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綜服務應該給社區帶來什麼
- 發佈時間:2015-08-18 11:29:51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前線社工做研究是社會工作服務的必然要求,即使寫案例也是進步,只會埋頭做服務,不會抬頭做思考,沒有自我成長度和期許,怎麼可能不陷入職業倦態?但並非每個機構的管理層都有這種共識,據説有些機構負責人説社工就要一心一意做服務,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去參與什麼行業的培訓、討論和社會行動等等,這樣心就野了散了。
縱觀這幾年的家綜服務,絕大部分都把"社區工作"做成了"社區活動"。如果説家綜不知道社區工作與社區活動的根本差別,恐怕有失公允,但是要做社區工作類型的服務,超出了目前大部分家綜的專業能力,所以幾乎所有家綜都有意把社會工作三大專業方法表達為個案、小組和活動的指標,這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每個家綜都應該思考這樣的問題:專業服務幾年應該為社區沉澱什麼?哪些屬於專業服務的社會影響力?説到家綜,人們很自然談到三大板塊:家庭、青少年、老年;那麼經過了兩到三年專業服務的家綜,應該給社區帶來什麼?大部分家綜似乎對這個問題思考並不多。各機構各家綜也有服務願景的介紹,無非是什麼“助人自助、服務社群”或者自認為更加高大上的口號類,至於專業服務紮根社區幾年之後到底要給社區沉澱什麼?帶來什麼改變?産生什麼社會影響?家綜有深度的思考並不多見。
社區專業服務幾年應該給社區帶來什麼?留下什麼?沒有深度思考不是機構和社工管理高層專業知識不足夠,而是思考的模式的問題。即使是社會行動,很多機構管理層設計的項目方案也存在這樣的問題:有很清晰的微觀介入方案,很完善很美也很專業;但是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項目書只有微觀表述,而中觀思考的支撐、宏觀推進的策略幾乎是不見蹤影的。即使項目書有提到“宏觀”、“服務邏輯”等等字眼,那也是用於論證分析微觀服務的,看不到宏觀決策思考的實施、步驟、推進路徑。“宏觀和邏輯就是項目指導思想,指導思想就是虛的”。的確很多機構管理層在服務願景有很多高大上的這個宗旨那個目標,就是虛的看上去很美的東西,沒有實際路徑推進的東西。這不能不是遺憾,這種分裂是由目前大部分家綜和社工領域高管們理論和實務“兩張皮”的現象造成的。
廣州市社會工作服務為什麼會出現理論與實務兩張皮的現象?其中一個原因是政府購買服務推進太快,行業尤其是管理者整體團隊並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理論和實務在這裡出現了分裂。搞理論的人強調自己是“做研究”的,對實務介入不感興趣(這種説法多來自高校老師),有些“研究”甚至是西方社會學家説了什麼,西方國家包括港澳臺有什麼模式,在廣州發上幾百份的問卷(不考慮抽樣是否科學,是否以偏概全,因為作者根本沒有考慮真實性科學性,只考慮新聞炒作性,所以有問卷就行),得出點“結論”兩邊對接“研究”便大功告成,結論可以非常不靠譜,吸引眼球就行;前線做實務的人埋頭苦幹,項目多,時間緊,指標重,經費偏低,沒有多少人意識到做實務服務還要結合實際同步讀書、思考、提升,似乎只要社會工作專業畢業了,或者只要考證了就是專業人士,就不需要再做實踐研究了,幾年日追夜趕的實務下來,還有多少精力去做研究?還有多少研究能力?
前線社工做研究是社會工作服務的必然要求,即使寫案例也是進步,只會埋頭做服務,不會抬頭做思考,沒有自我成長度和期許,怎麼可能不陷入職業倦態?但並非每個機構的管理層都有這種共識,據説有些機構負責人説社工就要一心一意做服務,不要好高騖遠,不要去參與什麼行業的培訓、討論和社會行動等等,這樣心就野了散了,“只要把服務做好就行”,於是這樣就出現了機構願景很口號化虛幻化,員工尤其是有研究能力的員工卻覺得機構的願景離自己很遠,決策層鼠目寸光,個人沒有發展平臺,離心離德的力量就越積聚越多,有能力有想法的員工也就慢慢散去了。
當然,這種願景虛幻化導致機構決策戰略鼠目寸光的危機並不是一下子顯現的,起碼在飛速發展的政府購買服務階段這種危機不明顯,對於正在發展中的廣州市社工行業,人來人往,去去來來很正常。但如果3年家綜專業服務期滿,政府下一輪的購買服務要求每個家綜拿出機構這幾年在本社區的專業積澱的社會影響力由基層政府和居民認可的成就來證明,下一輪競標機構才有優先權,機構可以用“我們這幾年做了多少個案、小組、社區活動,我們的口號和願景是……”來説明嗎?
