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運動應適量 過則損健康

  • 發佈時間:2015-08-20 03:29:43  來源:西安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 軒轅楊子

  在運動手環、運動軟體風靡的當下,“曬數據”已成為很多人運動後的必修課。用銀行職員張志超的話説:“每天刷圈,不見‘咕咚’上顯示出來的數據,就覺得難受。”可每每看到65歲的父親曬出1萬多步的“數據”時,家住雲頂園小區的張梅就非常擔心,從系統自設的8000步的標準提高到1萬多步後,會不會適得其反?還有一些中老年人在運動中是否忽略了“量力而行”?對此,西安市紅會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康匯介紹説,不管選擇什麼樣的運動,一定要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耐受量,衡量標準以“不覺明顯疲勞”為宜,否則運動帶來的將不是健康而是損害。

  父母運動超標

  兒女孝心變擔心

  “現在每天早晚他們都出去走路,一趟就是好幾公里,這樣的強度可以嗎?”張梅説,過去父親不太喜歡鍛鍊。擔心老人長期不鍛鍊身體會出問題,前陣子她給父親買了運動手環。但最近她發現,65歲的父親每天都要查看手機上的運動軟體。最初按身高體重標準設置的是每日步行8000步,但現在父親已經走到1萬多步。發現父親開始追求“數據”,張梅反而為父親的身體擔心了。

  張梅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因為運動鍛鍊受傷的事情已經發生在了56歲的崔阿姨身上。自從喜歡上瑜伽,崔阿姨一直堅持。雖然已經步入中老年,但崔阿姨無論從動作強度和柔韌度方面,對自己都“嚴格要求”。“很多人都很羨慕我比年輕人身子板還柔軟,我也覺得鍛鍊身體嘛,挺好的。”但自從今年開春以來,崔阿姨發現,在做動作時髖關節有些腫脹疼痛。去紅會醫院檢查,醫生診斷崔阿姨患上了“髖關節滑膜炎”,病因是“運動過量”。

  記者採訪中遇到不少類似因為運動不當而發生小損傷的中老年人。住在楓林華府的劉阿姨是院子裏“舞蹈隊”的能人,每天帶著大家排練各種舞蹈,發揮了餘熱還鍛鍊了身體,讓她感覺一下子找到了退休後的長處所在。但同樣因為“跳舞過度”,劉阿姨也患上了滑膜炎。

  運動備受關注

  攀比風不敢長

  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關注養生,大家都知道鍛鍊身體大有好處。走路、健身、跑步、跳舞、瑜伽等成為年輕人和中年人非常熱衷的鍛鍊身體的方式。尤其隨著運動手環、運動軟體悄然興起,“曬數據”、拼運動量已成為一些人引以為傲的資本。

  “剛開始跑步那陣,我每天都要刷圈,不看見‘咕咚’上顯示出來的數據,都覺得難受,看見周圍有人比我數據高也難受。”張志超是一家銀行的職員,平日沒機會運動的他熱愛上了夜跑,也有一些固定的夜跑夥伴。“一開始我只能跑兩公里,覺得自己特別的‘菜’,後來就加大強度,但我發現自己跑到4公里後如果再繼續跑就很難受,第二天還會很疲憊,會影響精神。”基於自己身體的反應,張志超放棄了“數據”。

  如今,依然每日沿著唐延路“刷圈”的張志超給自己規定的目標就是4公里,雖然比不上小夥伴們一曬就是10公里的強度,但他笑著説,跑步本身就是為了健康,如果為追求“數據”把自己跑壞了,反而得不償失。為了健康,他提醒為了數據越跑越多、越走越遠的“圈友”,請注意自己的感受和身體的反應。

  運動受傷趨增

  適量才最有益

  “隨著全民健身悄然興起,近來因運動受傷或出現身體不適前來就診的人確有增多趨勢。”康匯介紹説,運動受傷中以年輕人打籃球、做健身發生的損傷比較多見,比如器械健身掌握不好力度,就會造成肌肉拉傷、韌帶肌腱的拉傷;因為不注意熱身,很多中年人運動後常會出現機體、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不適,甚至損傷。

  “大家對運動的關注度高是一件好事,但每個人在選擇具體項目時,要結合個人的興趣愛好和身體條件。”康匯舉例説,比如老年人就不適合激烈對抗性強的球類運動,他們更適合太極、廣場舞、走路等一些舒緩的運動項目;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就不太適合跑步;關節受損的人應避免登山,選擇對關節負荷較小的游泳項目……“不管選擇什麼樣的運動,一定要適合自己的耐受量,切不要和別人攀比強度和頻率。”康匯説,衡量標準以“不覺明顯疲勞”為宜,否則運動帶來的將不是健康而是損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