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窮人的孩子也能上學

  • 發佈時間:2015-08-26 08:31:09  來源:中國民航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現代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始於18世紀~19世紀。但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英國卻不是第一個開展現代教育改革的國家。19世紀中後期,英國人發現自己居然在技術上落後了,有人便提出傳統的教育體制是桎梏技術發展的罪魁禍首之一。就這樣,由中産階級牽頭、獲得貴族積極參與、呼籲社會中下層階級關注教育問題的教育改革就此展開。

  貴族壟斷教育資源

  傳統的英國社會,上層與下層階級之間界限分明,很難逾越。教育更是如此。

  維多利亞時代,文法學校、公學和大學的大門只向貴族和有錢人家的男孩們敞開,即所謂的“精英教育”。廣大來自下層階級的孩子只能面臨十分有限的選擇,女孩要想讀書更是天方夜譚。

  維多利亞時代的學校風格嚴肅陰鬱,老師們罰起學生來毫不留情。教育體系落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會壟斷了執掌教育的權力,貴族壟斷了良好的教育資源,工業革命則剝奪了許多生源,造成政府和社會普遍對教育的熱情不高,師資力量也參差不齊。惡劣的教育環境迴圈往復,制約了當時中下層階級的教育前景。

  教育走向世俗

  維多利亞時代,執掌教育的權力控制在教會而非政府手裏,1870年英國出臺了《初等教育法》,不僅挑戰了貴族的壟斷,也挑戰了教會的權威。

  1892年,來自倫敦某學區的一位監考對一場宗教教育的考試結果提出質疑。在他看來,“耶穌的父親是誰”這個問題的答案不應該是“約瑟”,孩子們這樣理解的原因是老師沒有教給他們耶穌的神性這一面。他先是寫信給教育委員會投訴,在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之後,又寫了一篇文章投給當地的一家宗教報紙。這篇文章如晴天霹靂般結束了教育委員會平靜的宗教教育歷史,掀開了它後期關於宗教教育問題激烈辯論的序幕。

  從某種程度上來説,19世紀晚期的初等教育並沒有完全擺脫宗教影響的影子,但政府畢竟為它轉向世俗的現代化教育邁了很大一步。學校採用更加符合現代化需求的課程設置,並儘量削弱宗教色彩,讓它真正面向大眾。

  教育改革的成果絕非一朝一夕可見。但無論是在何時何地,教育的目的始終是為了人的健康成長。19世紀中後期,投身這場教育改革的英國人欣喜地發現,雖然孩子還是算不好算術,但他們卻能在家裏燒一盤好菜,或者製作一把椅子。這些孩子因學習知識而獲得的成就與滿足應該是這場教育改革最寶貴的財富。(據澎湃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