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揭開月球的神秘面紗

  • 發佈時間:2015-08-22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雖然科學家幾十年前就推測月球大氣層中存在氖氣,但直至今日,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太局(NASA)月球大氣與塵埃環境探測器(LADEE)的數據才第一次證實了這種推測。氖氣在地球上通常用於使電子標識發出強烈的光,俗稱霓虹燈。

  LADEE,短命但高效的探月行者

  2013年9月,NASA在弗吉尼亞的沃洛普斯飛行設施中心發射了LADEE,從當年10月6日開始進入月球軌道,11月10日開始收集科學數據。2014年3月,在成功完成100天科學探索後,LADEE又自行拓展了探測任務。由於燃料消耗殆盡,2014年4月17日,LADEE撞擊墜毀於月球表面。

  執行探測任務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項目責任人邁哈迪·班納説:“自從阿波羅計劃以來,月球表面散逸的氖氣是否存在就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但並沒有可靠的檢測結果予以支撐。我們感到高興的是,不僅最終確認了氖氣的存在,還發現它的存量其實很豐富。”班納在發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上的一篇論文中詳細陳述了發現成果。

  月球外逸層,稀薄大氣層的研究樣本

  其實,月球上並沒有足夠的氖氣讓它看起來熠熠生輝,因為月球自身的大氣層極其稀薄,只有地球海平面上大氣層密度的100萬億分之一,具有稠密大氣層的地球在太陽系中是比較少見的。

  稠密大氣層的活動由原子和分子之間的碰撞産生動力,而月球的大氣層是如此之薄,原子很少發生碰撞,因而技術上被稱為外逸層。外逸層在太陽系中很常見,所以科學家對此很感興趣,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它的特性。

  班納説:“在人類頻繁進行月球探索之前搞清楚外逸層很重要,因為航太器的火箭排氣很容易就能改變其原來的成分。”

  氦、氖和氬,月球外逸層的主要成分

  月球外逸層的成分大部分來自太陽風。太陽風以每小時160萬公里的速度從太陽表面吹出帶電粒子流,其中大部分是氫和氦,也含有少量的包括氖氣在內的其他元素。這些元素撞擊月球表面,但只有氦、氖和氬返回到太空中,其他元素無限期保留在月球表面附近。

  LADEE證實,月球外逸層大多數氣體是氦、氖和氬。它們的豐富程度取決於月球上的時間,氬在日出時達到極值,氖則在上午4時最多,而氦在淩晨1時最豐富。7個月連續不斷的系統監測,讓科學家更好地理解了這些氣體是如何補充到外逸層中去,以及最終是如何消散殆盡的。

  月球岩石,外逸層元素的重要來源

  雖然大部分月球外逸層來自太陽風,但LADEE的中性粒子光譜儀(NMS)顯示,一些氣體是從月球岩石中逃逸出來的。其中,氬-40由自然産生的放射性鉀-40衰變而來。

  班納説:“我們很驚訝地發現,氬-40創造出了一個突起地區,這一地區將卡洛和風暴海涵蓋在內。”儘管這個突起地區的形成原因尚未可知,但“這一地區恰恰是月球上鉀-40存在量最豐富的地方,所以,在大氣氬元素和表面鉀元素以及深層來源之間可能存在著某種聯繫。”

  NMS還揭示了月球外逸層中一些氦的意想不到的來源。班納説:“大約有20%的氦來自月球本身,最有可能的是由岩石中放射性釷和鈾衰變産生。”這種氦正在以標準大氣壓下每秒7升的速度生成。

  班納説:“NMS收集的數據回答了有關外逸層氦和氖的來源和消散問題,40年來,這一直是個謎。這些發現雖然意義重大,但模型有局限性,未來還需要運用更複雜的手段繼續探索相關資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