專業服務不能只考慮微觀服務,家綜服務不能由幾個個案小組活動去支撐,那麼用什麼支撐呢?要看家綜對社區研究的宏觀認知和宏觀服務推展的策略,所謂“社區為本”和“滿足社區需求”不僅僅是社區居民個體的要求,沒有社區建設和營造的宏觀思路,如何體現社會工作專業性?
社會工作有三大直接方法,縱觀這幾年的家綜服務,絕大部分都把“社區工作”做成了“社區活動”。如果説家綜不知道社區工作與社區活動的根本差別,恐怕有失公允,但是要做社區工作類型的服務,超出了目前大部分家綜的專業能力,所以幾乎所有家綜都有意把社會工作三大專業方法表達為個案、小組和活動的指標,這恐怕是不爭的事實。
社區工作有地區發展模式、社會策劃模式和社區照顧模式,還有社會行動。迄今為止,能夠做這些探索並有成效的家綜如鳳毛麟角般珍貴,而且伴隨著社工、督導的流動性,即使曾經有過可圈可點的廣州市社區服務中的社區專案的成功經驗的家綜,也已經今非昔比不復當年模樣。社區工作中的地區發展模式、社會策劃模式,社區照顧模式,都離不開家綜和社工機構的中觀介入和宏觀策劃運作的專業能力,把社會工作三大直接方法之一的社區工作做成社區活動又如何體現社會工作專業性?
社區服務的社區微觀、中觀、宏觀層面的實際介入,大概體現在如下方面:
微觀策略與介入服務:社區服務中的服務對象群(老年、青少年、家庭、殘障等等)的需求、問題和服務計劃的對接,這屬於家綜層面的微觀策略(當然相對於某服務領域則屬於宏觀服務思路,這是家綜層級結構的區別)。老年人口按照有能、半失能、失能的狀態去開展專業服務,服務思路定義為“溫暖、關愛”的,服務要體現社區照顧的周延性;服務思路定義為“價值”的,服務要體現增能和社會參與、老年義工等等,服務內容圍繞服務思路有所區別。家綜服務紮實不紮實,會不會造假,指的就是家綜在社區針對居民需求的微觀服務能力。
中觀策略與介入服務:社區服務中家綜對基層政府的社區管理思路了解的路徑和分析,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家綜對社區公共問題、群體性問題的介入的思路和對策(因為要介入公共問題和群體性問題必須與基層政府通力合作,所以在與基層政府建立專業關係之後,要合力介入社區公共問題、群體性問題的解決,做出只靠政府力量做不到的服務,彰顯“第三方”的立場和作用)。社區問題具有宏觀結構性取向的含義,只有微觀服務的碎片化的思路是沒有辦法介入社區公共問題的,也難於在分解和轉移政府職能方面真正發揮作用。在家綜評估中,我們一直強調家綜要有項目樹立的思路而不是服務碎片化,這個項目樹立的根基就是對社區整體的把握,而不是簡單分割為長者、青少年、家庭不同的群體。服務思路是否符合社區需求,有沒有特色和品牌意識,指的是中觀介入思路和能力。
宏觀策略與介入服務:從廣州市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的角度去考量家綜自己的定位關注能力發展,做什麼?怎麼做?機構的特點和優勢在哪?家綜的特點和優勢又在哪?如何結合實際發揮機構和家綜的優勢做出特色和品牌?本家綜的服務能夠給所在的社區帶來什麼改變?將給社會(廣州市)帶來什麼影響?這就是家綜的宏觀策略能力了。
一個有專業能力的家綜,一個不斷進步的家綜,應該是清楚自己的短板的家綜,應該是不斷完善的家綜,更應該是同時擁有微觀、中觀、宏觀能力的家綜,有自我總結能力的家綜。
(作者係廣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