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購物中心加速“去百貨化” 倒逼商業模式斷臂革新

  • 發佈時間:2015-08-31 13:1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成都8月31日電 (劉彥君 魏剛)“我們現在百貨的發展已經是進入‘病入膏肓’的時刻了,需要刮骨療傷。”31日,四川連鎖商業協會會長冉立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坦言,現在成都關閉的百貨公司數量也只是現階段困境的反應而已,本年末還將有兩三家還要發佈公告關門。“成都乃至整個中國傳統百貨的發展都已經到了轉型升級迫在眉睫的時刻,要生存就要斷臂革新。”

  31日,尚泰百貨成都萬象城店作為其在中國內地的最後一家商場正式停止營業,此舉也意味著泰國最大百貨集團將徹底退出中國市場,為傳統百貨折戟內地市場再添新例。

  作為西部重鎮,成都的百貨業發展已有超過22年的時間,百貨門店之多,百貨品牌之豐富,都是二線城市乃至部分一線城市所不能及,這源於成都的經濟發展、城市包容以及消費理念。不過,在全國百貨業普遍蕭條的大環境下,成都百貨業也面臨業績下滑、關店止損、調整自救。

  受電商和購物中心衝擊以及租金、人力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成都百貨業已多次出現“關門潮”的局面。僅今年上半年,宣佈關閉的大型百貨公司就有成都春熙路商圈101購物藝術中心、天虹百貨萊蒙置地廣場店和尚泰百貨成都萬象城店。

  “也並不是所有的百貨公司都在關門,像伊藤洋華堂發展勢頭強勁,還在尋求積極擴張。”冉立春進一步指出,現在關閉的這些百貨公司都是在市場定位和經營模式上有一些問題。購物中心和百貨公司不是不能共存的,相反的,購物中心是需要百貨的,只是不需要“二房東”經營模式的百貨。“未來,百貨公司需要轉型為‘買手制’(百貨公司買手統一來掌管這個市場,廠商只管供應,並將漸漸淡出管理)的發展模式,並同購物中心進行有機的融合,同購物中心裏的其他業態融合,實現‘1+1=1’的完美結合,而不是傳統的‘1+1=2’的純互補模式。”

  對此,成都市零售協會秘書長宋建朝則認為,目前成都傳統百貨業存在的一大問題在於百貨公司和購物中心的供給量太多。“一個佔地一萬平方米的百貨公司周圍至少需要20萬的居民才能維持收支平衡,居民少於20萬就有可能虧損。”據統計,截至2015年4月,成都購物中心總體量超過700萬平米,位居全國首位,目前主城區有數據可查的購物中心數量為71個,已開業52個,在建19個。“這麼大體量的供給是沒法被現階段的市場需求有效吸收的,有些已經修建好的百貨公司或購物中心它現在根本不敢開業,因為開業只會虧得更多。”

  近幾年,電子商務的突飛猛進對傳統行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衝擊和挑戰,在這種新形勢下傳統百貨的發展無疑也遭到了電商的猛烈衝擊。“誠然,電商對百貨公司的衝擊是有的,但並沒有大家想像地那麼大。”談及電商對市場“去百貨化”的影響時,冉立春認為,電商並不是百貨關門的根本原因。

  “現在,我們需要的是克服自身的狹隘和擁有革命創新的決心,總的來説,要生存必然要做出改變。在激烈的競爭中必然會有百貨門店敗下陣來,而他們的退出也給留下的百貨們以警醒和機會。”冉立春表示,百貨在成都的路還有多遠,他們最後是否會集體消失或殺出一條血路,有待時間檢驗。(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