的品種背後是200個品種夭折。我把做鋼鐵賺的錢全部投進來了,這是個燒錢的行業,早知道週期這麼長、這麼難,當初就不往這轉了。”

  遷安市長張淑雲説:“2014年,鋼鐵行業貢獻的稅收減少了10億元,我們深感‘一鋼獨大’的痛苦,不轉、慢轉都是死。轉型是個漫長的過程,新興産業培育不會一蹴而就,企業家不會轉、不想轉、不敢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