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股市再遭血洗 國內外機構解讀後市走勢

  • 發佈時間:2015-08-25 11:4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週一(8月24日),全球股市再遭血洗,從新興市場到歐美國家全線下挫,中國股市大跌8.5%逼近3200點,創8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而美股週一開盤急挫,納指重挫8.5%,納斯達克100期貨9月合約暴跌5%,觸發熔斷機制。美國三大交易所無奈暫停期指交易。

  歐股方面,歐股創金融危機後最大跌幅。具體來看,歐洲泛歐斯托克50指數收盤下跌5.50%;英國富時100指數收盤下跌4.72%;法國CAC 40指數收盤下跌5.38%;德國DAX30指數收盤下跌4.72%;希臘股市收跌10.5%,報568點,創歷史上第六個最大單日跌幅。

  全球資本市場怎麼了?金融危機是否會再次來襲?來聽聽國際大行和國內機構的解讀和看法。

  【機構解讀】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未見底 歐股有入場機會

  摩根大通召開電話會議,對全球市場做了解讀,以下為會議要點:

  (1)美國經濟週期處成熟階段,接近但未到頂部;歐洲經濟已見底反彈;新興市場處週期下行未見底。

  (2)亞洲新興市場可能有局部金融危機,但整體性金融危機可能性不大。

  (3)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如台幣、新幣、韓元、馬來西亞貨幣有進一步貶值空間。

  (4)長期看好美元;短期美元相對日元、歐元可進一步貶值,主要受投資者減少日元、歐元空倉佈局影響。

  (5)澳幣貶值是受人民幣貶值、大宗商品下跌、國內經濟放緩影響。

  (6)原油低價預計會維持到2016年底,低油價主要由於原油供應量過高,必須要有供應商退出才可恢復正常水準。

  (6)公債上漲由市場避險導致;非能源債券為很好投資機會。

  (7)分散的投資組合配置在高波動性市場凸顯重要性。

  (8)對衝基金可對衝市場風險,目前為好的入場點。

  (9)全球低流動性市場風險與機遇並存,有杠桿的客人建議放低杠桿避險,現金比例高的客人建議參與更多市場以捕捉反彈機會。

  (10)最大風險:新興市場貨幣、新興市場債券、全球低流動性;潛在機會:美國成長股、歐洲股票、非能源高收益債。

  高盛:新興市場遭血洗後難以強勁反彈

  4月底以來新興市場股市市值蒸發1/4,跌至6年新低。部分投資者預計新興市場貨幣大幅貶值將提升新興市場競爭力,從而對新興市場股市有利。但高盛(Goldman Sachs)認為這種想法不切實際。

  首先,新興市場股市並不是那麼便宜。本輪大跌與2013年伯南克首次暗示退出QE時的大跌有所不同,因為這一輪下跌伴隨盈利預期的下調。從估值來看,MSCI新興市場指數目前市盈率仍有10.7倍,而2013年那輪大跌時最低為8.3倍。相比之下,“以前幾次新興市場大跌時盈利預期幾乎穩定”,因此容易出現快速復蘇,高盛分析師如是稱。

  其次,新興市場上市公司對發達國家的敞口很小。因此貨幣貶值並不能大幅提升它們在歐洲和美國的銷售。據高盛估算,MSCI新興市場指數上市公司整體對發達國家的敞口只有8%,相比之下,它們對國內市場或其他新興市場的敞口高達55%,對大宗商品的敞口達到34%。

  華爾街大多頭舉白旗Piper Jaffray下調標普500預期

  一直以來,華爾街市場分析公司Piper Jaffray一直都是美國股市非常堅定的大多頭,市場也一直如他們預期的穩步攀升,但是隨著最近數周的股市大幅下挫,華爾街曾經最堅定的大多頭也堅持不住了,該公司分析師表示,該公司改變了對於美國股市的看法。週一Piper Jaffray公司下調了年內對標普500指數的預期目標。從似乎難以觸及的2350點下調至2135點。

  該公司技術分析師Craig Johnson在一份報告中表示,“我們不再認為標普500指數將會達到我們此前的目標2350點水準。鋻於歷史數據顯示,通常反彈或者調整都要經過兩到四個月才能實際成型,到年末前股指回升的可能非常微小。”

  凱投宏觀:如果金融市場本週的動蕩出現緩和,美聯儲在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仍然很高。美聯儲將“更快速、更長久地”加息。

  巴克萊預計美聯儲將推遲至明年3月加息

  推遲美聯儲加息時間預期至2016年3月份,此前料在2015年9月份採取行動。如果市場波動性被證明僅僅暫時性現象而已,FOMC料在2015年12月份加息。雖然我們仍然認為美國的經濟活動穩健,並且為適度加息提供了理由,但我們認為在目前環境下,聯儲不太可能開始加息週期,原因是擔心此類舉措可能進一步破壞市場穩定。”

