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護抗戰文物就是呵護民族的歷史記憶

  • 發佈時間:2015-08-26 04:33:43  來源:寧波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抗戰勝利70週年紀念日前夕,國務院公佈第二批100處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近年來,中央和地方財政還投入大量資金用於抗戰文物的修繕、保護與展示,侵華日軍七三一部隊舊址被列入我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項目(8月25日《人民日報》)。

  抗戰文物是中華民族處於危急關頭所形成的特殊文物,它見證著中國人民遭受的巨大苦難,中華兒女不屈不撓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壯舉,閃耀著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的光芒。

  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留下了許多珍貴的遺址與文物,據國家文物局統計,全國重點抗戰文物有186處,建有抗戰、反法西斯博物館、紀念館等137座,藏品達163.32萬件,其中珍貴文物34068件。眾所週知,文物的功能除具有收藏及學術研究價值外,更是一種歷史文化的記憶。相對於其他文物,抗戰文物承載著更深刻、更強烈的社會情感認同,被賦予更多、更重大的社會功能及責任擔當,那就是勿忘國恥,愛我中華,強盛中國。所以,保護抗戰文物就是保護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弘揚不畏強暴的民族精神與勇氣。

  聯合國對二戰文物的保護非常重視,早在1979年,位於波蘭境內的納粹奧斯維辛集中營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産名錄,成為至今唯一的進入世界遺産的二戰舊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于1992年還專門設立“世界記憶遺産”,2014年,中國“南京大屠殺”館藏的183卷侵華日軍屠城檔案已正式申報世界記憶遺産。由此可見,我們不僅要保護好抗戰文物,更要認真做好文物的整合工作,加快抗戰遺址申遺的腳步。目前二戰亞洲戰場尚無遺址入駐世界文化遺産,中國抗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戰場,完全有資格申報世界遺産。

  “要和平,不要戰爭”,這是保護抗戰文物另一重要價值。抗戰文物是見證戰爭的歷史構件,歷經戰火洗禮,似乎還有著“血腥味”、恐怖感,但它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戰爭的殘酷、日寇的殘暴,以及中國人民所遭受的磨難,啟迪人們永遠牢記和平的美好與珍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