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證券評論 > 正文

字號:  

“金融危機説”靠不住

  • 發佈時間:2015-08-26 02:31:14  來源:新京報  作者:郭永芳  責任編輯:楊菲

  本週一延續上周跌勢,全球市場進一步惡化,股市、大宗商品、匯市無一倖免,均遭遇恐慌性拋售。

  全球股市為何震蕩?金融危機真的來了嗎?全球經濟是否已經進入衰退期?新興市場是不是本輪危機的導火索?

  帶著以上問題,新京報記者專訪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湯敏兩位專家,對此展開解讀。

  1 近期全球股市為何震動?

  魯政委:股市震蕩,最主要是對美聯儲回歸常態的一種反應。

  過去QE維持在一個0利率的狀況,美國國債幾乎不能覆蓋資金成本,投資者幾乎不可能去買美國國債。因此只要金融市場稍微穩定,投資者就會追求更高的利率。即買高風險的資産可能就是高收益。高風險産品放到全球,就是新興經濟體的資産。放到大類資産類別,就是股票或者垃圾債。

  現在考慮到美聯儲加息日益臨近,大家覺得金融市場會有一波調整的壓力或者風險,把新經濟體的資産都往外拋。從而引發了全球的一輪震蕩。

  湯敏:最近一段時間國際上負面的消息比較多,全球股市有一定的聯動性,所以這兩天股市會出現這種驚恐式的下跌也不奇怪。更多的是一種對市場的過度反應,股價這幾天就會有一些變化。

  2 重提“七年魔咒”,金融危機來了嗎?

  魯政委:目前對於新興經濟體來説,面對的獨特的挑戰是美聯儲加息,一些新興經濟體難免扛不住,出現問題。

  一般發生危機的充分條件是剛性的匯率和不斷加大的資本項目開放程度的不匹配。每一次全球的金融危機都是來自繁榮之後的狂熱,這幾年處在危機的煎熬當中,並沒有繁榮之後的狂熱,所以並不具備現在就發生危機的基礎。

  湯敏:簡單拿七年來考量,有一些過於激進。從現在世界經濟總的情況來看,美國正處於上升階段,經濟正在向好。歐洲經濟最壞的時期也已經過去了。其中不排除發展中國家會出現一些動蕩,但整個大勢來説,沒有很強的理由來判斷全球正在進入經濟危機。

  3 全球經濟去杠桿化,進入衰退期?

  魯政委:這種説法邏輯是不對的。一個衰退的經濟怎麼能去杠桿?衰退的經濟是需要加杠桿的。一切有去杠桿的資本或者債務問題的解決都是增長的問題。

  反過來意思就是,經濟能夠增長,債務高點是沒有問題的。所以,當務之急是增長,沒有增長的情況下去杠桿是不可能的。

  湯敏:首先,去杠桿化本身也不是一個特別準確的説法,各個國家情況不一樣。

  去杠桿的話,首先杠桿(應該)非常強,但實際上杠桿非常強的國家是少數的。其次,很多國家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引起高的通貨膨脹,並沒有滯脹的危險。另外不排除這當中有一些國家有問題,但是總體是一種誤判。

  目前確實全球經濟不是一個強勁的反彈,(但)説衰退至少是不準確的。

  4 新興市場是本輪危機導火索?

  魯政委:肯定不能説是新興經濟體的原因,美聯儲才是導火索。聰明的經濟體早就和美元脫鉤了,比如早先的英國、瑞士,後來的印尼、印度的貨幣先後貶值,但是人民幣一直撐著沒有貶值,這個時候除非中國有強勁的基本面去應對。

  反過來看中國這幾年經濟一直在回調,從而出現脫鉤過程無法避免,也是導致8月份匯改的出現。很多人分析,這一次全球匯率的波動歸結為人民幣匯率的脫鉤,固然受到了影響,但最重要的是美聯儲政策的調整。

  湯敏:首先新興市場增速並不是這幾天掉下來的,已經掉了很久了,相對來講發達國家情況更好一些。過去幾年新興國家的發展還是比較快的。比如中國,去年的今天上證綜指是2200多點,現在即使掉下來了也是近3000點,發展過程當中我們股市産生了一些泡沫,現在是一個擠泡沫的過程,並不是大的金融危機。

  當年的金融危機,美國大量的金融機構出問題,崩盤、世界級金融機構破産等,這樣情況並沒有出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