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工市民化對我國食物供求的影響
- 發佈時間:2015-08-22 02:29:58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陳永福
目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中期向後期轉變以及城鎮化加速時期,面臨著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重大任務。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生産取得了“十一連增”的巨大成績,但據農業部測算,包含大豆在內的糧食自給率卻由2003年的100%下降至2011年的91%,供求“緊平衡”態勢更加凸顯。
農民工市民化是影響食物消費的重要因素。在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和市民化過程中,不僅在食物系統供應鏈中的地位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食物生産和供給者變為消費和需求者,而且隨著在城鎮就業和收入水準的提高,消費習慣、消費模式發生了重大改變,食物消費數量和結構隨之改變。因此,目前數量已經高達2.63億的農民工,特別是相當於日本和加拿大人口總和的1.63億外出農民工,是影響我國食物供求的最大“變數”,必須深入研究農村勞動力轉移和市民化對食物安全的影響。
農民工市民化對食物消費的影響有多大
從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模式看,農民工市民化分為進城就業和戶籍轉變兩個階段,不同階段對食物消費的影響機制也有所不同。第一階段是農民工進城前後食物消費變化對食物安全的影響,主要歸因于區域移動引起的飲食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從自給食物消費轉變為商品性食物消費的變化;第二階段為取得城鎮戶籍前後食物消費變化對食物安全的影響,主要歸因于城鎮戶籍帶來的社會福利變化引起的食物消費結構變化。
1.農村勞動力進城對食物消費的影響。為了能夠直接分析農民工進城後食物消費情況的變化,課題組于2013年夏季對北京、吉林、浙江和重慶4省市70個村的744個農戶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農民工對食物消費的主觀判斷及自我估計的變化幅度。研究結果表明:農民工進城後部分食物消費量會有所提高。首先,糧食類中大米和其他糧食消費明顯減少,但麵粉和速食麵消費增加。其中,大米消費減少4%,其他糧食減少14.4%,麵粉增加2.9%,速食麵增加24.4%。其次,動物油消費大幅減少,植物油消費增加。動物油消費減少41.6%,植物油消費增加15.4%。再次,動物産品和蔬菜水果的消費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奶類增幅最大。奶類消費在農民工進城後將增加42.5%,肉類和蛋類消費分別增加14%和12.7%。
2.農民工落戶城鎮對食物消費的影響。由於難以掌握同一農民工取得城鎮戶籍前後的食物消費數據,因此課題組根據國家統計局城調隊的城鎮居民住戶調查數據進行“反事實(Counter-factual)實驗”。
研究結果表明:農民工在城鎮落戶後各類食物消費量均有明顯增加。首先,大米、麵粉和食用油類的消費量增幅相對較小。大米、麵粉和其他糧食將增加12.6%、13.1%和31.1%,植物油和動物油分別增加10%和20.8%。其次,畜産品特別是奶類消費量的增加非常明顯。農民工取得城鎮戶籍之後,肉類、蛋類的消費量分別提高了26.8%和16.7%,奶類的消費量增幅高達35.3%。再次,蔬菜水果的消費量也有顯著增加。蔬菜水果每人平均消費量增幅為23.2%。
考慮到不同收入階層食物消費習慣會有較大差異,進一步將樣本農民工按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為五層,也分別用傾向得分匹配法對獲得城鎮戶籍前後的食物消費差異進行了估計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隨著收入水準的提高,大米的消費量可能減少,麵粉和其他糧食的消費將會增加;各收入層次農民工對畜産品的需求均存在較大上升空間;收入水準變化對一般食用油的消費影響較小;不同收入層次的農民工的蔬菜水果消費需求均將有所提高。
總體上看,在農民工市民化的整個過程中,每人平均食物消費量都在增加,但在不同階段、不同類別食物上則呈現出明顯的結構特徵。第一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食物為奶類、蔬菜水果、植物油和肉類;第二階段需要重點關注的食物為奶類、其他糧食、肉類和蔬菜水果。農民工市民化的兩個階段都伴隨著食物需求的擴大,表明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面臨著長期持續的挑戰。
農民工市民化為什麼會影響食物消費
課題組運用多水準混合效應模型(Multi?levellinearmixedmodel),對農民工進城前後食物消費變化情況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運用多水準混合效應模型,對農民工取得城鎮戶籍前後食物變化情況進行了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不管是在進城前後還是在取得戶籍前後,收入變化均是影響農民工食物消費的重要因素。而實踐中農民工的就業和收入穩定性很差,每當宏觀經濟波動時,農民工是最容易受到影響的群體,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造成了約2000萬農民工返鄉。因此,農民工是食物安全的敏感群體,應把其作為城鎮食物安全保障的重點目標和對象。
如何應對農民工市民化對食物安全的挑戰
1.始終把保障食物安全作為新型城鎮化戰略的重要內容。在2.63億農民工市民化的進程中,不僅進城前後會增加食物需求,戶籍轉變也會增加食物需求。農民工市民化對食物需求的兩階段增加是剛性、不可逆轉的,這對城鎮地區食品價格造成的壓力將越來越大。而一旦食品價格漲幅大大超過收入增幅,可能對低收入群體的溫飽産生威脅,由此引發的風險值得高度重視。因此,應把保障食物安全作為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基礎和立足點,堅持同步推進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夯實新型城鎮化戰略的基礎支撐。
2.構建適應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食物需求變化的供應體系。從確保糧食安全的角度出發,在城鄉一體化推進背景下,城鎮地區應該根據市民化不同階段農民工食物消費結構變化特點,進一步落實“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強化和夯實城鎮地區的“菜籃子工程”和食物供給基地建設,完善主要食物流通和儲備環節,有針對性地加強畜産品、食用油和蔬菜水果的有效供給,制訂有效應對物價高漲的應急預案和相關措施,並以地方條例形式納入法制化軌道。
3.建立針對農民工市民化不同階段的食物安全保障機制。對於剛進入城鎮務工的農民工,需要關注食物的有效供給和可獲得性,可以考慮設立農民工服務中心等為來到城市而尚未獲得工作的農民工提供臨時食宿保障;對於取得城鎮戶籍的農民工,則需要關注低收入人群可持續的食物獲得能力,對有困難的家庭應該逐步建立“供餐券”等有效食物保障措施,確保城鄉社會穩定。
4.健全完善農民工食物消費情況調查監測制度。與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升級引起的食物需求變化相比,農民工市民化導致的食物需求變化影響同樣重大但更不容易觀測和識別。從確保農業産業安全、國家糧食安全以及社會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角度出發,有必要開展對不同階段農民工的食物消費結構及影響因素的定期監測,掌握農民工食物消費情況變化的新動向,為國家制定有針對性的對策措施提供決策依據。
(課題承擔單位:中國農業大學)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