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張敬偉:對樓市分化不妨以公共政策主動調節 | 每經網

  • 發佈時間:2015-08-18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張敬偉

  這段時間股市動蕩、CPI上漲、PPI下滑,進出口形勢也不好,宏觀經濟運作不容樂觀,但樓市的表現卻逆勢而火。

  易居房地産研究院針對北上廣深等30個典型城市監測統計發現,二季度30個典型城市樓市成交量和成交價均大幅上漲。其中,四大一線城市樓市成交量、成交均價創下五年新高。30個典型城市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12187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1%,同比增長16.2%,成交均價也創歷史新高。

  中國樓市,從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到三、四線城市,呈現出明顯的三個層級。

  第一層級的一線城市,在近兩年樓市萎靡的調整中,依然表現出溫和走熱態勢。即便是二、三線城市集體鬆綁限購時,一線城市依然維持限購政策。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具有獨特的資源和政策優勢,不斷涌入的人流成為這些城市源源不斷的剛需群體。

  第一層級的一線城市,對其他城市的購房群體具有虹吸效應。但由於總的住房消費量是一定的,第一層級樓市的“熱”必然對應著二、三層級樓市的“冷”。

  隨著樓市利好政策的刺激、一線城市的良性傳導,以及對三、四線城市住房需求的虹吸,第二層級城市的樓市似乎也火了起來。但二線城市樓市能否持續走熱仍待觀察。值得注意的是,二線城市在上個週期的樓市虛熱中,也積聚了不少泡沫。

  第二層級的樓市變數值得政策面警惕,若熱到一線城市的程度,中國樓市怕是又要重蹈上一週期的覆轍。雖然現在面臨著穩增長的壓力,但宏觀經濟也不可陷入到依賴樓市增長的窠臼中。

  因此,二線城市樓市的量與價值得密切關注。這些城市的決策者,還應將更多的政策關切放在産業轉型升級上。對於樓市應有健康的政績觀,當然也要切實做好金融創新,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盡可能消化地方債和銀行壞賬。

  三、四線城市是中國樓市的第三層級。這類城市最迫切的任務是去庫存。但是這些城市不僅庫存難消,而且還有新建房啟動。這些城市的治理者,對於樓市的依賴已成慣性,很多樓盤都是地方政府主導下的招商成果。

  但這類城市可釋放的剛需已經釋放完畢,改善住房群體需求也不旺盛。第三層級樓市,要恢復正常不是時間問題,而是結構性矛盾必須化解的問題。老矛盾不解決,新矛盾再積累,三、四線城市的樓市很難健康起來,當然也不會有活力。

  另一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一、二線城市的量價齊升,未必是樓市信心全面復蘇的標誌。北上廣深四大城市,二手房的需求量大幅增長,遠高於新建住房的銷量,這折射了購房者理性的住房預期。

  在經歷十多年的樓市快速發展後,中國家庭自購房擁有率甚至遠超發達國家。有些有購買能力的家庭,甚至擁有三套以上的房子。這些為未來計劃的中國式購房模式,已經提前消費了未來的剛需訴求。

  若相關政策不調整,三個層級城市的樓市都將缺乏後勁。值得一提的是,政策更新正在啟動,譬如生育政策的寬鬆,還有房地産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以及納入立法規劃的房地産稅等等。

  總之,一個週期的樓市不均衡需要市場杠桿調配,形成的利益固化則需要財稅等公共政策的主動調節。

  樓市也好,股市也罷,只是宏觀經濟運作的兩大要素,而非宏觀經濟的全部。全民關注樓市股市,政策資源在“兩市”耗費太多,絕非正常。任何正常的經濟生態,都不可能被虛擬經濟所左右,否則危機就會悄然來襲。

  (作者為察哈爾學會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