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完善匯率形成機制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5-08-26 15:29:35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王曉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際清算銀行(BIS)日前發佈的數據顯示,7月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再次刷新自1994年1月BIS有數據記錄以來的最高水準。這印證了此前央行關於“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相對於全球多種貨幣仍表現較強”的説法,也對近期一些外媒關於人民幣貶值或挑起貨幣戰爭的無端揣測予以有力回擊。

  7月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指數為127.46,環比上漲1.2%,連續兩個月走高;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指數為132.13,環比上漲幅度更是達到1.61%,連續兩個月上漲。這意味著人民幣實際與名義有效匯率均創21年來新高,表明2005年匯改後人民幣保持單邊升值趨勢已將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不斷推高,新的中間價改革調整正當時。

  央行行長助理張曉慧曾表示,中間價與市場匯率偏離的幅度比較大,影響了中間價的市場基準地位和權威性。這種誤差不可能長期持續,亟須通過提高中間價的市場化程度和增強其基準性加以調整。此外,從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相對平穩的角度看,現階段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表現過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也有一定下跌要求。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研究員張茉楠撰文稱,由於此前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的非市場化定價以及匯率漲跌幅限制的存在,匯率價格不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係,人民幣盯住美元機制安排也使央行變得被動。在中美金融週期和貨幣週期大分化的背景下,人民幣對美元及其他貨幣持續被動升值已成中國經濟不可承受之重,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勢在必行。

  多位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也表示,央行此時調整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主要還是適應市場需求,緩解市場壓力,使人民幣匯率未來按照更加市場化的規律運作。

  如此順應市場化方向的調整,卻引來一些西方國家的指責。對此,眾多國內外人士及媒體紛紛表示不解。美國有專家認為,美國政府沒有理由指責中國在匯率方面變得更加靈活。國內專家也指出,由市場決定的匯率調節使人民幣在這兩天出現了一次性貶值,但並未形成長期貶值趨勢,更談不上貨幣戰爭。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報道稱,中國一直在維持貨幣堅挺,其曾表現出的克制卻未贏得多少讚揚。美國財政部對日本目前不同尋常的量化寬鬆計劃緘口不言,卻常利用其向國會遞交的報告抨擊中國“操縱”貨幣,這種態度真奇怪。報道強調,如果貨幣戰隨之而來,那麼歷史應當載明:第一槍不是中國打響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