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鄉村古祠堂舉辦集體婚禮和書畫展覽
- 發佈時間:2015-08-22 02:31:39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劉小林曹雄清葉寒竹
日前,湖南省汝城縣益道村的范氏家廟披上了紅裝,大紅燈籠、紅色彩帶渲染出濃濃的喜慶氣氛,古琴、古樂聲聲入耳。來自長沙、湘潭的10對新人著漢服,行周禮,以屹立500餘年的古祠堂為證,集體許下幸福盟約。
汝城古祠堂始於宋元,盛于明清,數量眾多、規模宏大、風格獨特,承載著繁衍文化、宗族文化、禮儀文化等,是古生態文化的活化石。2013年,汝城古祠堂群被列入全國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祠堂漢式婚禮”的舉辦,為當地保護開發古祠堂、發展文化旅遊提供了有益探索。
打破宗族界限
來自湘潭的新人陳鵬感嘆説:“我覺得特別震撼,祠堂凝聚著厚重的民族文化,能在古祠堂裏舉辦漢式婚典,有助於年輕人重新認識傳統文化,也給我們帶來了新的啟發,我們一定要把祖輩留下的美好傳統,如愛家、勤勞、樸實等,融入以後的生活。”
“婚禮辦得熱鬧,村裏的古宗祠人氣便會越來越旺。”守護祠堂10多載的范氏家廟理事長范忠茂看在眼裏,樂在心上,因為這場特殊婚禮來得並不容易。
范氏家廟是汝城最古老的宗祠之一,宗祠一直是族人辦紅白喜事、聚會議事的場所,外姓外族人到宗祠辦婚禮還沒有先例,這曾讓范忠茂顧慮重重。當時,集體婚禮組織人在網上查閱到了汝城古祠堂的資料,對祠堂産生了濃厚興趣。他找到范忠茂,把數對外地新人想到祠堂舉辦婚禮的想法説了出來,希望得到范氏家族的支援。
“禮則有宗,宗則有祠。”宗祠是一個家族血脈的皈依,要想將宗祠對外開放,還得通過本族人同意。平時沒大事難得聚齊的家廟理事,在范忠茂的召集下,來到議事廳商議。
“不管什麼姓氏,我們都會當做一家人來辦酒,在對外開放的時候,理事會會加強管理工作,保護好古祠堂。”最終,理事會達成對外開放的意見。幾百年曆史的宗祠,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此次集體漢式婚禮在祠堂成功舉辦,是古村祠堂開發利用的一次有益探索。
擔當此次婚禮司儀的中婚委婚慶藝術學院教授彭鶴認為,讓古祠堂古為今用,有助於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彭鶴説:“年輕人在祠堂裏舉辦婚禮,能讓他們更加熱愛中國傳統文化。”
保護與利用並行
汝城被譽為“古祠堂之鄉”,全縣尚存古祠堂710余座,其中保存完好的祠堂300余座。這些古祠堂就像一顆顆散落在民間的珍珠,構成了當地獨有的古祠堂文化版圖。
祠堂婚禮是一條不尋常的路。讓祠堂在新時代有新的使用價值,打破宗族界限,是古宗祠對外開放使用實踐的第一步,對古祠堂的保護和利用的一種新嘗試。
汝城縣文廣新局局長陳建平認為,外地一些年輕人和團體到祠堂來舉辦活動,對於宣傳汝城古祠堂和發展汝城文化旅遊都很有益處。汝城古祠堂保存完整,但在利用方面還有局限性。今後還要探索一些新的辦法,比如在祠堂舉行婚禮、成年禮、書畫展覽等。
汝城縣旅遊外事僑務局局長劉輝説,相信會有更多人願意來此感受中國古老的祠堂文化,並以此帶動汝城文化旅遊的發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