  安本資産:買入機會顯現

  在新一輪拋售浪潮打擊全球市場之際,安本資産管理集團表示可能增持股票倉位。安本資産駐新加坡負責全球股票、房地産和固定收益資産的Hugh Young表示,股票估值走低已促使有多餘現金的基金經理考慮買入股票而不是賣出股票。公司沒有在投資組合中套現,大家都將表示此次波動是前所未有的,令人目瞪口呆,但是一切看起來都似曾相識。在管理相同基金度過了1987年的股市崩盤和亞洲金融危機之後,這次的衝擊相對較小。

  瑞士寶盛銀行:儘管股市遭遇了賣盤但還算不上是買入機會

  瑞士寶盛銀行(Julius Baer)的股票策略研究主管克裏斯托弗裏尼克(Christoph Riniker):儘管股市遭遇了賣盤,但還算不上是買入機會。“只要我們不知道中國政府將如何對本國經濟增長作出反應,那麼就寧可持觀望態度。

  他在一份客戶報告中指出,市場“仍有可能變得更加負面”。

  紐約梅隆銀行旗下資産管理公司Newton:中國的形勢無疑令全球經濟感到冷汗直冒

  紐約梅隆銀行旗下資産管理公司Newton的全球股票投資組合經理保羅瑪卡姆(Paul Markham):中國的形勢無疑令全球經濟感到冷汗直冒。現在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是,這對美聯儲及其9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來説意味著什麼。9月份加息的可能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蒸發。

  從長期來看,他認為股市現在的賣盤將會創造出一些買入機會,比如説美國的科技股。

  德意志銀行:中國股市看起來像是正在完成泡沫解除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尼克勞森(Nick Lawson):中國股市已經擊穿了7月份的低點,看起來像是正在完成一個完整的、分三波的泡沫解除過程。從歷史上來看,在最初的崩盤反彈以後,市場會重新測試低點,然後回升。儘管中國當局已經作出了最大的努力,但市場正在經歷這個週期。

  當資産被錯誤分配時,泡沫解除的過程幾乎是不可能會停下來的,除非是採取更加過度的行動,但這種行動將在未來帶來問題。自中國人民銀行擴大人民幣的交易區間以來,全球經濟增長相關的擔憂情緒已經壓倒了市場有關當局將出臺更多干預措施的預期,但這種預期分分鐘都可能重新崛起。

  法國興業銀行: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加重風險規避情緒

  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基特朱克斯(Kit Juckes):市場擔心中國經濟表現疲弱的形勢會進一步加劇,並擔心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將面臨更大痛苦,同時還對美聯儲和中國人民銀行的政策——它們將會做些什麼,以及其行動將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感到難以確定。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與股市呈現出相互背離的形態,這並非一種新的主題,但現在的風險在於它們開始重新關聯起來——正如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時那樣,這種風險曾讓一場新興市場危機演變成了美國經濟衰退。

  當然,從另一方面來看,美國經濟增長足以為原材料需求和大宗商品供應削減提供支援,從而足以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但就近期而言,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會導致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過多,從而帶來廣泛的資産市場頹勢,加重風險規避情緒。

  高盛集團:股市很可能還有15%的下行空間

  高盛集團分析師蒂莫西莫(Timothy Moe)及其團隊:經濟增長未能達到預期和政策信心受損是導致地區性股市價格動能下行的中心原因,這些股市已經進入了熊市區域。市場定價已經在很大程度上(但不一定是全部)反映了這些令人擔心的問題:從以往的估值低谷來看,股市很可能還有15%的下行空間。股市想要回彈,很可能需要的催化劑是穩定下來或表現更好的宏觀經濟數據,尤其是來自於中國的經濟數據。

  荷蘭銀行:與中國有關的問題觸發了資本外流

  荷蘭銀行分析師Arjen van Dijkhuizen:與中國有關的令人擔心的問題(股市回調、人民幣貶值和經濟增長前景等)觸發了資本外流。但儘管如此,中國匯率機制的調整還是有著經濟意義的,而我們並不認為會發生一場貨幣戰爭。

  鋻於疲弱的出口表現,我們還下調了對南韓、新加坡、中國台灣和泰國的經濟增長預期。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正在逐步放緩,因此我們預計2015年該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將會下降至6.2%(相比之下2014年為6.4%)。

  經濟前景所面臨的主要風險包括:中國經濟硬著陸、風險規避情緒增強、美聯儲加息以前出現進一步的資本外流、外匯相關風險、發達經濟體的增長速度放緩、本土債務水準提高以及地緣政治相關事件等。

