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網際網路+法律”獲億元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8-26 11:32:0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歷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狂熱,網際網路醫療的爆發性增長,“網際網路+法律”也終於站在了時代的風口浪尖上。

  “線上法律服務市場將在這場變革和機遇中實現一個重大飛躍。”綠茶網總經理李海深在其平臺上線當天信心滿滿地對記者説,“之所以敢註冊億元打造這個平臺,正是因為看中了線上法律服務這片藍海。”

  綠茶網于2015年7月1日正式成立,8月18日是其平臺正式上線的新聞發佈會。據李海深介紹,短短的40余天,平臺已經收到了千家律所、萬名律師拋來的橄欖枝。

  法律服務缺口巨大

  事實上,雖然法律服務正在逐漸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中國的法律服務市場還存在著“需求資訊不對稱”“評價體系不完善”“服務過程不透明”三大痛點。

  截至2014年底,全國13.6億人口擁有律師27.1萬,平均每萬人只擁有兩名律師。美國3億人口擁有律師100多萬,平均每萬人擁有30多名律師。兩者相比,可見中國法律服務資源的缺口非常巨大。

  有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法律服務市場的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專家預計到2017年,這個數字會上升到5000億。然而,在傳統線下模式中,需求資訊不對稱造成了現有資源不能被充分利用,一方面是公眾遇到法律問題不知道怎麼找律師,另一方面是律師不知道“誰”需要法律服務。

  傳統的法律服務模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公眾的需求,看似平靜的“網際網路+法律”領域,其實也早已暗潮涌動。

  然而,雖然市場巨大,這個行業卻一直做得不溫不火。很多法律服務平臺目前仍局限于客戶在“平臺上提問、與律師見面詳談”的仲介模式。

  “當法律服務業遇上‘網際網路+’,並不像其他領域那樣容易嫁接。”李海深告訴記者,線上服務必須能夠解決傳統線下法律服務的痛點,才能受到客戶喜歡。

  綠茶網一上線即瞄準“解決傳統線下法律服務這一痛點”,依靠雲技術優勢,打破傳統法律服務的時空和地域局限性,整合全球的法律服務資源為客戶服務。

  去掉水分做普惠“法律”

  “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砍掉中間環節,縮減水分。”李海深向記者解釋説,法律服務遇上“網際網路+”,同樣也需要去掉中間環節。只有這樣,才能讓法律“普惠於民”,讓普通民眾也能享受到他們認為是“奢侈品”的法律服務。

  記者了解到,綠茶網上很多的法律服務都是一個個標準化的産品。根據消費者的訴求,將法律服務變成分段式的服務産品。客戶不用再像以前一樣,接受一項法律服務,被迫買單整個流程。

  一位在現場的中小企業代表告訴記者:“讓用戶自行選擇所需要的法律服務,大大降低了消費者接受法律服務的成本支出。”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很多法律服務由於其標準化的流程設計,更容易讓客戶得到迅速、快捷及專業化的服務。

  除了線上平臺之外,綠茶網也考慮到了一些習慣使用移動互聯網用戶的需求。在其上線的同時也有一款相應的App上線,可以7*24小時為用戶提供線上委託服務。

  比如用戶在請律師前,在和律師簽訂委託合同時,甚至在和律師辦案的過程中都可以通過App進行追蹤。案子結束的時候,綠茶網的App還可以幫助律師做深化服務。

  億元級服務平臺輕鬆起航

  “千家律所萬名律師”這在很多法律界人士看來,投入過於巨大。更不可思議的是,綠茶網的註冊資金已經過億元。

  以過億元投資線上法律服務平臺,有業內專家將其比喻為“用大炮打蚊子”。但是,在更多的法律界人士看來,這種大而齊全的“航母模式”,其實是目前行業內最缺乏,也是“最先進”的服務理念。

  “最大的好處就是體現自身的行業地位,彰顯其專業性。”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律所高級合夥人表示,這種“航母級別”的法律服務平臺,因為其巨大的體量,一上線就可以迅速佔領市場。其次,在搜索上也比較有優勢,可以聚集大量網際網路用戶成為其廣告收入的基礎。

  不僅如此,在業務形態上,也很容易吸引律師和用戶的加入。綠茶網一方面以“幫助律師拓展案源”為核心出發點,通過各種活動為律師、律所服務。另一方面,通過專業、精準的法律服務廣泛吸納用戶資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