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市場的手,彈好創新創業的曲調

  • 發佈時間:2015-08-20 01:29:58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8月17日,上海公佈出臺《關於本市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簡稱《指導意見》)。與其他地區出臺的“實施意見”不同,上海市政府把重心放在了“指導”二字上。

  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今年以來,隨著全國各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不斷升溫發酵,“市場”力量被屢次提及。但市場的位置該放在哪?政府的定位和落腳點又在哪?

  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陳傑説,上海重點落在環境營造,政府的作用在於“倡導”,把具體實施舉措交給市場。

  開放,“不做具體指導”

  翻看涉及眾創空間、創新創業服務、財稅扶持、文化氛圍營造等七個方面共二十六條內容的《指導意見》,“社會力量”“開放合作”等是出現率最高的詞彙。

  “政府不做具體指導,推動、組織各界社會力量來參與大眾創新創業。”陳傑表示,要滿足大眾創新創業的要求,優化完善現有的創業服務模式,形成開放式的創業生態系統。“政府過多的指導反而會造成種種限制,不利於釋放社會活力。”

  上海也曾困于“媽媽式”的管理模式。

  2013年,市科委啟動“創新屋”項目,在各個社區街道成立免費的創新活動空間,明令要求“每家至少100平方米”。

  上海寸土寸金。市科委的本意是鼓勵居民走進社區,實現自我創意創新。但現實卻是,創新屋建成之後,鮮有人問津。

  “凡是市場機制能實現或有社會組織能替代的服務功能,一定要主動轉型,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社會化創新服務機構和組織。”陳傑説,科委正考慮把創新屋都包給專業的創客團隊來運營,由政府購來買他們的服務。

  “小小創客”是率先走入政府視線的民營第三方機構之一。從2013年起,“小小創客”就與上海圖書館等機構合作,邀請各類創客,為市民開辦課程;今年,又為寶山路街道開發生態種植系統,居民僅需微信報名付費即可,深受好評。

  不依靠政府補貼,又能調動民眾參與創客教育,這種第三方機構的自我創新能力,正是政府需要的。

  少作為不等於無作為。一方面,減少對孵化機構的干預;另一方面,運用跟投、後補貼、獎勵等投入方式,加強政府與市場資源的協同。

  今年3月,市科委向全市公開徵集眾創空間備案,將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對尚未享受過創業服務補貼的眾創空間給予後補貼支援。3月底,全國首個區域性眾創空間聯盟——上海眾創空間聯盟將正式成立,成為上海市新型孵化器資源共用、交流合作、引進外省市和國外創新創業項目的平臺。

  對於聯盟成員單位,科委出資300萬元,補貼其在2014年提供的公益性服務活動。這類活動或免費向創業者開放,或低於市場價。補貼資金的分配將放棄傳統意義上的政府牽頭、專家評審,而由聯盟自行評審決定,“讓最了解實際的人打分”。

  退出,降低準入門檻

  今年5月,東華大學眾創空間正式掛牌成立,該眾創空間也是上海首個高校眾創空間;8月,國內首家航太特色創客空間“星天地”在上海成立;去年10月,騰訊上海創業基地落戶徐匯,一期項目近3000平方米,基本住滿……

  目前,上海已有創業孵化園71家;孵化器149家,其中科技企業孵化器125家、新型孵化器24家,涌現出新型創新創業服務機構近百家。

  門檻再低一點,讓更多的社會機構有機會“進場”。

  “上海將不再進行孵化器認定工作。”陳傑介紹説,眾創空間更強調功能而非“物理形態”,能否更好為創新服務是重要衡量標準。以後政府將打破以往傳統孵化器“物理空間”的前置性條件,以功能來衡量。

  今年6月,上海市工商局發佈《支援本市眾創空間發展的若干意見》,給了眾創空間法律上的“身份證”。緊接著,上海長寧區核發全市首家以“眾創空間”為字號的企業——上海蘇河匯眾創空間管理有限公司。

  在沒有“眾創空間”字號前,蘇河匯一直是“投資管理公司”。“以往蘇河匯孵化項目註冊公司,只能按空間劃分來辦。比如我這裡有10間辦公室,就只能註冊10家企業。但現在無論是一家兩家、還是100家企業,都可以註冊在眾創空間。”在蘇河匯創始人羅鑰説,以往創業者註冊公司得先有場地,憑物業租賃協議才能辦理執照,“現在兩三個人一個團隊,拎包就可以入駐蘇河匯辦公。成本和門檻都降低了。”

  在有限的物理空間內,激發更多的活力。“一址多照”等商事制度改革也在此次的《指導意見》中重點提及。所謂一址多照,即允許使用商務樓宇辦公場所分隔為獨立空間作為辦公場地。甚至在辦公場所裏只放一張辦公桌,就可以成立一家公司。

  上海程匯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王靜説,“以前,我們集中註冊,但每個企業必須保證有20平方米工作面積,現在,只需要5平方米就可以了,相當於可註冊企業多了2至3倍。”

  “創新具有靈感瞬間性、方式隨意性、路徑不確定性等特點,特別需要寬鬆、平等、自由、包容、開放的文化氛圍。”陳傑表示,下一步上海市科委將遵循科技創新規律,“退、放、進”,做到相信市場、尊重主體、各司其職、多元共治,共同彈好創新創業這首曲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