  瑞士銀行:正在靠近一個典型的衰退估值低谷

  瑞士銀行分析師奈爾麥克勞德(Niall MacLeod):我們在7月份曾以為,亞洲除日本以外市場遭遇了超賣。自那時起以來,這個市場已經進一步下跌了7%。外匯相關舉措(尤其是中國的外匯相關舉措)、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對商品出口國造成了影響,而表現疲弱的企業財報季也對市場造成了影響,回調幅度已達23%。

  至於是否很可能會出現一場危機的問題,我們認為並非如此。儘管我們對‘Debtopia’(南亞的信貸週期評級下調)問題感到十分悲觀,但仍舊認為與1998年時相比,現在這個地區所面臨的形勢還要好得多——流動性和經常帳比率都要遠遠好于那個時候。我們還認為,這個地區現在的情況要略好于‘削減恐慌’(Taper)以前的時期。企業盈利環境不好,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仍在放緩,導致企業的每股收益承壓。但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正在靠近一個典型的衰退估值低谷。

  天達證券:下個月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僅為25%

  天達證券:市場此前普遍傳聞央行將會降準,但這種傳聞未能成真。儘管有報道稱政府養老基金將可購買股票,但仍未能阻止股市走低。如果這種震蕩在未來幾個星期中繼續下去,則美聯儲將不會在9月份加息,儘管加息所需條件早已達成。美國市場目前預計,下個月美聯儲加息的可能性僅為25%。

  奧本海默:市場對人民幣貶值作出的必要回應

  奧本海默分析師約翰斯托爾茨福斯(John Stoltzfus)和吉姆約翰森(Jim Johnson):我們認為,需要對人民幣8月11日貶值與隨後的全球股市大跌(根據彭博社的數據,自8月11日全球股市價值已經蒸發了5萬億美元以上)進行全面的觀察,只有這樣才不會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才能看到全球經濟和市場上所存在的 機遇與風險之間的差別。

  在我們看來,上周的市場動作很可能將被證明是很實際的,是市場對人民幣貶值作出的必要回應,就像是牧場主季節性地給綿羊剪毛那樣,而不是像電影《沉默的羔羊》裏所描繪的角色那樣的絕對瘋狂。

  招商證券:投機情緒難以支撐A股有效反彈

  招商證券策略團隊認為,海外市場暴跌並不是A股殺跌的主因,A股的核心問題仍然是在國內。當前市場仍然缺乏一個能夠支撐大規模行情的理由,大部分看多的投資者都是抱著博弈一把的投機心態,市場缺乏新增資金持續流入的契機。

  從投資機會看,短期博弈仍然是投資者預期有事件催化(國企改革,軍工,十三五規劃相關),或者是基本面反轉(新能源汽車,航空,環保等)的主題輪動,如果覺得輪動難以把握,又不想踏空行情的投資者,選擇自下而上堅守有業績支撐估值相對合理的白馬成長和(0001.HK)消費也是可以的。

  申萬宏源:投資者對市場預期趨向悲觀

  投資者心態一致趨向悲觀,過半數人認為上證、創業板均趨勢向下。自8月2日第一期調查結束以來,主要指數又經歷了一輪慢漲快跌的過山車式起伏,近日的連續大跌讓投資者看不到希望。未來一季度內,50%的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將趨勢性回調,較上期增加近20%,74%的投資者認為創業板指數將繼續回調,較上期增加12%。風格方面,66%的投資者傾向認為上證綜指能夠跑贏其他指數,較上期增加13%。

  投資者信心匱乏,更加期待基本面向好和“去救市”環境。“救市”行動以來,市場流動性有所改善,但揣摩“國家隊”動作的情緒逐漸蔓延,近日大跌未見托市,投資者步入茫然。從統計情況上看,超過八成投資者認為上證綜指將創救市以來的新低,5%以上的單日暴跌行情仍會重現。市場上行的阻力方面,45%的投資者認為在上證綜指3900-4100點,37%的投資者認為在3700-3900點,較上期分別增加了16%和26%,上限預期點位下降明顯。在恢復市場信心的途徑上,投資者更為期待基本面向好,34%的投資者呼籲逐步退出行政手段,國企改革超預期、穩增長措施加碼以27%和16%的票數緊跟其後,救市資金加碼僅佔7%,並不被認為是上策。

  民生證券:從交易性流動性危機到系統性流動性危機

  從股市到匯市,從新興市場到發達市場,A股股災和人民幣貶值的蝴蝶效應正在吞噬全球範圍內的高收益資産。站在投資的角度看,內憂未除,又添外患,A股市場可能從交易性的流動性危機升級為系統性流動性危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