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5年後用5G:網速至少20Gbps 萬物互聯成為可能

  • 發佈時間:2015-08-31 10:02:15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4G用戶有望突破4億,在很多人看來,4G的網速已經很快了,但是技術進步帶來的無限想像空間讓很多人好奇,4G之後的5G網路速度能夠達到多少呢,現在答案終於揭曉,至少20Gbps。

  近日,國際電信聯盟在美國加州聖迭戈舉行的工作會議上公佈了5G技術標準化的時間表,5G技術正式名稱為IMT-2020,標准將在2020年制定完成,預計未來5G網路將至少有20Gbps的速度,這比之前坊間預測的10Gbps整整快了一倍。

  國際電信聯盟稱:“5G網路同時具備在1平方公里範圍內向超過100萬台物聯網設備提供每秒100MB平均傳輸速度。” 此外,國際電聯計劃2018年在南韓平昌舉行的冬季奧運率先啟用5G通訊。

  在不久前舉行的2015IMT-2020 5G峰會上,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了5G無限技術架構白皮書和5G的網路技術架構白皮書,白皮書中提到,面向2020年以及未來,行動通訊技術和産業將邁入第5代通信,也就是5G的發展階段。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介紹,按照現在國際電信聯盟的時間表,應該在2020年5G標準完成,國內大規模商用、讓尋常老百姓都用上5G應該在2020年之後。曹淑敏表示,5G目標是在大範圍覆蓋時達到每秒100兆,局部甚至達到每秒G比特的速率。與以往行動通訊技術相比,5G會更加滿足多樣化場景和及時的新聞挑戰,如5G將滲透到物聯網等領域,與工業設施、醫療器械、醫療儀器、交通工具等深度融合,全面實行萬物互聯,有效滿足工業、醫療、交通等垂直行業的資訊化服務需要。舉例來説,此前異地做手術由於網路的速率沒有那麼高,常常很難進行,一旦進入5G,像異地手術這種都能夠很通暢地完成。對大眾用戶而言,5G可真正實現一眨眼就能完成1部電影下載,或數百張照片瞬間傳輸,全面提升用戶體驗。

  不久前,中國移動也正式發佈了2020年技術願景,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表示,未來5G峰值速率可達20Gbps,達到4G的20倍;用戶體驗速率可達1Gbps以上,是4G的100倍;空口單向時延低至1毫秒以內,約4G的1/5,能效要達到4G的100倍以上。

  未來的5G網路將擁有多達1000億的聯結數量,也就是説,5G的推出能夠滿足高速發展的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業務的需要,從而使“萬物互聯”成為現實。

  5G是一場革命

  5G的美好前景讓人憧憬,某市場研究機構最新公佈的一項報告中,對5G的採用前景做出了預測:到2025年,全球5G服務收入有望突破650億美元,較其2020年正式投入商業運營第一年的1億美元數額暴增,並將佔到2025年運營商服務總收入的大約7%。

  5G是一個高度

  從字義上看,5G指的是第五代行動通訊,是繼4G之後的延伸。但與4G、3G和2G不同的是,5G並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多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演進整合後的解決方案的總稱。回顧行動通訊的發展歷程,每一代行動通訊系統都可以通過標誌性能力指標和核心關鍵技術來定義。其中,1G採用頻分多址(FDMA),只能提供模擬語音業務;2G主要採用時分多址(TDMA),可提供數字語音和低速數據業務;3G以碼分多址(CDMA)為技術特徵,用戶峰值速率達到2Mbps至數十Mbps,可以支援多媒體數據業務;4G以正交頻分多址(OFDMA)技術為核心,用戶峰值速率可達100Mbps-1Gbps,能夠支援各種移動寬頻數據業務。從性能特點來看,每一代行動通訊技術都解決了上一代網路中存在的問題:2G 修復了模擬電話的安全問題,3G 網路解決了 GSM 移動數據傳輸慢的問題,4G 則提供了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和頻寬。

  從時間坐標來看,每隔 10 年,行動通訊領域就會發生巨大變化。每隔 10 年,新的行動通訊技術就會普及:上世紀 80 年代第一代行動通訊網路誕生,然後是 1990 年的 GSM 網路,隨後到新世紀的 3G 網路,緊接著是 2010 年的 LTE 4G 網路。

  如今5G 網路又開始進入人們的視線,業界普遍認為用戶體驗速率是5G最重要的性能指標,這是一種什麼樣的速度,北京郵電大學資訊經濟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曾劍秋做了這樣的比喻:從3G的10兆頻寬、4G的100兆頻寬發展到5G的1000兆頻寬,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好比從雙車道進入20車道,又發展到200車道。“比如,現在的通話以音頻為主,5G時代會有無處不在的視頻通話,幫助人們面對面交流。”4G、5G,照此下去,行動通訊是否還會有10G甚至100G,對此,曾劍秋表示否定,他認為,人類對於通信網路的追求並不會朝著單一追求速度的方向無限地邁進。而是在一個擁有相對極值的階段保持一定時間的穩定。

  物聯網技術支撐

  與2G時代傳遞一張照片需要花費幾個小時相比,到了4G時代,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只是幾十秒的事,這樣的通信體驗,人們似乎已經沒有什麼可不滿足的了。

  但是,根據預計,2010年到2020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增長將超過200倍,2010年到2030年將增長近2萬倍;中國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高於全球平均水準,預計2010年到2020年將增長300倍以上,2010年到2030年將增長超4萬倍。發達城市及熱點地區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速更快,2010年到2020年上海的增長率可達600倍,北京熱點區域的增長率可達1000倍。

  除此之外,未來全球行動通訊網路連接的設備總量將達到千億規模。預計到2020年,全球移動終端(不含物聯網設備)數量將超過100億,其中中國將超過20億。到2030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連接數將接近1000億,其中中國超過200億。

  可以想見,4G時代的通信管道很可能被未來十年爆炸式增長的移動數據流量所堵塞,而物聯網將是未來真正的殺手級應用,這就需要更高速的無線網路來支撐,只有性能更為強大的5G技術才能支撐這一訴求,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4G到來沒多久,各國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投入到緊張的5G技術研發中。

  身懷絕技的5G

  5G的技術特點可以用幾個數字來概括:1000x的容量提升、1000億+的連接支援、10GB/s的最高速度、1ms以下的延遲。速度更快也許是5G最明顯的標誌,但如果認為5G帶來的只是更快的網速,那就太小瞧它了。在白皮書中,推進組專家將5G的特點歸納為連續廣域覆蓋、熱點高容量、低功耗大連接和低時延高可靠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正能夠滿足不同用戶、不同行業對於通信的複雜需求。

  具體來説,連續廣域覆蓋意味著5G能夠使人們在偏遠地區、高速移動等惡劣環境下仍可以高速上網。熱點高容量則使5G能夠滿足人們在人員密集、流量需求大的區域依然可以享受到極高網路速度的要求。低功耗大連接的特點使5G可以在智慧城市、環境監測、智慧農業、森林防火等以傳感和數據採集為目標的應用場景中發揮作用。而對於車聯網、無人駕駛、工業控制等對時延和可靠性具有極高要求的領域,低時延高可靠的特點或許可以使5G能夠應對自如。

  在這些特性中,飛象網的項立剛尤其關注5G的低功耗優勢。這是因為現在有大量的可穿戴産品需要連接到網路上,這些設備不一定要求速度快,但卻要求功耗低。比如,智慧手錶需要傳輸的數據並沒有那麼多,其實就是很小的字節,因為不可能用它來看電影和電視,所以它對於傳輸速度沒太大要求,但需要不耗電。一塊手錶裏就只有一小塊電池,希望能儘量多用一段時間。

  和4G相比,5G的優勢很明顯,4G和之前的移動網路主要側重於原始頻寬的提供,而5G旨在提供無所不在的連接,為快速彈性的網路連接奠定基礎,無論用戶身處的是摩天大樓還是地鐵站;5G設計初衷是支援多種不同的應用,比如物聯網、聯網可穿戴設備、增強現實和沉浸式遊戲; 5G還會率先利用感知無線電技術,讓網路基礎設施自動決定提供頻段的類型,分辨移動和固定設備,在特定時間內適配當前狀況,換句話説,5G網路可同時服務於工業網路和Facebook應用。

  萬物互聯成可能

  目前,5G網路已經被視為未來物聯網的基礎,因為所謂的物聯網將包含數十億個感測器、應用程式、安全系統、健康監視器、智慧手機、智慧手錶等設備。有人説,未來10年還將有90%的網際網路終端需要連接,所有這些感測器、設備所産生的巨大數據流量要求運營商花費數十億美元升級5G網路。

  有了5G,未來寵物身上的晶片會自動跟屋裏的設備進行數據交換,你也將知道自己的孩子什麼時候回的家。而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車則會實現自動駕駛,並可以在千鈞一髮之際快速做出反應,這個速度有多快呢,在4G網路下,數據通常需要15毫秒至25毫秒才能傳輸給可能發生碰撞的車輛,然後車輛才會開始緊急制動,但在未來的5G網路下,這一數據的傳輸時間縮短至1毫秒。

  利用5G技術,設計師在平板電腦上涂涂畫畫,車間裏的工業機械手就可以在操作平面上“畫”出和設計師筆下幾乎同款的圖案,人可以通過機器達到“所想即所得”的水準,這將為工業4.0、精密製造業創造更多可能。5G技術也為城市管理帶來方便,城市管理部門將實時監控交通堵塞、污染和停車場空位情況,並把這些資訊實時傳輸給路上的智慧汽車

  對於普通人而言,5G則可以用於實現更多想像之外的功能。虛擬現實可以在用戶視野內創造出一個完全虛擬的場景,使得正在參加實時視頻會議的你感覺是在同一間屋子裏對話。而遊戲玩家帶上虛擬現實頭盔之後,可以身臨其境地沖浪、滑雪,對於很多習慣對著電視或電腦螢幕玩遊戲的人,這種虛擬現實遊戲顯然比電影更有吸引力。(記者蔡文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